在屏幕前坐了大概七八個小時,洋洋灑灑寫了三四千字,果然靈感的噴涌就是這么毫無征兆不講道理。這篇寫完心里輕松了很多,或許是朋友們的鼓勵和夸獎,或許是老師的引導,又或許是我終于給心里那團喧囂的蝴蝶找了一個容身之所。誰知道呢。
感情確實不易描繪,多一分太膩,少一分寡淡,彼此之間也是水乳交融不易區(qū)分。我只把我的想法寫出來,剩下怎么解讀,怎么想象都是別人的事情。至于這究竟是愛情,友情,靈魂伴侶,都不重要。所有的感情都可以被稱為羈絆,而他們之間的羈絆,在我這里叫做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就算時綏沒死,并頌和時綏也不會在一起,他們注定短暫的交集,然后又奔赴各自的人生。兩人的人生經(jīng)歷高度相似,惺惺惜惺惺,所以他們互相吸引、抱團取暖;他們的人生又是那么的不同,我很難去想象他們在一起之后的場景。
并頌不理解情感,因而也分辨不出來她對時綏什么感情。她的情感是萬千細碎的情緒的總和。所以她只能不斷搜刮和時綏有關的記憶,抽絲剝繭地去分析自己對他的心情、情緒、情感。當她把自己的情感拆解完后,她終于發(fā)現(xiàn)時綏早已滲透她生活的全面。
“而當我某天回過神來發(fā)覺這些文字終于鮮活、生動起來時,最初的書寫者已經(jīng)逝去?!?p> 或許并頌的未來會有千千萬萬個書寫者;或許她會像時綏說的那樣:什么都不想,繼續(xù)趕路,把他留在身后;或許他們會因這份羈絆,一次次地撥開擁擠的人群重逢。
時綏這樣的人很少,我偶然遇到過一個類似的人。我很少去具體寫時綏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我對他的了解少得可憐,我們又很長時間不聯(lián)系了。所以我只能基于零散的記憶去描繪他大致的輪廓。
我不想給他們某種特定的結局,一如曾經(jīng)追求更多的可能性那樣為了它們?nèi)ヅ?,這也是我的一點小小私心。
角色是筆者的投射,他們是我,也不是我。我只是用以筆為媒以字為介,為你們撕扯開一個口子,一個可以窺見并頌和時綏的故事的口子。
希望你喜歡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