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唐風錦瑟

第六十五章 三娘婚事

唐風錦瑟 甬城金雀 2965 2014-02-01 23:48:18

  七月流火,暑意漸退,暖風徐徐,日光和煦。

  恰逢七夕佳節(jié),正是女兒們出外聚會游宴的好時節(jié)。

  王伊蓮等人本是下了帖子邀王三娘一同聚餐游園,可惜自昨日開始王三娘就沒開過笑臉,今日又派了小廝阿莫前去思源齋詢問卻仍然沒見到鄭瑞,只聽說他一早便出門而去,因此王三娘越發(fā)悶悶不樂,只道鄭瑞心里沒她,才會避而不見,如此便越發(fā)沒有興致參加什么游園會了。

  王家府中的娘子婢子們都趁著這好天氣曬衣服,竹竿子撐滿了屋前院后,只見這色彩繽紛的綾羅綢緞比比皆是,遠遠瞧去好似是盛夏繁花一般。王三娘所居的小院題名錦閣,即錦兒之閨閣,大兄王澄曾說這院名太過淺白,王三娘卻偏生喜歡這簡單直白的名字,說是好記好懂又好聽。

  錦閣中,鈴鐺與一群小婢圍著花圃中的鳳仙花打轉(zhuǎn),打算采些花瓣搗成汁,好用來染指甲。王三娘覺得無趣便獨自一人在府中漫無目的的散起步來。

  離錦閣最近的是孟氏與王澄居住的蓁宜居,兩個院落之間隔著一個不大不小的花園子。蓁宜居之名是孟氏進門后由王寔親自題的。蓁,草木茂盛也;宜,宜其室家也,故取此二字則有夫妻和順、子嗣繁衍之喻意。

  蓁宜居的大門半掩著,院中也曬著女子們的衣物,卻不似錦閣里的喧鬧,許是因為孟氏身懷六甲,聽不得半點吵鬧,故而整個院落中均是靜悄悄的,再加之此時是午后時分,最是令人困頓之時。王三娘推開院門,果然看到了一個打盹的小婢,若放在平時王三娘定是要嚇她一下的。

  王三娘悄悄的繞過那小婢,沿著回廊走去。此處,綠樹喬木多于夏花秋果,少了一份熱鬧卻多了一份難得的雅靜與涼爽。

  蓁宜居中有一處書閣,是王澄與孟氏共用的,這二人皆是愛書之人,故而建了這處二層高的書閣來存放他們的藏書。王三娘沿著回廊徑直繞過了正屋朝著書閣走去,只見書閣前的一片空地上張羅著幾案榻鋪,其上已然攤開了一卷卷古籍書簡還有精心裁制而成的書冊。幾個小婢正小心翼翼的擺弄著書簡,好讓陽光曬去書卷上的濕氣霉味,防止書蟲的滋長。

  不見孟氏在場,王三娘正覺奇怪,卻見書閣洞開的大門中走出一個大腹便便的婦人,正是那懷胎六月的孟氏,她抱著兩卷竹簡從門里出來,因著身子笨重動作稍顯遲鈍。王三娘見她如此不免焦急的想上前去攙扶一把,卻聽一道熟悉的聲音從孟氏身后傳來,讓她一下子頓足,迅速隱身在了一棵槐樹后邊。

  “靜淑,且小心些!”崔氏自孟氏身后趕了上來,忙忙的扶了一把,皺眉對一旁的小婢道,“你們幾個給我上點心,若是大娘子磕著碰著,我定不留你們!”門里門外的一眾小婢聽了崔氏之言皆是喏喏言是。

  “母親不必緊張,我自會小心的!”孟氏柔柔道,“她們也都是盡心的,是我讓她們將書閣里的書都拿出來曬曬,不想這幾年積累了不少,一時半會兒還有些忙不過來呢!”

  “這些事情讓婢子們忙活就是,何必親自張羅!”崔氏將孟氏手中的竹簡取了過來,順手遞給了一旁的小婢,“你陪母親去那邊說說話!”崔氏示意自己帶來的兩個小婢在樹蔭下置了一張軟榻,她則親自攙著孟氏去軟榻上坐了。

  孟氏見她如此,心思一轉(zhuǎn)便猜到了崔氏所來為何,于是主動問道:“母親可是為了二郎的婚事而來?”

  “可不是,前些日子為了張羅錦兒的笄禮,所以將斌兒的婚事放在了一邊,如今閑下來了自然要為他好好籌劃一番!”崔氏道。

  “小郎的婚事自是要緊的?!泵鲜弦姶奘厦鎺采?,道,“可是昨日宴會里,母親相中了哪家的小娘子?”

  “就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崔氏道,“我是相中了幾個,都是人品樣貌俱佳的,家世背景也與咱們家匹配,我也與她們的家人說了,讓他們這幾日就送了畫像過來,好讓斌兒也看看,都是這般好的人品,一時間還真不知道如何選擇了!對了,上回那幾張畫像可給斌兒看過了?可有選中的沒有?”

  聽此一問,孟氏又想起那日水榭中所得知的事情,表情頗有些不自在起來,無論如何,她幫著王二郎隱瞞此事終歸是不妥的,若哪日紙包不住火了,她這個知情人卻真真是里外不是人了。

  王三娘躲在槐樹后邊,聽她們談論此事,不禁心懸到了嗓子眼,若是阿嫂與母親和盤托出此事,只怕二兄的日子會不好過了,而以母親的手段,那蘇柳娘定也是吃不了兜著走的,她萬分緊張的盯著孟氏,準備著隨時上前支應。

  孟氏猶豫了好一會兒,見崔氏起疑,忙掩飾道:“現(xiàn)在還沒有選中的,小郎說,終身大事總要思慮清楚一些!”畢竟她已答應過王二郎,所謂言而有信,她自不能隨意爽約,還是先觀察著,若是二郎當真是有意拖延,她到時便曉之利害,若還是不聽,她再告知母親,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聞得此言,王三娘著實舒了口大氣,心中暗自感激孟氏厚道。卻聽崔氏道:“他若能思慮的清楚,何至于我這個做母親的操心!我素知你和善,不肯說別人半句不是,只是以后若自己主事,可萬不能如此縱容,還是應該嚴謹些!”

  孟氏聽了頷首應諾。崔氏又道:“我知你懷著身子不便,斌兒的事情自有我操心,你只管安心養(yǎng)胎就是。只一件事,母親要托你去做?!?p>  “母親盡管說!”

  崔氏道:“昨日晚上,你父親與我說,錦兒的婚事已有了些眉目?!甭牭酱颂?,躲在槐樹后的王三娘較之方才更加緊張不安,她連忙豎起了耳朵仔細聽著。而孟氏則是一臉喜意,問道:“莫不是定了哪家的郎君了?”

  王三娘心中一跳,暗道不好。卻聽崔氏道:“哪里這般快!你父親說是相中了兩個,都是弱冠未婚,又年輕有為的,家世門第也是不差。更難得人品性情皆是好的,你也知道錦兒那脾氣,若不是個好性兒的,何人受得了她那般鬧騰!”

  孟氏抿嘴一笑,“三娘是性子跳脫了些,卻是個討喜的,哪里如母親說的,要是放話出去說咱們?nèi)镎行?,只怕咱家的前后門都扛不住這人多!卻不知是哪兩個如此有幸?”

  “你這孩子就是嘴甜,就會哄母親開心,若她真如此好,這些年可要少生多少氣呢!”

  崔氏被孟氏的一番俏皮話逗樂了,笑道,“一個是婁相公家的四郎,名喚彥君的,性子沉穩(wěn),是個能當大事的;一個是徐有功徐郎中家的三郎思正,與三娘也是熟悉的,性子雖然孤傲了些,但也是個靠得住的好孩子。兩家的門第不相伯仲,雖說都不是正經(jīng)的世家大族,到底是書香門第?!?p>  “母親所說的這兩人,素日里也聽三娘提起過,想必對他們,三娘不至于如何抵觸,更何況那徐恕還與三娘有青梅竹馬的情誼在?!泵鲜闲Φ溃跋雭碛貌涣硕嗑?,咱們家就有兩樁喜事要臨門了!”

  崔氏道:“說是如此說,只是,你也知道錦兒的脾氣,若不與她通過氣,讓她點頭同意了,反要惹出諸多麻煩來!”

  “母親的意思,是讓我去探探口風?”

  那廂里婆媳兩人說得熱火朝天,這廂里王三娘已是不知所措。婁彥君與徐恕兩人,她自然認得,若沒有鄭瑞,這二人自然是最佳的擇偶對象;可如今她既心系鄭瑞,又如何能另擇他人,況且昨日又知曉了崔芳儀心許徐恕之事,她怎能昧心去選擇徐??;而婁彥君此人,雖然認識,但也僅限于認識而已。

  王三娘再也無心聽她們二人言說,心慌意亂的出了蓁宜居,七拐八繞的一通亂走,竟鬼使神差的入了梅園里。

  夏秋之交的梅園是如此寂寥,梅枝一根一根孤零零的隨著清風舞動,好似干癟焦黑的肢體,難以想象這梅園里曾經(jīng)是如何的芬芳繁茂、白蕊簇簇,就好似一個發(fā)鬢斑白容顏滄桑的老嫗,難以想象她原來也是豐韻婀娜貌美如花。

  還記得那時花開正好,那個清俊的少年在墻外與她笑語,還記得夜涼如水,那個神秘出現(xiàn)的少年為她裹上一層溫暖的青衣。

  王三娘木愣愣的站在梅園里,又想起了那個失約的鄭瑞,不禁大聲喊道:“你若現(xiàn)在出現(xiàn),我便去告訴阿娘,我不稀罕什么門第,我就選你!”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