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兼聽則明 偏聽則暗
紫英殿中,皇帝設(shè)宴,中書令陳日飛以及安國公尉遲濤在座,為新任四御史踐行。
孟秋、王璨、盧綸、羅欽皆是由皇帝自崇文館當(dāng)面提拔。
“卿等本是布衣,如今可算平步青云。布衣之時(shí),言談舉止率性由心。
如今身為朝廷言官,執(zhí)掌柬諷監(jiān)督職權(quán),本身言行亦要端正。
己不正?焉能正人?御史出京,地動(dòng)山搖。所到之處,地方官員必有盡心奉承者,甚至不惜民力。
卿等乃是代朕出行,應(yīng)知朕最恨者即是無故擾民之人。
卿等謹(jǐn)記,朕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御史乃朕之喉舌,若是徇私枉法,朕一旦查證,卿等身敗名裂亦或懸首午門皆未可知。
榮華富貴,世人大多如此盼望。朕不需卿等免俗,然卿等只需盡心竭力做好本職。
卿等做出功績,朕亦不會(huì)吝惜錢財(cái)名望?!?p> 皇帝一番言語,恩威并施。在場四位御史,皆是聰明絕頂之輩,焉能不懂帝王之意?
四人一齊跪在皇帝面前,同聲言道:“臣定不負(fù)陛下重托,鞠躬盡瘁死而后已?!?p> “陛下,御史即為皇帝耳目,陛下應(yīng)許御史專折奏事之權(quán)。”尉遲濤開口建議。
“尉遲卿所言極是,朕許卿等御史專折奏事,卿等奏折,專呈朕處,任何官員不得借故攔截。”
對于尉遲濤提議,皇帝欣然應(yīng)允。
宴席過后,皇帝將陳日飛留下。
“陳卿,宴席之上,卿含笑不語。卿對此番御史出京巡查一事,有何看法,不妨明言?!?p> 皇帝發(fā)問,陳日飛不敢怠慢,連忙回答:“陛下,臣對于此事,極力贊成。
天下百廢待興之際,吏治整頓,刻不容緩。
陛下于此時(shí)選拔御史出京,可謂對癥下藥。只是偏聽則暗,御史所言,亦是一面之詞。
且御史代替皇帝出巡,聲勢極隆,權(quán)力之大,前所未見。
若御史心懷私念,其為害勢必更烈。施政之要,在于牽制平衡。陛下已然派出四路御史,此為明察。
陛下還應(yīng)再派出四路御史,讓他們輕車簡從,秘密過境,此為暗訪。
暗訪者可晚些出京,亦有考核御史出巡言行舉止之意。
如此一來,兼聽則明,且有所制衡,不可一方獨(dú)大。有此明暗兩路御史出巡,方可無虞。”
皇帝沉默良久,方才說道:“卿之考慮周全,是朕過于急切。依卿之言,這四路暗訪御史,該由何處選拔?”
“暗訪不似明察,宜選拔處事老練,久歷官場者方可。
臣以為,京中各部衙門,多有小官,沉浸官場十余年乃至更久。
這些小官之中,亦有才干過人者,卻郁郁不得志,不能升遷。
陛下可頒下一道詔書,令京中各部衙門六品以下者,皆可上書一道。
書中自述經(jīng)歷以及施政方略皆可,陛下可從書中遴選優(yōu)秀者,破格提拔任用。
京中小官數(shù)百人,選出四名暗訪御史,絕無難事。陛下以為如何?”陳日飛悠然說道。
“卿之言,深合朕意。
朕當(dāng)即下一道詔書,非但洛陽各部衙門小官,天下各處衙門小官,郁郁不得志者皆可上書一封。
這些小官浸淫官場,對時(shí)弊了若指掌。如此一來,朕便可對吏治多一分了解。”
皇帝十分高興,對陳日飛之言大為贊賞。
平日里這位青年帝王多是喜怒不形于色,而這一刻,他歡欣鼓舞,一眼便可看出。
陳日飛對此了然于胸,這位青年帝王,睿智,堅(jiān)韌,心機(jī)深沉。
然其終不過二十于歲,加之自幼生長于冷宮,無人相伴,心中渴望他人認(rèn)可。
這意識(shí)暗藏心底,總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
而陳日飛之前跟隨馮公略,于江湖之上,見慣世間百態(tài),各色人等。
對人情與人心見識(shí)上,他不似尉遲濤那般與生俱來,卻也在點(diǎn)滴之間磨練而成。
在他眼中,世人皆有弱點(diǎn)可尋,皇帝亦不例外。
眼下這位皇帝,胸中包含不平之氣,猶如利劍,隨時(shí)可能出鞘。
此時(shí)若不能加以引導(dǎo),極易被宵小之輩利用,變得好大喜功,乃至窮兵黷武。
皇帝系天下大權(quán)于一身,其一步錯(cuò),天下百姓便會(huì)用血淚填補(bǔ)。
因此在與這位皇帝相處之時(shí),陳日飛加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