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斯的話讓契布陷入到了沉默當中,他明白自己好友的意思,所以才會收起往日的隨意。
對于佐夏的經(jīng)歷,契布并不陌生。
雖然他和佐夏兩人并稱為“帝國的兩大劍圣”,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哪怕以契布那滿不在乎的性子,也不得不在“天塹劍圣”的稱號面前低下高昂的額頭。
眾所周知,佐夏是一個極端的種族主義者,無論是獸人、精靈、惡魔,還是別的什么非人類種群,在他眼里都是罪惡的代名詞。最重要的是,這其中曾經(jīng)還包括過……神祇。
就像查理斯剛才說的那樣,神明或許不在意,但這不代表神明的信徒也會對此視而不見。
當然,也正是因為神殿的逼迫和佐夏早年的固執(zhí),才會有那個被吟游詩人們四處傳唱的、關于“天塹劍圣”的傳說。
二百一十三年前的秋天,一個臟兮兮的孩子從火焰與尸骸旁邊醒來。
他茫然四顧,發(fā)現(xiàn)往日寧靜祥和的家園已經(jīng)淪為了焦土。
殺戮、哀號、鮮血、火焰……回憶如同離巢的馬蜂一般涌入腦海,被丟之腦后的噩夢在孩子面前變?yōu)榱爽F(xiàn)實。
神情呆滯的孩子發(fā)瘋似得沖向某座已經(jīng)變?yōu)閺U墟的房屋,他用稚嫩的雙手在瓦礫中死命的扒刨著,仿佛家人正在下面安然的等待著他來拯救。
男孩刨了三天三夜,雙手的白骨都隱約可見。
如果不是他自小就打磨身體,年幼的身軀早就垮了??杉词故怯兄阼F階位的身體素質(zhì)作為依憑,男孩的身體也在傷心勞神與不眠不休中走到了極限。
最終的打擊來自于廢墟下的真實,映入眼眶的并非男孩奢望中的音容笑貌,而是黑漆漆的、泛著肉香的焦炭……
受不了打擊的孩子沖入了夜幕當中,他拿著火把與木棒在森林中搜索著,想要找到那群該死的獸人在幾天前留下的痕跡,然后追上去把他們屠殺干凈。
眾神之王是眷顧他的,男孩迷路了,失去了“難得”的送死機會。
他像跌入陷阱的小獸一樣在林中橫沖直撞,卻幸運的沒有被林間的野獸列為狩獵的目標。
當然,這得“感謝”那群該死的獸人,他們像蝗蟲一樣從山莊、村落、叢林中掠過,別說野獸了,就是青澀的果子也沒有留下一顆。
饑餓、干渴、寒冷、疲憊……它們就像是索命的幽魂一樣寸步不離男孩的身邊,折磨著他,想要扯碎他的堅持、放逐他的靈魂。
男孩掙扎著,他不想放棄,因為他有必須活下去的理由。
帝國每年都有無數(shù)軟弱的人在崩潰中放棄自己的生命,可面臨如此悲慘遭遇的男孩卻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他不想把自己的靈魂交到死神的手上,起碼現(xiàn)在還不想,不是因為恐懼,只是因為仇恨。
帶著猙獰的面容,男孩昏倒在了林間的小徑上,手里死死的握著木棒,仿佛它能給自己帶來無窮的力量。
一個坡腳的士兵救下了男孩,把他帶回了邊境……
“卡格禮防線”常駐著近三十萬的士兵,他們不僅防備著西邊獸人的大規(guī)模集結(jié),還得分成小股巡邏隊來四處剿殺潛入防線后方劫掠的獸族小隊。
事實上,邊軍的待遇很高,生活也不艱苦,但是死亡率卻居高不下。戰(zhàn)爭和殺戮是這里的常態(tài),任何適應不了的人都只能成為泥土的一員。
帝國規(guī)定的退休年限在邊軍看來就是個笑談,每年能活到且愿意退休的邊軍屈指可數(shù)。他們已經(jīng)適應了與異族死戰(zhàn),也坦然接受了這里的危險,當然不愿意再回到內(nèi)地、去為了貴族彼此間的利益糾葛而拋灑自己的熱血。
救下男孩的士兵已經(jīng)步入中年,左腿因為受傷導致行動有些不變,再加上他的長相確實不怎么符合主流的審美觀,所以一直都是獨身一人。
雖然身體受傷,但中年士兵仍舊是巡邏隊中的一員,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發(fā)現(xiàn)昏倒的男孩并把他救了下來。
巡邏隊仔細的搜尋過,村落里除了男孩外,就再沒有其他活著的生靈了。
那股潛入到此進行劫掠的獸人小隊的蹤跡并沒有被巡邏隊發(fā)現(xiàn),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帶著仇恨黯然離開。
這種事情無時無刻不在邊境周圍上演,巡邏隊除了更加壓榨自己的體力四處搜尋,也只有把一筆筆的仇恨記在心中,等著從戰(zhàn)場上討回了。
“卡格禮防線”的指揮官曾多次建議帝國將防線后方方圓數(shù)百里的村落小鎮(zhèn)盡數(shù)內(nèi)遷,但是都沒能得到許可。
這倒不是王室不作為,事實上,這樣的重大決策一般都是由貴族議會決定的,還輪不到王室來指手畫腳。
有著管理領地經(jīng)驗的實權(quán)貴族們都不是愚昧之人,也想盡可能的保護好防線后方民眾的安全,但可惜的是,這樣的事情并不現(xiàn)實。
貴族議會和防線的指揮官不同,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更多。
他們不是不知道發(fā)生在防線周圍的慘劇,也不忍心同胞被獸族接連屠戮,但是他們卻有著不得已的苦衷。
如果真的按照指揮官的請命把所有村落盡數(shù)內(nèi)遷,那么整個邊境防線的后勤補給消耗瞬間就會擴大四五倍不止。
“卡格禮防線”常駐邊軍近三十萬,每年的糧食消耗就是一筆天文數(shù)字。防線后方的諸多村落雖然不能在防御上給邊軍提供什么助力,但是每年卻能給他們供給大量的糧食。
不要認為給邊軍供糧是件苦差事,事實上,如果不是有被獸人劫掠的潛在危險,內(nèi)地絕對有著無數(shù)的農(nóng)戶愿意和他們進行交換。
畢竟,內(nèi)地的農(nóng)戶雖然不用給邊軍供給糧食,但卻要給領地的領主繳納稅款。
相比于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的稅收,不到百分之五的糧食供給簡直毫無壓力,平攤起來也不過每頓飯多加兩三個面包而已。
至于農(nóng)戶每年結(jié)余下來的大量糧食,最后也大都會落到邊軍的手里。
不過這一部分就不再是要求他們無償奉獻的了,而是帝國出錢全款買下。不僅買賣全憑自愿,價格還比內(nèi)地的市價高出一層左右。
而他們所要做的,無非就是幫助邊軍把糧食運送到要塞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