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友德,明朝開國將領(lǐng),宿州相城人,遷居碭山。元末參加劉福通義軍,隨李喜喜入蜀,后歸降明玉珍,玉珍不用,赴武昌投陳友諒。后率部歸朱元璋,從偏裨升為大將。從徐達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戰(zhàn)七勝而平定甘肅,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連敗元軍,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帥職,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大勝元軍,后與湯和分南北兩路取四川,以主帥之職攻取貴州、平定云南。以功封潁國公,封太子太師,后坐事賜死。崇禎十七年追封麗江王,謚“武靖”。
傅友德,是明朝初年戰(zhàn)功顯赫的大將,論戰(zhàn)功僅次于常遇春、徐達,但不同于湯和、徐達、李文忠等將領(lǐng),并非朱元璋的嫡系。元末時期,傅友德跟隨“大盜”李喜喜入蜀,李喜喜兵敗后,他投奔明玉珍,不受重用,便改投陳友諒,朱元璋攻打江州,他率領(lǐng)部下投向朱元璋。如此朝秦暮楚,卻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洪武三年被冊封為穎川侯,他跟隨征西將軍湯和出征四川,中流矢不退,率將士殊死戰(zhàn)。朱元璋在《平西蜀文》中盛稱“友德功為諸將第一”,以后他率領(lǐng)左副將軍藍玉、右副將軍沐英平定云南,進封穎國公,歲祿三千石,賜予免死鐵券。
馮勝以征虜大將軍的頭銜,率左副將軍傅友德、右副將軍藍玉,統(tǒng)領(lǐng)二十萬大軍,圍剿元朝殘余勢力,獲得完勝。隨著馮、傅、藍三將的聲望大振,猜忌也隨之而來,有人告密,馮勝向元朝丞相納哈出之妻勒索金銀珠寶,強娶納哈出之女,朱元璋勃然大怒,剝奪馮勝的大將軍職務(wù),命他到鳳陽閑住,從此不再帶兵打仗,此后唯一的工作,就是和傅友德一起,到山西、河南訓(xùn)練新兵。
晚年朱元璋對于功臣宿將日益猜忌,特務(wù)機構(gòu)錦衣衛(wèi)頭目誣陷藍玉“謀反”,當(dāng)即被處死,同時株連大批將領(lǐng)。馮勝、傅友德的功勞和聲望都在藍玉之上,王世貞《高帝功臣公侯伯表序》說:“然至藍氏之誅累,而幾若掃矣。夫以馮宋公、傅穎公之雄,而卒不免死嫌。”也就是說,“藍玉黨案”預(yù)示著君權(quán)與將權(quán)的矛盾已經(jīng)不可調(diào)和,藍玉死后,他們在劫難逃。
韓信臨死前的感嘆:“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后世一再重演?!睹魇贰蛡鳌酚幸欢卧掝H堪回味:“帝春秋寖高,天下無事,魏國(徐達)曹國(李文忠)皆前卒,意不欲諸將久典兵,未有以發(fā)也?!睖兔翡J地察覺到這一點,從容對皇上說:臣犬馬齒長,不堪再接受驅(qū)策,愿得歸故鄉(xiāng),求得一塊安放棺材之地,以待骸骨。朱元璋聽了大為高興,立即賞賜他一大筆錢,在鳳陽營造府第。主動放棄兵權(quán)的湯和,終于得以壽終正寢。
傅友德沒有湯和的智慧,對于“不欲諸將久典兵”的帝意揣摩不透。洪武二十六年,他和馮勝一起被“召還”,次年賜死,至于“賜死”的原因,《明史傅友德傳》沒有明講,《明通鑒》有所補充:定遠侯王弼與馮勝、傅友德同時從軍中召回京師,適逢藍玉被處死,傅友德內(nèi)心恐懼,王弼對他說:“上春秋高,旦夕且盡我輩,奈何?”朱元璋通過內(nèi)線獲悉此事,決定賜死。
關(guān)于“賜死”的細節(jié),《明史》與《明通鑒》都沒有記載。查看《石匱書》終于明白,并非用酒毒死,而是采用了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手法:傅友德有四個兒子,早年二兒子過繼給了弟弟傅友仁,四兒子傅添錫在戰(zhàn)爭中戰(zhàn)死,因此他對剩余的兩個二子特別疼惜。但在一次明太祖宴請大臣的聯(lián)歡會上,因為殿前親軍傅讓的禮儀有失,明太祖朱元璋十分不滿,傅友德因此起身告罪,太祖勃然大怒,于是便賜傅友德一柄寶劍,讓傅友德親手去教育自己的二兒子,傅友德無奈地接下寶劍。不一會,傅友德提著自己兒子傅讓的腦袋來見朱元璋了,同時怒目相向,言辭激憤,朱元璋說:都知道你最疼愛你自己的兒子,現(xiàn)在你親手殺了自己的兒子,你忍心嗎?傅友德回答:這不正是你所希望的嗎?說完當(dāng)堂自刎而死,朱元璋遂下令屠殺傅友德九族。
傅友德的死,使全家也遭了殃,雖然傅友德有個兒子是駙馬,因此有位孫子因公主的原因被免死,并被錄用為金吾衛(wèi)千戶,但是其他人卻一律受到了株連。幸運的是傅友德的大兒子傅雍(榮),那時他已被封為將軍,正鎮(zhèn)守在外,得到消息后立即帶著全家沿著水路逃了出來。
據(jù)《傅氏家譜》記載,當(dāng)時他們逃走時共乘有4條船,船過黃浦江時,突遇大風(fēng),4條船全翻了,人貨全部沉入江底,唯傅雍一人賴一塊木板之助才免了難。僥幸獲救的傅雍自登岸浦東后曾有過一段顛沛流離的生活經(jīng)歷,直到陳氏收留他,使他成為東床快婿后,他才算在六灶鎮(zhèn)上定居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