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初得鐵炮
一個寧靜的午后,加久見房松一如往常正在練習劍道。自從來到戰(zhàn)國之后他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這個習慣,在亂世之中武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他叫須木能賢耗費兩個月為他打造了兩把刀,一把打刀名為-觀世入道,長為八十九厘米,鎬造(最常見的日本刀造型),鑢目(莖上刻下的紋樣,為的是增強摩擦而使刀柄不易脫落)為橫切一文字鑢,帽子(又稱铓子,指的是刀最前端的“切先”部分的“刃文”)呈地藏(頂端渾圓形似地藏菩薩),刃文則是如三日月一般強光的短亂線,刀鞘與刀柄用樸木制成,刀柄卷有“鮫皮”。
一把小太刀名為-修羅丸,說是小太刀卻也有七十二厘米,雞刃造(以精巧,鋒利著稱),鑢目為勝手下鑢,帽子呈尖(頂端呈尖形),刃文像是用毛筆沿著刀刃掃過的痕跡,刀鞘與刀柄用松木制成,刀柄卷有“鯊皮”。
只是簡單的劈砍、揮擊,大半個小時下來,房松已是汗流浹背,手臂肌肉開始有些發(fā)漲。小姓喜多慌慌忙忙的跑到房松旁邊,“大人!不好了,清水港出現(xiàn)了一艘巨船,上面有鬼人的存在,個個長得高大無比、金發(fā)碧眼矢野大助大人正在港口維持秩序,請大人前去”。
加久見房松聽聞此消息,眼前一亮,說不定鍥機已經(jīng)到了。
加久見房松看著眼前的老外,他便懵了。這老外說的話他也聽不懂呀,只見老外比手畫腳嘰里呱啦說了一大堆,他的頭一陣迷糊。
這時一名做明國打扮的亞洲人從大船上走了下來:“請問有人會說明國話么”?
這時的明朝的官方語言大多為江淮次方言,又稱南京官話。此人也是說的這種方言,房松雖然有些詞匯也不明所以,但好歹也能交流。
加久見房松:“你好,我是這里的領主加久見房松,請問你們到此有何貴干”?
明國人:“領主大人,我乃明國人士名喚李守成,在這西班牙王朝人的船上工作,我們到此地停留乃是要補給一些淡水與食物”。
說罷李守成來到西班牙人的旁邊介紹到:“這位是船長,德拉特羅”。李守成開始為兩人的談話進行了翻譯。
德拉特羅:“你好!朋友,我們到這里補給一些物資,多少錢我們會付的”。
加久見房松:“物資又能值多少錢呢,你們差些什么盡管說,我們有的會盡量提供給你們。讓你的手下們在這里進行補給,你到我的城里休息一下吧,我也想向你請教一些事”。
眾人來到館中,房松吩咐廚房準備好飯食與少許清酒,提供給德拉特羅與李守成。德拉特羅對于島國的飯食比較無感,大多比較清淡且沒有什么肉食,但他此行的目的并不是來吃飯的。
德拉特羅:“你有什么事要請教我”?
加久見房松:“請問你們有沒有火繩槍”?
德拉特羅:“沒想到領主還知道火繩槍,這火繩槍我們自然是有的,不知領主有什么需求”?
加久見房松:“之前葡萄牙人據(jù)說將火繩槍帶到了我們這里的九州地方,所以我們也有所耳聞,如果方便的話我想購買一只”。
德拉特羅:“這些該死的葡萄牙人,什么都要搶先。我的朋友,我可以為你提供一支火繩槍,但不知你打算花多少錢購買”?
德拉特羅的心中,房松只不過是打算買一支火繩槍顯擺的鄉(xiāng)下土大名罷了。
加久見房松:“除了你們的補給外,再加上一塊上好的黑熊皮”。
清水教義從會客室外將黑熊皮一整塊的拿了進來,德拉特羅一看這塊皮毛光澤亮麗、毛絨齊密,心中也是十分喜愛,當即便拍板決定了賣出一支火繩槍與贈送一些彈藥給加久見房松。
在清水港,房松送走了德拉特羅一行人,他本想再購買一門船上的佛郎機炮,可被德拉特羅婉拒了。這艘船上大多裝載的都是西方而來的舶來品,如葡萄酒、玻璃制品等,或許對于其他大名來說很有吸引力,而對于房松來說此時這些東西都是可有可無的玩意,這次最大的收獲還是火繩槍。
加久見房松得到火繩槍后回到清水城館中,一頭就扎進了自己設計的工作間里,徹夜對火繩槍進行拆解研究。之前他從未接觸過火繩槍,導致他對這種古代的火器一直不太了解。通過研究其構造及原理后,房松對仿制火繩槍有了一定的信心。
火繩槍的使用方法:在槍上有一金屬彎鉤,彎鉤的一端固定在槍上,并可繞軸旋轉,另一端夾持一燃燒的火繩,士兵發(fā)射時,用手將金屬彎鉤往火門里推壓,使火繩點燃黑火藥,進而將槍膛內裝的彈丸發(fā)射出去。
通過對一些細節(jié)研究揣摩,及對火繩槍的工作原理了解了以后。房松將火繩槍帶到了須木村的鑄造坊中,與須木能賢等工匠在一起進行仿制。
他又好似回到后世自己在工作室中的那一種狀態(tài),在極度亢奮的狀態(tài)下,他每天很少吃喝,連睡覺的時間也不過短短一兩個小時,有時甚至不睡。就連須木能賢等人都被房松的這種精神狀態(tài)所感染,大家都把時間用于仿制鐵炮。
在過去的一年里,八板金兵衛(wèi)已經(jīng)成功的仿制出了火繩槍,其后隨之誕生的紀州筒、國友筒、堺筒的誕生,鐵炮這對于戰(zhàn)國來說,跨時代的新式武器,將會席卷整個戰(zhàn)國!
作為后世而來的房松比誰都知道鐵炮對于未來戰(zhàn)爭的重要性,在當前鐵炮造價高昂,出產(chǎn)率低,無法規(guī)模化形成建制的時候,房松便是要搶這一個先機。
在眾人不斷的努力下,筒造出來了外面包著臺木用目釘相連,臺木與臺株(統(tǒng)把)是連在一起的。慢慢的筋割(照門)、火挾子、火***引鐵、引鐵、火皿等零部件,一個接著一個被制造出來,當歷時大半個月仿制出來的第一把鐵炮放在眾人面前時,大家疲倦的面容上露出開心的笑容。
但可惜的是,第一把鐵炮竟然失敗了,不管怎么重復射擊動作,可鐵炮一點反應也沒有。大家再一次分解研究后,發(fā)現(xiàn)是引鐵與毛引鐵等零件厚度稍薄,導致火挾無法正常運作。
兩個月里不斷有失敗的仿制品出現(xiàn),大部分鐵炮都沒有反應,少數(shù)的還出現(xiàn)了炸膛,兩個參與實驗的兵士手與手臂被炸成重傷。
三月十八號,這天又開始進行鐵炮的試射。伴隨著“砰”的一聲巨響,距離鐵炮二十米左右的薄木板頓時被攔腰射斷,大家開心得手舞足蹈,歷時三個月的辛苦勞作終于有了成果,激動的淚水在部分工匠臉上噴涌而出。房松疲憊而顯得有些憔悴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在這缺乏后世工具的時代里,他還是辦到了。
須木村開始了對鐵炮進行大規(guī)模的制造,偶爾雖然也有失敗,但伴隨著時間工匠們的手藝日益增進,失敗將會越來越少。房松也加深了對顯古屋的合作,當顯古屋見到第一支鐵炮的時候,他們當即表示要花大價錢買下。房松以每支一千貫的高價賣了五支殘次品給顯古屋,這些殘次品用不了多久就會報廢,就算不損壞其他人也沒有彈藥來源。至于說仿造,房松倒絲毫不介意,畢竟早晚種子島的鐵炮也會流入其他人的手中。有了大筆資金的收入,房松又讓顯古屋購買硫磺等用于制造火藥、彈丸的物資。
房松給自家的鐵炮取名為“飛星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