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少說,接演前文。
李有子回到李橋村李家祖宅,簡單地把西屋收拾了一下。有了每月二斗米的進項,吃喝是不愁了,可他能就此滿足嗎?
老話說,救急不救窮。光給錢還不行,最好是給他找份兒工作,讓他有份兒正經(jīng)的事業(yè)。
二十郎當歲的大小伙子,正值壯年,整天在家里閑著,無事可做。沒事,就是找事了。這就是咱們那就老話,叫“沒事兒找事兒”。
坐在這兩斗米上——他們家現(xiàn)在真的是家徒四壁了,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了,只能坐在斗上——李有子開始思考人生,把自己前前后后的經(jīng)過思考一遍。
在他看來,導致他走到今天這個境地的,全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錯:
祖上積德行善,修橋補路,這才讓李橋村從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荒野小村,逐步發(fā)展為交通要道,村民生活日益繁華。等分家之后呢,大爺們就不管自己的養(yǎng)父了,村里人也不管不問。
于是,老李的生活逐漸陷入窘境,到頭來,跟一個退休的老窯姐兒姘居,最終家遭橫禍,凄慘離世。
李橋村的人是什么東西?吃水不忘挖井人啊,滴水之恩,應當涌泉相報?。∧銈兙筒幌胂?,是誰讓你們富起來的?
眼睜睜看著老李步入深淵,就沒人伸手幫一把?不但不肯伸出援手,反而是白眼相對、惡語相向,這我可是從小親眼目睹!
你看看人家胡知縣,跟我素無來往,不沾親不帶故,初次相見,就主動每月送我兩斗米。反觀李橋村的人,都是什么人性?這就是境界的差距!
最可恨的,就是自己那幫大爺們,一奶同胞心連心呀,自己的弟弟一步步墮落下去,你們就忍心袖手旁觀?
每逢過年,街坊鄰居們都互相串門、拜年,小孩子們都能領壓歲錢。我李有子從小到大,就沒領過大爺們的一個銅子兒!即便我是抱養(yǎng)的,那也是你們的小侄子呀,你們也是我的大爺啊。
“哼,你大爺?shù)模 ?p> 李有子越想越氣,抬頭一看,傍晚擦黑——他不用出門,在屋里,只要一抬頭,就能看見天上——“得了,今兒就今兒個了!”
等到月上中天,黑暗籠罩下來,就見李家祖宅忽然騰起一個黑影,“嗖嗖嗖”就在房頂上快速飄動。
偷東西有講究,叫“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
大月亮地兒,不適合偷盜。因為有影子,容易被發(fā)覺。
這會兒就是,有人起夜撒尿,一抬頭,嚇了一跳,“喲!蝎子成精了!”
這團黑影不像是人的影子,倒像是蝎子的影子,像一個巨大的大蝎子,在天上飛。把這人嚇得,尿也不撒了,回身躲進屋中,大氣不敢出,全尿褲子里了。
次日天明,就有人到官府報案,說昨夜晚間,家中失盜,丟失金銀財寶無數(shù)。
誰來報的的案呢?就是李家人,老李的一個哥哥,李有子的一個大爺。
差人前來查驗現(xiàn)場,更是一頭霧水:賊人沒有留下哪怕是半個腳印,現(xiàn)場找不出一絲一毫的蛛絲馬跡。
一級一級地呈報,最后報到胡知縣這里。胡知縣一聽,“什么?又是李橋村?”好嘛,自打出了“十命風化案”,李橋村更是遠近聞名的村子。
一聽又是李橋村發(fā)生案情,胡知縣的頭都大了,趕緊帶上師爺,帶上精明的捕快,親赴現(xiàn)場查看。
經(jīng)過現(xiàn)場的勘察和內部的商議,胡知縣認為這很有可能是流竄作案。應該是一個手段高明的小偷,看失主家宅豪華富貴,這才臨時做了一案,作案之后潛逃。
翻找案卷,發(fā)現(xiàn)本地幾十年都沒出過這種棘手的入室盜竊案了。所犯盜竊案都是小偷小摸,偷雞摸狗,手段不高,且涉案金額低微。
胡知縣派人到臨近縣城了解情況,看看有沒有串并案的可能。
一方面,安撫李家人情緒,并通知臨近村落,近期注意防盜。另外,責令各地保正,要加強夜間巡邏,發(fā)現(xiàn)可疑人員,立即上報。
一天過去,一夜無話。
次日天明,李有子斜挎著腿,就在村中游蕩。出東頭,進西頭;穿北頭,奔南頭。來回這么一溜達,心中就有了底。
什么底?
村里新來了不少生人。
李橋村看見生人并不稀奇,前文書交代了,這里已經(jīng)成了著名的城鄉(xiāng)結合部,貿易的中轉站,甚至有簡單的低檔次的煙花柳巷。
南來的,北往的,有個把生人不算稀奇。更何況,李有子在外服刑三年,剛剛回來,對于村中的某些客商來說,李有子才是“生人”。
李有子留意到的這幾個“生人”,不同于其他生人,他們既不像是過往的客商,也不像踩點盯梢的小偷。
他們幾個看似漫無目的,或是在茶樓,或是在街角……眼神卻總在過往的行人身上,或是聽取臨近之人的閑談話語。
如果只盯著過往的女人看,那八成是流氓。可他們的目光卻總在過往的男人身上。
根據(jù)李有子的經(jīng)驗,這伙人要么是賊,要么就是捕快。而且十有八九是后者。
李有子暗笑,心說出了這么大的案子,你們不來才見鬼了呢!來呀,來就對了,嘿嘿,你們不來,何以見得爺爺我的手段高超?來吧,爺爺我陪你們玩兒玩兒。
一轉身,李有子進了旁邊的小酒館,晃悠著身子,兩三步就來到柜上。
小酒館生意興隆,柜子后面滿是整壇子的酒,就連柜臺旁邊,也是幾壇剛開封的好酒,壇口倒扣著一只粗瓷大碗。
要是有買酒的呢,就把這只碗拿開,壇子里面掛著小竹筒,就用它來舀酒。小竹筒是特制的,既是舀酒的工具,同時還是刻度尺,一筒多少錢,都是規(guī)定好的。過去打散酒就用這個。我小時候打醬油、香油,還見過這種工具,糧油店都有。
李有子走近酒壇,二話不說,伸手掀開瓷碗,再一伸手,就把竹筒舀子拎了出來,舉到嘴邊,“咕咚咕咚”喝了起來。
可把酒館掌柜子氣壞了,大罵一聲:“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