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提示:本部分內(nèi)容略帶劇透。老司機掌舵,謹慎駕駛。
有道是,眾口難調(diào)。學生我本不愿寫此篇內(nèi)容,因為我堅信:是你的早晚必是你的,不是你的早晚也會離開你。
愛情如此,飯菜、書籍合不合胃口也是如此。
但是,我們點菜的時候,還是希望菜名的后面會標注“微辣”、“特辣”甚至是“包含花生等過敏原”之類的信息,盡可能多一些吧,最好在我點“魚翅炒飯”的時候,告訴我廚師是否也叫“魚翅”。
前思后想之后,決定還是寫一點“讀書指南”之類的,算是給處在觀望之中、或是已經(jīng)誤入賊船的朋友一點交代。起碼在您覺得不合口的時候,咱落個好聚好散,生意不成仁義在,別罵閑街就行。
閑話少說,開始劇透:
按時間順序來說,盤古開天辟地,留下上古神兵,女媧補天造人,留下千年神木,大禹之父奉命治水,誤筑“困龍崗”;
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派徐福東渡蓬萊仙島,得到“起死回生之術(shù)”,按圖索驥,組建尋寶隊伍;
尋寶隊伍不負圣望,得到《永生不滅卷》,另有寫有詳盡的“工作記錄”,更得到了施展“起死回生之術(shù)”的重要道具——軒轅圣檀木;
回朝復(fù)命時,尋寶隊伍出現(xiàn)“內(nèi)鬼”,盜走軒轅圣檀木,致使整支隊伍除“百香吳”外,全部滅口;
百香吳隨后秘密組建“百香門”,對內(nèi)鬼的“影子門”展開了千年追殺,提示:這可就是漢初的事情了;
百香吳死后,百香門逐漸分化,衍生出各個門派,比如有專門從事毒藥研制的“黑山派”,以武力解決溫飽的“五路鏢局”;
而最有故事的,就是“東西南北中”的五路鏢局勢力,同行是冤家嘛。比如,四通鏢局與三江鏢局,三江鏢局與萬春鏢局,海山鏢局與興盛鏢局……等等吧,反正就是錯綜復(fù)雜的各種江湖恩怨;
咱們這套書歸為“武俠”,又是傳統(tǒng)武俠,所以重點內(nèi)容就放在這些江湖人士的身上,而之前的盤古、女媧、大禹等等,都只是劇情的鋪墊,在正文中也不過聊聊千余字。
江湖人士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慢慢的,就把線索擰到了一塊兒,那就是東路海山鏢局的“東霸天”賈百川,一心要恢復(fù)江湖秩序,向祖師爺百香吳致敬,要辦一次“泰山擂”,用拳腳選出一個武林盟主。
這就是老套路了,武林盛會,邀請?zhí)煜氯盒郏瑏硪淮巍疤┥秸搫Α薄?p> 當然,武林勢力的增長,也引起了朝廷的恐慌,于是南宋朝廷就要想辦法削弱他們。大奸臣秦檜出了條“二桃殺三士”、“駕虎驅(qū)狼”的計策,想讓武林人來一次狗咬狗的斗爭。
于是,三江鏢局吞下毒計,護送“歲幣”北上。中途遭遇“東霸天”的隊伍攔截,雙方在“擋僧嶺”激戰(zhàn),最終,“東霸天”賈百川的長子賈仁被殺。
“泰山擂”之后,金兵南下,由四皇子完顏宗弼率領(lǐng)大軍,要“搜山檢海捉趙構(gòu)”,在江南大肆劫掠之后,北上回國,這整個一大段內(nèi)容,便是大回目“搜山檢?!保觐佔跓稣嬲艘换刂鹘?,貫穿始終,與江湖人士亦敵亦友、斗智斗勇。
“搜山檢?!敝?,宋金兩國再次陷入僵持階段。
其中,宋金兩國內(nèi)部各自爆發(fā)了激烈的政治斗爭,比如大家都無比熟知的,岳飛慘死風波亭。實際上,金國的內(nèi)斗遠比南宋要慘烈,也是一大批老臣、功臣被清洗,這一部分內(nèi)容,也是本書要著重描寫的,完顏宗燊等便參與其中,殺太子、弒君……
在朝廷內(nèi)部要排除異己,在朝廷外部,更要想盡辦法剿滅武林人士、江湖人士,把“百香門”余孽徹底鏟除,于是,宋金兩國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杭州宴”。
“杭州宴”,就是“泰山擂”的延續(xù)。
二者不同的是,“泰山擂”更多的是江湖內(nèi)部的爾虞我詐;“杭州宴”則摻進了大量的政治陰謀。
所以,“杭州宴”將會是一次大高潮。是各種矛盾的集中爆發(fā)點。
“杭州宴”之后,何生稱霸武林,然后就是“九龍?zhí)胶!?,搜尋?zhèn)國之寶。
再往后,當然就是大回目“蓬萊仙島”,尋根溯源,把整套書的核心秘密最終揭示出來。
好了,這是按照時間順序的故事線梳理,可以當做一個粗制大綱……
這么一捋,您就知道,本書絕對不可能按照時間順序來寫。
因為時間跨度太大,而且開頭太像玄幻。所以,開頭的鋪墊會借助書中人物的敘述,簡簡單單一筆帶過。
學生我選擇了將“搜山檢海”作為切入口,從這一時期開始入手,因為這個時候的故事最多,也是矛盾的集中發(fā)展、并碰撞出火花、最終推向高潮重要時期。
實話實說,切進去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切的不太好,應(yīng)該把時間再往前一點。
如果有機會能重寫的話,我一定將開頭大改特該,這是后話了。
從“搜山檢?!鼻腥耄饕窍肟焖俚匕选盎ò邿o耳大禿瓢”完顏宗燊引出來,因為這個人是本書的“書膽戲核”。本書就像一串葡萄,而他就是那個藤蔓。
“搜山檢?!敝暗膬?nèi)容,比如“泰山擂”,就只能以倒筆書的形勢,借助某個人物,往后展開,倒敘;后面的“杭州宴”,則是順著時間往后發(fā)展。
其實這種形式,多見于各種評書演義。比如“三國”。
有道是,一張嘴難說兩家話。咱逮住劉備,順著劉關(guān)張往下講,早晚會有一個節(jié)點,要來個倒筆書,說一說曹操、孫權(quán)甚至是張魯和劉璋的故事。
再比如,咱聽“隋唐”,有的藝人喜歡從程咬金開書,從程咬金販私鹽、打死鹽巡開始說;也有的人喜歡從秦瓊這兒開書。
即便是從秦瓊開書,也略有不同,有人喜歡從“臨潼山救駕”開書、有的是從“北平府認親”開書。
所以,凡是處在亂世的書,大多都是這樣。
比如咱這套書,您各位要是愛聽短打,下次我就從“泰山擂”開書;愛聽金戈鐵馬的袍帶,就從“搜山檢?!遍_書;愛聽朝廷的勾心斗角,就從“杭州宴”開書;愛聽神話故事、怪力亂神,咱就從“誤建困龍崗”開書……
本書開書的時間節(jié)點是“搜山檢?!敝?,地點則直接選擇了“困龍崗”內(nèi)部。先埋下何生這個伏筆,繼而讓完顏宗燊登場,由吳老俠遇刺,引出來完顏宗燊東行,在其東行的路上,逐一引出“泰山擂”,并獻上精彩大回目——“擋僧嶺”;
“擋僧嶺”承前啟后,上承“泰山擂”,下接“杭州宴”。
總而言之吧,這種正敘加倒敘、多線索、多支線的書,想說好了是真不容易。學生我也挺抱歉的,讓您各位費心了。
應(yīng)了那句話,能力不高、水平有限。我會再接再厲的。
好在我這人心態(tài)好,能夠接受不同的聲音。還是那句話,無論哪種形式的書,總會有人喜歡,也會有人反感。
知音不在多,一個勝十個。
既然能力不夠,那就力氣來湊。連著好幾天日更萬字了,我盡量保持,但真的很難,生活工作中總會有很多事要忙,好不容易擠出了時間,靈感還不在線,又怕因追趕數(shù)量而損失質(zhì)量。
既然還有支持自己的觀眾,得了,就說這么多吧,接著碼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