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期,由于繁重的賦稅,嚴苛的法律,勞命傷財?shù)谋酆筒徽_的統(tǒng)治階級斗爭,加上秦二世的殘暴和荒淫無道,使得不可一世而強大的秦朝最終走向了滅亡,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怨聲四起。而在此刻,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了。
約公元前209年夏月,陳勝吳廣領導社會低層人民起義,攻占郡縣,殺死殘暴統(tǒng)治官吏,由于沒有核心領導,加上不正確的奪權方式,使得起義失敗,而在此后,涌現(xiàn)出了兩位杰出的領導階級人物,項羽和劉邦。
公元前207年,項羽領導起義群眾以少勝多,在巨鹿之戰(zhàn)中大敗秦軍,前206年劉邦占領咸陽,農(nóng)民起義終于推翻了秦朝。項羽攻取秦宮時,火燒阿房宮。和劉邦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戰(zhàn)。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就是鴻門宴。劉邦聽信了小人曹無傷的言語,以至于招惹到了強大的對手項羽,在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沛公無奈之下,借上茅廁為由逃出了困境,連夜趕回軍營最終免于一死。由于項羽的仁慈和優(yōu)柔寡斷,使得劉邦最終超越自己,成為勝者。
公元前202年,韓信十面埋伏困住了項羽,四面楚歌之下,霸王無奈別離虞姬。斬殺重重突圍,最終在烏江之畔揮劍自刎。后來劉邦坐擁天下,史稱西漢,定都長安,自稱漢高祖。
如果項羽渡過烏江,在江東卷土重來,歷史會不會有新的結局呢?誰也說不上來。我覺得項羽并不是劉邦最大的敵人,我們都忽略的是韓信。韓信用兵如神,運用十面埋伏之計打敗項羽,其才華和能力讓人感到恐懼,以至于后來被蕭何和呂后用計謀殺害。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
在大漢400多年的統(tǒng)治之中,出現(xiàn)了“文景之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等一系列治國安邦的良策,國力空前強大。
這或許是楚漢之戰(zhàn)的最好的結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