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來人東去,有人西來
這座天下,自古以來便被無數(shù)文人墨客,大儒先哲冠以無數(shù)名稱,隨著星羅斗轉(zhuǎn),日月更迭,歲月的長河難得歸于平靜,不過這底下的暗流涌動,大浪淘沙卻從未有過停息,至于那些不足以外人道來的暗礁壁壘,也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只需那么輕輕一攪,便是漩渦無數(shù),有人被吸進去了,不能自拔,有人跳出來了,看淡天涯。
千古風(fēng)流,百家爭鳴,古來今朝他們說了無數(shù)的道理,但其實就只有一種道理——
沒有人可以永遠的留,但永遠有人陸續(xù)的來。
就是這座天下,之前人們管它叫神州、赤縣、夏地。不過現(xiàn)在更統(tǒng)一的說法是,中原。
中原天下,幅員遼闊,有奇書《天圓地方考》洋洋灑灑五十有七卷,說奇有二,這第一奇就是本書詳細的記載了中原的山海地貌,民族語言,物產(chǎn)風(fēng)俗等。本書初版時,僅有東海卷、南山卷、西沙卷、北俱卷、及中央天樞卷五卷。第二奇,就是本書的延續(xù)性,因為該書現(xiàn)世三千六百多年,幾乎每過一百年,都會有后人不斷修繕與補充,如今它已經(jīng)涵蓋到了山澤精怪,祭祀占卜,神話傳說,宗流百家等諸多領(lǐng)域,堪稱事無巨細,一應(yīng)俱全。
該書原作者已不可考,民間說法繁雜,但其中一則傳聞雖無實質(zhì)記載,卻因特有的傳奇與趣味性而流傳頗廣,膾炙人口。
傳聞古時有一李姓落魄書生,年少時曾上山悟道,日觀云海,夜望星辰,朝飲霞而暮餐風(fēng),外見天地,內(nèi)省自身,數(shù)十載之后,業(yè)有所成,遂下山與友人把酒言歡,坐而論道。
席間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可不知為何,忽地起了爭執(zhí),一問才知,原來這李姓讀書人揚言感悟了天地之理,稱這座天下,天圓地方的說法,只對了一半。不光是那天圓,自己所處之地,也應(yīng)該是圓的,并且能夠隨天理自如運轉(zhuǎn),那日月輪值,寒來暑往便是最好的佐證,若人能夠效法自然,以自身這所小天地,感應(yīng)外面的大天地,假以時日,必能達到那天人合一的無上境界。
在場眾人對此荒謬之言皆是嗤之以鼻,先不論這天圓地也圓的渾天論說法,就是那天圓地方的蓋天理論,相信的人也是極少的,所以再三追問起細節(jié),那李姓書生恐是自己也尚未參悟通透,只能支支吾吾,含糊其辭,眾人見此理一戳及破,毫無立腳根本,便道是酒后胡言,不在深究。
這一激,便是一場大醉。
次日,就在雞司晨,日東升的時刻,李姓讀書人收拾好行囊,牽上自家青牛,留友人書信一封,上面僅有一句話——
吾今立下宏愿,自東出發(fā),窮盡畢生丈量天下,待來日,必將西歸證道。
這句話是《天圓地方考》開編首語,后世人就是通過這一句話,杜撰的這個故事,千年來,人們都翹首以盼那個讀書人能從西邊回來,可是千年過去了,那人依舊是音信全無。
故事是杜撰的,可那騎著青牛的李姓讀書人,并非是空穴來風(fēng)。
這提出天人合一思想的,正是那道宗始祖,而恰好,他也姓李,身邊也有一頭青牛相伴。
也有人說,這是道宗為了撒播自己的思想而胡亂編造的謠言,但這也抵不過市井間的口耳相傳,眾口鑠金,久而久之,信以為真的人不在少數(shù)。但還有一種說法,說是那書的作者,證道失敗了,他的理論是錯的,這種說法最大的依仗,就是那中央天樞一卷,既然是天圓地也圓,那么何來中央一說?若無中央,何來東西?
后者這種死板考究,甚至有點咬文嚼字的說法自然不會被喜歡傳奇與故事的百姓所接受,他們要的可不什么理論,所以讓話題回到那個騎牛人身上。
事實上,道宗始祖確實是一個喜好游山玩水的神仙人物,他總結(jié)前人思想,融合畢生所學(xué)所悟,著成《道藏》一書,爾后傳于門下四位弟子,這四位弟子各有所長,他們經(jīng)過千年發(fā)展,也是在這中原天下開枝散葉,立了門庭。
據(jù)現(xiàn)在的《天圓地方考.宗流百家.道宗篇》所描述,天下道宗,支脈龐雜,唯有四門,可謂正宗。
而這天下四大道統(tǒng)正宗,正是那道祖的四位弟子所創(chuàng),它們分別是桃山劍宗,洞玄山重陽宮,龍虎山天師府,昆侖山煙霞福地。
如今的中原天下,分為九洲十六國,即便是那紛爭不斷的年代,這些名門宗派也從未斷過香火,說是山上神仙,逍遙自在,其實哪有那么容易,無非是各有依仗罷了。廣開山門,收納弟子是一個不錯的法子,戰(zhàn)時輾轉(zhuǎn)各國,縱橫沙場,著實是一股不容小覷的戰(zhàn)力,而代價,則是宛如小山般的黃白之物。和平年代更是如此,押鏢走物,務(wù)農(nóng)行商就不說了,好歹弟子們行走江湖,降妖除魔總是要有收獲的,否則收了弟子,教了修行,圖個什么呢?
衛(wèi)道長生是大事兒,可柴米油鹽也不算小,雖說萬事有例外,但凡事都不能免俗啊。
蜀山山脈,位于南詔國境內(nèi),蜀繡洲南方有十萬大山,這一條最是有名。
山脈連綿千里,秀峰危嶺多不勝數(shù),就在那龍脈發(fā)祥處的龍首山,有仙氣縈繞,桃花盛開終年不凋,所以,謂之“桃山”。
那天下四大道統(tǒng)正宗之一的劍宗正是坐落于此。
桃山劍宗每隔九年便會廣開山門,無數(shù)青年才俊從四面八方奔涌而來,同那過江之鯽一般,只求有一個能夠被“仙人扶頂”的機會。
花開一百零八峰,唯有白鷺最絕頂,峰有千丈,常年隱于云海之上,在那濃濃云霧間,有龍影肆意翻騰,崖邊一位白發(fā)白須的老人立身遠眺,一襲黑紅長衫隨風(fēng)搖擺。
遠方,有紫氣西來,滾滾而下。
他右腳微抬,輕輕一踏。
一道肉眼可見的強烈氣勁以老人為圓心激蕩出去,那厚厚的云層瞬間分裂散開,一條白龍游弋于半空,那本被白云遮住的桃山劍宗,再一次,向世人露出了煌煌真容。
一時間百鳥齊鳴,華光綻放,那滿山盛開的桃花,乘風(fēng)飄落四方,巍巍劍宗,盤山而立。
地面上,仰望到這般奇景的人,心中都升起了一個信號。
龍門已開,只待一躍。
與此同時,在那西邊,同屬蜀山一脈的棋盤山,恰好下來了兩個少年。
來人東去,有人西來。
那個千年未變的道理,從未失效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