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廷益看向天歌,趙禾嘉也不由跟著望去。
然而天歌卻沒有回答,反而對著易廷益道:“易公子這么快就想明白了題目在問什么,卻不會一個法子都沒有想到吧?”
這就是前來組隊的誠意嗎?
說了半天,還是把問題拋出來,等著別人來解決?
這個易廷益,算盤倒是打得精啊!
天歌語氣不曾收斂,易廷益自然聽得懂其中的嘲諷。
畢竟換做是自己,也會心懷戒備,這倒沒什么錯。
只是……被人這樣說,確實太丟面兒了。
易廷益輕咳一聲,“想倒是想到了,可是在施行上,卻還有些不足。在下先說拙見,二位且?guī)椭刚欢??!?p> 這話說完,易廷益斂正神色,澹然開口。
“若想地方財政結(jié)余,這錢肯定不是地方官員一己之力可以做到。歸根結(jié)底,還是要取之于民。但是老百姓生活本就困難,所以這錢不能從他們身上拿,權(quán)衡之下,就只能落在那些……有資財?shù)纳虘羯砩??!?p> 說到這里,易廷益看了一眼天歌,“就像姑娘先前所說,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商戶地位雖微鄙,但卻有足夠的錢財,所以政令的實施,不能忽視商人在其中的作用。因此,在下想,咱們是否可以互惠共利?
官府缺錢,而商戶卻缺地位,那么不妨各取所需,相互成全——這修祖祠的錢,由汾州商戶來出,而官府則可以適當給予商戶一定的資格權(quán)限。
比如允許商戶子弟脫籍參加科考,比如上奏陛下,為汾州商戶在賦稅上做一定的減免調(diào)整。諸如此類,或許可以換取商戶一定的支持?!?p> 天歌聽完不置可否,望一眼遠處高臺上那根還有一半的香燭,沖著趙禾嘉抬了抬下巴,“你怎么看。”
易廷益眉頭微皺,對天歌的輕視有些不滿。
就算這孩子再聰明,但策問的題目對這等小兒來講,還是太難。
先前這孩子能理解自己所說的題目意思,易廷益覺得有很大的僥幸成分在,畢竟他已經(jīng)說的足夠清楚。
可是如今趙二姑娘這一副真想聽趙禾嘉看法的樣子,顯然是不拿趙禾嘉當孩子看。
但不管怎么樣,眼前都是一個十歲小兒,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問這么一個孩子看法,趙家對拜入周先生門下這件事如此兒戲嗎?
易廷益已經(jīng)做好了聽孩子胡謅的準備,然而趙禾嘉的回答,卻出乎他的意料。
而且這話說出來,更是一點都不客氣。
“方才易大哥也說了,修建太祖祠只是表象,這道題問的是各地如何提升地方財政,所以這法子也必須要能推行到各地,而不是僅僅針對此次汾州水患。
若如易大哥所說,為汾州商戶開出特例,允許商戶子弟參加科考,推行到其他地方,那便是舉國上下的商戶子弟都有科考的資格。這一政策的提出,勢必動搖士農(nóng)工商的層級——當然,縱不該這樣劃分,但卻也不能以這樣激進的方式推行。
同樣的,汾州商戶的賦稅減免,也必須要推行到各地,這樣一來,各地的賦稅大大減少,國庫勢必補給不足,這跟從國庫中支取銀子來解決地方災患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更有甚者,推行當中出現(xiàn)問題,商戶地位提升且稅收減少,原本耕種土地的百姓們定然會放棄田產(chǎn),效仿商人經(jīng)商。那時候土地無人耕種,公倉糧食不足,邊塞糧草不濟,便是動搖國之根本的大事了。
所以易大哥這法子聽起來不錯,但實際操作起來,會有很多問題。因此我覺得,咱們還需要再探討斟酌。但是,我還沒想好應該怎么辦?!?p> 趙禾嘉說完最后一句話,略有些許愧疚,咬著下唇看向天歌。
一旁的易廷益聽完這些,只覺頭皮發(fā)麻。
自己先前所說的,方才提出的法子存在問題,并不是謙虛之言。
是真的存在問題。
這也是周夫子讓他來參加入學測,好聽聽這些學子們的看法并借鑒一二的原因。
然而他沒有想到,自己的法子里隱含的問題,都被眼前這個小兒一一點出,且其中各部分之間,邏輯關(guān)聯(lián)清晰條理,竟讓他無話可說。
再看趙二姑娘,就算聽說了這些話,面上依舊沒有分毫波瀾。
好似自己的弟弟小小年紀說出這樣的話來,完全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椤?p> 不僅如此,她略一沉吟,反而開始和那孩子討論起來:
“從商人身上入手,考慮的是他們有多出來的錢財,那何不這樣去考慮——哪里會有多余的錢財?”
“二姐的意思是?”
“這么說,如果你有多余的錢財,會用來做什么?這些錢,我們是否可以不從人們身上直接拿,而是幫他們?nèi)ツ??”天歌唇角噙笑?p> “多余的錢財……嗯,存在錢莊生利……用來做生意……”趙禾嘉掰著指頭算。
然而到底是十歲的孩子,雖說李氏經(jīng)商,但趙禾嘉從此養(yǎng)在安陽,又哪里了解這些?所以說完兩個之后,便再說不上來。
可是有人主動幫他補充:“還有高利借貸?!?p> 天歌看一眼插話的易廷益,不情愿的點了點頭。
“不錯?!?p> “二小姐的意思,是想從這些債務著手?”易廷益再問。
他好像有點明白這姑娘的意思了。
大周律法中,對于欠債不還的情況要求非常嚴格。
若是欠債者沒有按照約契歸還,一般會被判處施以杖刑,并責令限期償還,若仍態(tài)度惡劣拒不執(zhí)行,便需要坐牢了。
然而在民間,若借債的一方是有名的老賴釘子戶,又或者是橫行鄉(xiāng)里無人敢惹的一方惡霸,那這些私人債務便難以收回。
再加上普通人進出衙門不是輕而易舉,所以大多數(shù)人縱然遇到欠債不還的情況,都不愿意讓官府來處理。
再加上官府對民間私人債務糾紛,大多也是本著民不告則官不究的態(tài)度,導致此等風習愈演愈烈。久而久之,討債就成為一個難事。
這種風習下,有些人就算重金托人討債,都不一定能如愿討回自己借出的錢財。
“所以,為什么不由官府出面,主動幫大家討回那些多年都無法收回的舊賬呢?收回的賬目,可以五五分,一半歸債主,一半歸官府,最后官府再將這些錢用之于民?!?p> 一番剖析之后,天歌給出自己的建議。
易廷益簡直要拍掌叫好。
“不錯!若是沒有人愿意出面,這些人的舊賬只怕只能自認倒霉,而如今官府愿意出面,就算五五分,于他們而言都是好事一樁!除卻那些實在還不起的,其他人只怕要爭相還賬了!”
易廷益原地踱步,難掩面上的激動,越想越興奮,恨不能當下就寫信,將這個法子告訴上都的祖父易丞相。
然而天歌卻摸了摸禾嘉的腦袋,看著眼前的孩子,輕嘆了一口氣。
這法子若是細說起來,其實并不是自己想到的。
當年江浙大災,趙禾嘉作為江南巡查使,無法從商戶手中拿到想要的錢財,最后便是這么做的。
本是為了應對江浙的災情,誰曾想施行之后,卻被各地效仿,就連當時逃亡的天歌都有所耳聞。
念及此處,天歌不免生出感慨。
當初趙禾嘉想出這法子的時候,哪里想到有朝一日,會幫到幼時的自己呢?
或許這就是冥冥之中吧?
只是,第一關(guān)算是運氣。
看起來難,卻能簡單通過。
可是后面的兩關(guān)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