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4年二月,唐嗣圣元年,皇帝李顯打算任命韋皇后之父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力諫。
李顯生氣地說:”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
武則天以此為借口將李顯廢黜為廬陵王,并遷于房州。
轉(zhuǎn)而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
同時,武則天臨朝稱制,自專朝政。
九月,武則天改元光宅,改東都為神都,表示以洛陽為首都。
......
此時李行周穿越到大唐。
......
同時,改易旗幟、官服、職省等顏色、名稱,賜宮城名為太初宮。
同月,徐敬業(yè)、徐敬猷兄弟聯(lián)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廬陵王為號召。
在揚州舉兵反武,十多天內(nèi)就聚合了十萬部眾。
武則天當(dāng)即以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
十一月,徐敬業(yè)兵敗自殺。
......
公元686年三月,唐垂拱二年,武則天下令制造銅匭。
置于洛陽宮城之前,隨時接納臣下表疏。
同時,又大開告密之門,規(guī)定任何人均可告密。
凡屬告密之人,國家都要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
即使是農(nóng)夫樵人,武則天都親自接見。
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
如所告并非事實,亦不會問罪。
同時,武則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
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獄,酷吏們則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百無一二。
這樣,隨著告密之風(fēng)的日益興起,被酷吏嚴(yán)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漸增多。
于是在朝廷內(nèi)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氣氛。
以致大臣們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訣別,整天都惶惶不可終日。
為獎勵告密,武則天對告密者破例授官。
是年,武則天下詔殺南安王李穎等宗室十二人。
又鞭殺故太子李賢的兩個兒子,唐朝的宗室被殺戮殆盡,其中幼弱幸存的人也被流放至嶺南。
武則天謀奪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引起了諸王的不安,
公元688年八月,唐垂拱四年,博州刺史、瑯邪王李沖、于博州舉兵。
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豫州,以呼應(yīng)李沖。
武則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討伐。
李沖起兵七日即敗死。
九月,李貞兵敗自殺。
武則天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展開審訊,逼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自殺,他們的親信也被殺死。
同年,武則天命面首薛懷義率人于紫微城建造的明堂落成,號“萬象神宮”,允許百姓入內(nèi)參觀。
又命薛懷義鑄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納數(shù)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大像。
建宮的花費達(dá)到以萬億計,政府財政為之枯竭。
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圣母臨人,永昌帝業(yè)?!?p> 號稱在洛水中發(fā)現(xiàn),獻(xiàn)給武則天,武則天大喜,命其石曰“寶圖”。
之后武則天加尊號為“圣母神皇”。
......
公元690年九月,唐載初元年,侍御史傅游藝率關(guān)中百姓九百余人來到神都。
上表請武則天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武則天未準(zhǔn)許。
百官及帝室宗戚、遠(yuǎn)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計六萬余人。
俱上表請愿,睿宗亦上表自請賜姓武氏。
不久,群臣奏稱“鳳集上陽宮,赤雀見朝堂”,武則天方準(zhǔn)所請。
于九月九日親臨則天門,大赦天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
同月乙酉,上尊號曰圣神皇帝,“以皇帝(睿宗)為皇嗣,賜姓武氏”。
公元691年七月,周天授二年,法明等撰《大云經(jīng)》四卷。
說武則天是彌勒佛化身下凡,應(yīng)作為天下主人,武則天下令頒行天下。
命兩京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經(jīng)》,命僧人講解,并將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公元692年二月,唐如意元年,吐蕃黨項部落萬余人歸附武周,武則天將其分置十州。
五月,吐蕃首領(lǐng)曷蘇亦率其部落請求歸附,武則天派張玄遇率領(lǐng)精兵二萬迎接。
不料曷蘇事情泄漏,被國人擒回。
此時恰逢羌族首領(lǐng)昝捶率領(lǐng)八千余人歸附,張玄遇以其部落置萊川州。
......
李行周與薛訥率軍征討吐蕃。
......
武則天春秋雖高,但善于化妝,時常容光煥發(fā),即使是左右侍從也感覺不到她的衰老。
長壽元年(692年)九月,派大將王孝杰與阿史那忠率軍出征西北。
十月,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復(fù)龜茲、疏勒、于闐、碎葉安西四鎮(zhèn),設(shè)安西都護府于龜茲。在群臣一致反對的情況下,武則天毅然對安西四鎮(zhèn)增兵三萬。這一措施使安西四鎮(zhèn)從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時再無反復(fù)。
長壽二年(693年)正月,武則天在萬象神宮親自主持祭祀儀式,自制宮廷樂舞《神宮大樂》,選用舞者九百人。
同月,武則天聽信讒言,殺太子李旦的妃子劉氏、德妃竇氏,李旦幾遭誣陷,險些受禍。
又降封李旦之子、皇孫李成器及恒王李成義等為郡王。
九月,武則天加號“金輪圣神皇帝”,制作金輪、白象等“七寶”。旋即又為其曾祖父、祖父及父親加謚。
長壽三年(694年)正月,武則天派李多祚擊破造反的室韋。
二月,派王孝杰破吐蕃孛攵論贊刃、突厥可汗俀子等各三萬余人;
碎葉鎮(zhèn)守使韓思忠破薛延陀泥熟俟斤等萬余人。
八月,梁王武三思率“四夷酋長”請以銅鐵鑄天樞,立于端門外,以歌頌武則天的功德。
各國君臣聚錢百萬億買盡天下銅鐵,建成后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和萬國元首的名字,武則天親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寓意武周為天下中心樞紐,統(tǒng)領(lǐng)萬國。天樞鑄造歷時八月而成,高一百五十尺,用銅鐵二百萬斤。
證圣元年(695年)正月一日,武則天加號“慈氏越古金輪圣神皇帝”。
正月十六日夜,武則天的面首薛懷義因失寵而縱火密燒天堂,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俱毀。她下詔重建明堂,將天堂原址改作佛光寺。
同月,武則天派王孝杰出征突厥。
十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請求投降,武則天大喜。
于是,同年臘月,武則天從神都出發(fā),登嵩山,封神岳,大赦天下,改元萬歲登封。
萬歲登封元年(696年)三月,武則天重新建造的明堂落成,號曰“通天宮”,改元萬歲通天。
五月,營州契丹中的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舉兵造反,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翙。
武則天派將軍曹仁節(jié)、張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討。
仁節(jié)等人由于誤中契丹伏兵,全軍覆沒。
接著,武氏再派武攸宜、王孝杰等率兵討伐,均大敗而歸。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四月,武則天鑄成九鼎,從玄武門曳入紫微城,令宰相、諸王率南北衙宿衛(wèi)兵十余萬人,連同宮中儀衛(wèi)大牛、白象共同拖曳;武則天又作《曳鼎歌》,以令其相互唱和。
最終將九州鼎依照各自方位列于明堂廷內(nèi)。
同月,武則天又派武懿宗、婁師德、沙咤忠義率兵二十萬,討伐孫萬榮等部。
六月,孫萬榮兵敗被殺,余黨降于突厥。
同年,酷吏來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誣李旦、李顯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擬一網(wǎng)打盡。
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發(fā)其罪行,下獄處以極刑。
仇家爭食其肉,不一會就食盡。
來俊臣兇狡貪暴網(wǎng)羅無辜,織成反狀,殺人不可勝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則天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歷數(shù)其罪狀,并沒收其家財。
圣歷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為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dāng)做繼承人的?!?p> 武則天猶豫未決,宰相狄仁杰對武后說:“姑侄之于母子,哪個比較親近(武承嗣、武三思為武則天之侄,李顯、李旦則為武則天之子)?,陛下立兒子,那么千秋萬歲后,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從未聽說侄子當(dāng)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庇謩裎鋭t天召還李顯。
自此后,武則天無意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并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
控鶴監(jiān)內(nèi)供奉吉頊、張易之、張昌宗都曾請求武則天立李顯為儲君,皇嗣李旦亦請求遜位于李顯。
在來自各方面擁護李唐的壓力下,武則天進(jìn)一步認(rèn)識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會有喪失人心的危險。
而在后來一次征兵中,“初募兵,無有應(yīng)者,聞太子(李顯)行,北郊山頭皆兵滿,無容人處。”
此事更加說明李唐才是眾望所歸。
在經(jīng)過多方權(quán)衡之后,武則天最終決定立李顯為皇太子。
武則天解決了繼承人的問題后,志得意滿,加上年齡增長,開始耽于享樂,大修宮殿、佛寺。
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穿著華麗的衣服。
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甚至為他們執(zhí)鞭牽馬。
當(dāng)時,武則天已經(jīng)進(jìn)入真正意義上的暮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將二張兄弟當(dāng)做耳目。
二張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僅跟大臣結(jié)怨,也使得武則天回歸李唐、傳位太子的形勢發(fā)生逆轉(zhuǎn),引起了政局的復(fù)雜化,武則天母子、君臣關(guān)系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
據(jù)史料記載,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因與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潤一起議論二張,被構(gòu)陷處死。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在迎仙宮臥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cè)。
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交結(jié)禁軍統(tǒng)領(lǐng)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
于是發(fā)動政變,率禁軍五百余人,沖入紫微城,殺死二張,隨即包圍武則天所寢集仙殿,要求她退位。
武則天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隨后徙居上陽宮(洛陽紫微城之西,亦稱“西宮”)。李顯復(fù)位后,率百官到觀風(fēng)殿問武則天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
又上武則天尊號為“則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結(jié)束。
二月,唐朝復(fù)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fù)舊制,復(fù)稱神都為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