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玫妃重生記

有孕(49)

玫妃重生記 月冥盈 1150 2019-06-19 19:05:43

  洋務運動使得清朝的國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增強,到慈禧太后與恭親王聯(lián)合執(zhí)政的同治年間,清朝一度出現(xiàn)了較安定的局面,史稱“同治中興”。其間清朝在西方人的幫助下成功消滅內(nèi)地的民變并收復新疆,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形象因此有相當大的改善。至19世紀80年代,清朝軍隊的裝備和洋務運動之前相比已有了明顯的提高;對外方面,1884年,清朝和法國為越南(安南)主權爆發(fā)中法戰(zhàn)爭。清朝失去藩屬國越南,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臺灣也宣布建省。戰(zhàn)后,清朝設立了海軍衙門。1885年英國入侵緬甸,清朝駐英公使曾紀澤向英國抗議無效,隔年被迫簽訂《中英緬甸條約》,承認緬甸為英國所有。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國力大增,1872年日本強迫清朝藩國琉球改屬日本,清朝拒不承認,中日交惡。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最后以清軍落敗而告終。

  洋務運動中的近代企業(yè)

  帝國飄搖

  清政府于1895年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和澎湖,失去藩屬國朝鮮。洋務派李鴻章建立的北洋艦隊全面瓦解,也宣告自強運動最終失敗。隨后,由光緒帝與梁啟超和康有為領導發(fā)動的政治改革運動,戊戌變法又因為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對,而軟禁了光緒帝,變法因此失敗,因為只有103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維新”。1896年清廷為聯(lián)俄制日,簽訂《中俄密約》,列強鑒于清朝已無力自衛(wèi),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清朝長期受列強欺辱,在冀魯?shù)貐^(qū)爆發(fā)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運動。慈禧太后欲借此排外,暗中默許義和團,向十一國宣戰(zhàn)。為保華中華南,東南各行省總督巡撫,不服從清廷對外宣戰(zhàn)的敕命,發(fā)起東南自保,義和團事件引發(fā)西方列強的報復。

  甲午戰(zhàn)爭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北京被聯(lián)軍占領,劫殺擄掠。慈禧太后率光緒皇帝西逃,慈禧認為此禍乃義和團引起,遂頒布剿滅義和團的命令。最終義和團運動在清軍與八國聯(lián)軍的聯(lián)合剿殺下失敗。1901年清朝同十一國簽訂了《辛丑條約》。清廷賠償重款、劃定租借地和勢力范圍。1904年日俄兩國在東北的利益沖突爆發(fā)日俄戰(zhàn)爭,進一步加深中國的半殖民化。

  革命風潮

  清朝于八國聯(lián)軍后國勢大墜,知識分子莫不提出各種方法拯救中國,主要分成立憲派與革命派兩種改革路線。1901年立憲派康有為、梁啟超推動立憲運動,梁啟超發(fā)表《立憲法議》,希望讓光緒帝成為立憲君主。而慈禧太后為挽清朝衰落危局,有意效仿歐日的改革而推行清末新政。新政主要推行君主立憲、建立清朝新軍、廢除科舉、整頓財政等一系列改革。而革命派對清廷的改革失望,他們主張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孫文于1894年在夏威夷檀香山建立興中會、1904年黃興于長沙成立的華興會、1904年蔡元培于上海成立光復會,此外還有其他革命團體。1905年孫文在日本聯(lián)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成立中國同盟會,并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綱領。革命派聯(lián)合舊有反清勢力如三合會、洪門等,在華南地區(qū)發(fā)起十次起事,并將勢力滲入華中、華南的清朝新軍。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