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唐同明當(dāng)兵
唐同明和媽媽劉玉花到了七間房后,腰上系了一條白布帶,也就是孝帶,然后跪在爺爺?shù)倪z體前給爺爺磕了頭。
他的其他叔叔嬸嬸也都在,腰上都系著孝帶,眾人的表情悲哀嚴肅。
得到訊息的屯民們也紛紛前來祭拜,有的長輩站著行禮,有的晚輩跪著行禮,一時間,唐同明爺爺家的院子里擠滿了人。
唐同明的爺爺這輩子雖沒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一輩子是個農(nóng)民,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是,他生下的兒子個個兒都比他過得好。這其實還是源于改革開放帶來的好政策。
三日后,唐同明的爺爺被送進了市殯儀館火化了,再然后就將骨灰放進了骨祠寄存。
唐同明的爺爺去世了,他沒有哭泣,因為他和爺爺之間沒有什么感情,有的只是血緣關(guān)系,所以他沒有眼淚。
他的兩個姑姑因為失去了親爹,傷心的哭了,畢竟,女人的眼淚是脆弱的,再或者是她們對爹存在真實的感情。
唐同明的叔叔們沒有哭,男人嘛,眼淚總是很堅強的,況且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guī)律,誰也抗拒不了的,他們心知肚明。
唐同明的嬸嬸們,也都落下了傷心的淚滴,包括他的媽媽劉玉花。
不管過去和公爹之間有無感情,但是作為兒媳婦,她們總是有所表示的,不管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傷心,還是虛情假意的傷心,總之,她們的眼淚是真實的流下來了。要不,被外人看到,這是要遭到笑話的。唐同明不明白嬸嬸們的心理到底是不是真的傷心,反正他看到了嬸嬸們的眼角都掛著淚珠。
唐同明的爺爺后事辦完了,日子又恢復(fù)了往日的軌道,畢竟,活著的人還是要繼續(xù)生活的,不能因為爹離世了就發(fā)生改變。
12月份,接兵的干部開始訪問被確定當(dāng)兵的本人和家長。
這一天,唐同明早早的接到武裝部部長他三叔的通知了,讓他別離開家,在家待著??墒?,等了一上午,接兵的干部也沒有去,原因是接兵干部很忙,去了其他當(dāng)兵的人家了,把他家省略了,讓他三叔代替家長了,然后詢問了一些家庭的自然狀況等問題。
到了10號這天,是從家向部隊出發(fā)的日子,一大早上,唐同明就和父母以及弟弟來到了鎮(zhèn)政府的大院里,等待著出發(fā)的命令。
他們見有空余時間,然后一家四口人照了一張全家福,留下了永恒的記憶。
本來是下午乘坐客車去往市里火車站的,和市里的兵一起走。可是,唐同明上午就接到通知讓去政府院里集結(jié),唐同明等的有點不耐煩了,也有點餓了,政府給唐同明胸前系的那朵大紅花好像因為他的饑餓也變得蔫巴了。早知道這樣,他們就在家吃完中午飯再來了,要不,他們也不會在飯店吃飯的。
隨后,唐同明的爸爸提議,一家人去旁邊的小飯館里吃了一頓餃子。
在當(dāng)?shù)赜幸环N說法叫上車餃子下車面,寓意是平平安安的意思。
這頓餃子,是唐同明的媽媽劉玉花第一次在飯館里吃飯,她此前從未到過飯館里吃過飯,平時吃什么都是在家里做。況且,餃子她已經(jīng)在家都做了一大蓋簾了,唐同明也都吃過了。但此時的意義不一樣,這是唐同明最后一頓和家人吃飯了,并且還要講究平安順利,所以,他的爸爸便提議一家人去飯館里吃餃子的。
進入飯館后,吃餃子的特別多。與其說吃餃子的人多,不如說是送當(dāng)兵的人多。
不大的小屋里擠滿了人,大家都圍在桌子旁邊看胸前系大紅花的人吃,他們也不怎么動筷吃,就是看著眼前這個即將離開家鄉(xiāng)、離開親人、踏上第二故鄉(xiāng)的這個當(dāng)兵的人吃。而他們這些人同樣有上車餃子下車面的想法才來吃餃子的,其實這也是當(dāng)?shù)氐牧?xí)俗。
唐同明的爸爸點了兩盤餃子,唐同明沒有吃,唐慶業(yè)和劉玉花和唐同秋都也沒有吃,他們四個人就坐在那里看著桌上的兩盤餃子。。
唐同明的肚子確實餓了,可是此刻的他卻吃不下去了,他的爸媽和弟弟也都餓了,可是他們也吃不下去。大家看著桌子上擺著的兩盤餃子誰也不說話。
過了一會兒,唐同明的媽媽夾起了一個餃子放進了唐同明的碗里,然后像命令唐同明似的讓他吃下去。
唐同明遵從母意,吃了下去。隨后,大家又都沉默了。
旁邊的桌很是熱鬧,家人們紛紛的跟那個要當(dāng)兵走的人說話,什么到部隊要好好干等云云。
有的人唐慶業(yè)和劉玉花認識,有的人不認識,唐同明也不認識他們,但是因為都是一起要當(dāng)兵走的人,他們顯得很親切,相互之間嘮一些有用沒用的話,并且相互介紹著自己叫啥名等。
餃子是不能浪費的,浪費了就等于浪費錢一樣。他們沉默了一會后,他們四個人紛紛動筷兒將餃子全部都吃了了。
吃完餃子后,已經(jīng)是下午兩點多了,送兵的大客車也到了,他們這些新兵紛紛登上客車,等待著出發(fā)。
在唐同明登上客車的那一瞬間,他的眼睛里有滾燙的淚水悄悄流出,啪嗒啪嗒的滴落在嶄新的作訓(xùn)服的前胸上,軍裝立刻濕潤起來。
他的眼淚,他的媽媽和爸爸并沒有看到,因為有車坐車窗等遮擋著。
而唐同明透過車窗的玻璃向外張望時,他看到了母親劉玉花哭了、看到父親唐慶業(yè)的表情非常凝重、看到弟弟唐同秋的表情也很灰暗,沒有笑容。
客車啟動了,由慢到快的將唐同明生活了17年的小鎮(zhèn)甩在車后,越來越遠,直到看不見。
唐同明不知道母親劉玉花哭了多久,也不知道他們是什么時間回家的,他只知道這一別將會很久。
是一年還是兩年還是三年,他不得而知。
客車行駛了一個小時左右,到達了市里的軍政招待所,那里面已經(jīng)來了很多和唐同明一樣的新兵,他們也是和唐同明一起當(dāng)兵的人。
晚上七點多,唐同明隨著這些新兵鉆進了那輛運兵的列車里離開了家鄉(xiāng)、離開了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