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圣也走了,據(jù)說,十三圣是去追剿逃竄的古神和古仙。
還有一種說法,十三圣是去追尋二圣了。
具體如何,不知道,都只有猜測。
古神有善良的古神,同樣的道理,古仙也有善良的古仙。
善良的古神,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叫做祖神,善良的古仙叫做祖仙。
十三圣人的離去,標(biāo)志著十三時代的結(jié)束。
那個時候,有祖神,祖仙,還有仙人。
除此之外,有了爵公爺?shù)恼f法。
爵公洗天下。
而且,那個時候,爵公爺?shù)男盼镏挥幸患着?,叫做“白龍袍”?p> 還沒有爵公大寶,那方子爵公爺?shù)挠⌒牛梆⑸江t”。
“十三”時代之后,就是“牧紀(jì)”了。
“天下如牧場,仙人牧蒼生”的時代。
藤先生解釋說,那個時代,同樣沒有圣人的說法。
不論二圣還是十三圣,那個時代,都尊稱為“窺祖”。
牧紀(jì)時代,除了天仙,地仙,人仙之外,在三仙之上,還有一種仙,叫做襄仙。
襄仙其實就是窺十四,也就是現(xiàn)在的襄圣。
至于窺十五,幾乎不可見,那個時代基本上便是襄仙為尊的時代。
而且,襄仙很少,天上天下都沒有幾位。
主要還是天仙,地仙,人仙。
仙人眾多,用個不好聽的詞語,叫做“泛濫”。
藤先生想了想,說那時候的仙人好比后來的諸侯,劃地為疆,圈民為牧,也是一塊塊的地盤。
就是在那個時候,有了“國”的說法,仙國林立。
攻伐廝殺,混戰(zhàn)不休。
這應(yīng)該是人族的第一個亂世,仙人當(dāng)國。
除卻“仙人當(dāng)國”,牧紀(jì)時代,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仙人不受窺”。
“仙人不受窺”,顧名思義,仙人不接受窺窺的說法。
認(rèn)為,窺窺只是窺十以及窺十之下,沒有窺十一及其之上,仙人不窺。
仙人就是仙人,修長生,問大道,何窺之有?
關(guān)于“去窺”這件事情,不是沒有反對的仙人,窺祖在上,誰也沒有資格瞧不起窺窺。
只是,反對的仙人很少。
藤先生神色莊嚴(yán),語氣恭敬,沉聲說道,窺窺這兩個字,關(guān)系重大。
并不僅僅是窺線,窺縷,窺一個靈氣如線,大道如縷,纖毫在前。
更關(guān)鍵的是窺天地,窺蒼生,窺自己。
窺的是人道。
仙人“去窺”,歸根結(jié)底,是想擺脫人道,走出一條仙道來。
譬如說人道如一條滾滾江河,那么仙道就是滾滾江河中的一條支流,即便這條支流如何洶涌澎湃,氣勢恢宏,他都是支流。
人道這條滾滾江河,是可以斷絕仙道這條支流的,當(dāng)蒼生厭惡神仙的時候,當(dāng)蒼生唾罵神仙的時候,仙道就會干枯,衰竭。
二圣的“窺窺”兩個字,其實就是最大的人道,是神紀(jì)那個血腥而蠻野的時代人類最真實的寫照,窺,窺的是一線生機,生生不息。
根底就是人,是蒼生。
至于仙道,就是蒼生之上了。
牧紀(jì)時代,仙人圖謀的就是把仙道這條支流,從人道江河中,割出來。
自成源流,擺脫蒼生束縛,源遠(yuǎn)流長。
藤先生的話,很深奧,小桃樹覺得,滾滾和灑灑都是迷茫的很。
聽不懂,人道,仙道的,還有蒼生。
藤先生笑了笑,說聽不懂沒關(guān)系,他們還小。
藤先生接著講道,牧紀(jì)時代之所以襄仙很少,也就是窺十四這一步,能夠邁過去的仙人屈指可數(shù),更不用說窺十五了。
仙人推演,最大的原因,應(yīng)該就是蒼生的緣故。
蒼生對于他們眼中的神仙,沒有了敬愛,只有畏懼。
也就是說,窺窺這條人道大主流,對仙道支流掐流了,后力不濟。
所以,以致于仙人登高,只能在窺十三徘徊,窺十四可望不可及,窺十五根本就是奢望。
所以,仙人要“去窺”,去掉窺窺的名號,自成仙道江河,斬斷人道枷鎖,期盼步步登高,更上一層樓。
尤其是天上仙人,窺十之前平步青云,進(jìn)境迅猛,然而一入仙人,窺十一,窺十二,窺十三,每一步都是舉步維艱。
不過,后來,有仙人發(fā)現(xiàn)其中奧妙,越是接近蒼生,仙人越是容易步步登高。
故而,牧紀(jì)時代,是第二次“天人大回返”,尤其是仙人,多如牛毛。
牧紀(jì)時代,應(yīng)該說是一個沒有圣人的時代,一個不值得蒼生懷念的時代。
牧紀(jì)時代似乎并不是很長久。
而且,傳聞,仙人“去窺”,果然去了,再沒有仙人叫做“窺窺”。
緊接著就是“皇紀(jì)”。
這個時候,才是“三皇”和“五帝”。
這個時候,三皇開始撿起圣人的規(guī)矩,也是這個時候,有了圣人的說法。
二圣和十三圣,就是這個時候,被追尊為圣。
圣人的規(guī)矩有三句話,稱之為“三言”。
一,圣不可茍,帝不可窺。
二,仙不可扶,神不可傾,升不可返。
三,殺人者死,違令者誅。
“皇紀(jì)”發(fā)生的事情很多,最為后人銘記的就是“三皇伐仙”。
按照圣人的規(guī)矩,圣人不茍活,君王不入窺。
仙也好,神也罷,都要安安靜靜的做個神仙,不要染指蒼生。
天上人就是天上人,不能重返天下。
神仙不殺人,殺人償命。
藤先生心神往之,悠悠道來。
那個時候,應(yīng)該說是“仙人皆違圣令”。
諸仙皆該一死。
“三皇伐仙”大致分為兩戰(zhàn),“地戰(zhàn)”和“天戰(zhàn)”。
歷時漫長,慘烈而悲壯。
那時候,還沒有十洲七海的說法,只有九洲。
瓶洲是被那座天底下最高的大山,大甲首山,砸出來的。
那個時候,有了“人間”的說法,三皇就是人間的皇。
凡夫俗子,億萬蒼生的皇。
三皇之下,也有仙,稱為“人間仙”,都是沒有“去窺”的仙人,都是汲取“三氣”的仙人。
“三氣”便是三皇開創(chuàng)的說法,這個時候,有很多說法。
有了“王朝”的說法,有了“子民”的說法。
有了“人氣”的說法,然后有“地氣”的說法,“天氣”的說法。
這個時候,窺窺開始出現(xiàn)分歧,一種是汲取三氣的窺窺,一種是煉化靈氣的窺窺。
基本上,汲取三氣的窺窺皆在人間,煉化靈氣的窺窺都在山上。
當(dāng)然,還有天上,天上的窺窺都是煉化靈氣的窺窺,對于三氣,嗤之以鼻。
“三皇伐仙”,起初是人間與山上的戰(zhàn)爭,后來是人間與天上的戰(zhàn)爭。
也是在這個時候,有了“心?!钡恼f法。
“心?!笔侨实谝淮翁岢鰜淼模橙∪龤獾母Q窺,登仙之后,有個說法,叫做“三氣入?!薄?p> 也就是說,窺十之后,不再是單單著重汲取天地人某一之氣,而是同時汲取三氣,進(jìn)入心海。
這也是“人間仙”和“去窺”仙人的區(qū)別。
“三皇伐仙”,開始還算溫和,最多不過是百仙之戰(zhàn)。
后來,有十萬仙人共一戰(zhàn),天幕碎裂,如琉璃迸濺。
山川傾覆,大海干涸,不可勝數(shù)。
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天上天下,仙人為之一空。
天上人盡數(shù)回天,沒有膽敢逗留者。
也是在這個時候,三皇絕天地通,建木不存。
藤先生輕聲說道,現(xiàn)在的天上人,如果“不窺不登”,還有“雖違不殺”的說法。
“皇紀(jì)”時代,并不是如此,對于天上人要嚴(yán)苛的多,殺氣很重。
那個時候,天上人膽敢下界者,無論老幼男女,殺無赦。
那個時候,有句話,叫做“違者即殺”。
天上人“違命侯”的說法,就是那個時候,傳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