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府是打東邊進京的最后一個鎮(zhèn),勉勉強強也算是天子腳下吧。每到秋日,平山府就有兩樣事物多。
一是十里八鄉(xiāng)上京城貢院趕考的學子,但凡是打東邊來的,上京和返鄉(xiāng)都要在這平山府歇歇腳。
二是遍地的紅薯,站在田埂上一眼望去,坡坡都是。這地里長的多了,吃法也就多了,紅薯泥就是其中一樣。
而這紅薯泥做的最好的,就是鎮(zhèn)西邊的一巷二戶的夏伯。每到秋日,這人往一巷一走,隔著圍墻能聞到小磨香油的味道,就一準是夏伯在炸紅薯泥。
今日,那香味一直從清晨飄香到了晌午。街坊領居都道,夏伯的學生們今年秋闈,應該是考的好極了,夏伯才高興的炸了一上午的紅薯泥。
事實也確實如此。
夏伯,原名夏穆棱,是鎮(zhèn)上私塾里的教書先生。這做紅薯泥的本事,是他老爹老夏伯傳下來的手藝。那老夏伯本是打算,靠著這門手藝養(yǎng)出個狀元兒子。
可惜夏穆棱本人,是年年科舉,年年不中,最后入贅了一富商之家,在京城旁的小鎮(zhèn)落腳,當了個教書先生。
教了二十來年,手上也算帶出過七八個舉人,有了些名聲。其中,成績最好的,就是去年秋闈的解元(秋闈第一名),春闈(秋闈第二年春天的京城會試)的狀元郎李永修。
這李永修是他鄉(xiāng)里舊友的侄兒,跟著他習文不過十載,卻真真是滿腹經(jīng)綸,才驚艷艷,有當代鴻儒之潛力。比起他那個一天天不務正業(yè)的兒子,要爭氣的多。
一月前,李永修托人給他帶了幾本詩集,他讀來只覺得博古論今,見地不凡。便選了好幾處,于課堂上與眾學子分享,令他們各自做些文章,交流探討。
不曾想,前幾日剛剛秋闈結束,就有好幾位學子帶信給他。說是那詩經(jīng)中的許多獨特視角,對于破今年秋闈之題,有啟發(fā)點撥之意。
放榜之后,那幾位來信的學生,也紛紛上榜,高中舉人,這可真真是意外之喜。夏穆棱趕緊去信給李永修,謝過他對師弟們的提拔照顧。
卻被告知,那詩集是出自京城近些時日,風頭最盛的畫師莊夢蝶之手。不僅如此,在得知幾位師弟都紛紛高中之后,李永修還提出,要與他一起,拜訪謝過那位莊畫師。
他自然樂意的,得知剛好那位莊畫師也住在平山府,就想親自用上父親傳給他的手藝,帶上剛剛炸過的,黃金透亮,沾舌即化的紅薯泥,去拜訪人家。
可剛剛換好衣服,從里間出來,就發(fā)現(xiàn)到自己放在桌上,包裝好的紅薯泥禮盒不見了。夏穆棱趕緊詢問自家夫人。
夏夫人卻是喜笑顏開,道:“大兒今日也回來了,在大堂碰見永修,聽說你要帶上絕活紅薯泥,拜訪他人。體諒你年事高,主動幫你去啦。你看大兒多懂事,你可別再說他一天天不務正業(yè)了?!?p> “不是絲綢羊毛,就是見不得人的營生,可不就是不務正業(yè)么?”夏穆棱被氣的胡子亂顫:“還有你口中的他人,那可是大才之人,大兒那般輕浮孟浪,定是要得罪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