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帶著圖書館回大明

第九章 抄書的日子

帶著圖書館回大明 豆芽孢子 4151 2019-12-03 14:10:52

  等大臣們都出去,朱允炆伸了個懶腰,感到一絲疲憊,又感到一絲輕松。疲憊是事身體上的,輕松是心理上的。

  不過朱允炆還是覺得趕緊把沙發(fā)給弄出來,還是沙發(fā)坐著舒服啊。雖然就算成了皇帝沒有電視可看,也沒有手機可玩,但在力所能力的范圍內,朱允炆還是想享受一下后世現(xiàn)代文明的成果的,將其賣給那些大臣貴族,還能充實一下自己的小金庫。

  。。。。

  接下來半個多月,上層建筑的改革有條不紊,朱允炆處理政務的時間大幅度減少,藩王們也正在來應天府的路上,他終于有時間汲取一下他帶來的整個世界的營養(yǎng)了。

  雖然朱允炆許出去要給的書已經有好幾本了,而大明需要的知識更是千千萬,但朱允炆還是決定從毛紡織技術開始,雖然上次沒有找到,但他覺得是他的姿勢不對,換個姿勢就行了。畢竟包含整個世界的知識,沒有理由找不到毛紡織器械的。

  朱允炆最想要的是歐洲尤其是英國的毛紡織,在那一根棉線還沒有撬動整個世界之前,英國的毛紡織首先撬動了英格蘭,然后影響了歐洲。英國國王歷來重視毛紡織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在這個時候百年戰(zhàn)爭已經結束幾十年了,英國已經開始出口毛紡織業(yè)了。即使能得到現(xiàn)在的英國毛紡織技術,對大明毛紡織結束的發(fā)展也很有價值,但是現(xiàn)在出海有太麻煩,去英國一個來回的時間估計大明工匠早就發(fā)明出新的機械了,朱允炆從來不懷疑中國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能力。

  毛紡織業(yè)要比棉紡織業(yè)復雜,需要的步驟和器械也多,想要大規(guī)模生產也比較困難。中原人沒有毛紡的基因,雖然獎勵已經發(fā)出去了,但目前還沒有前來領賞,也不知是還沒發(fā)明出來還是不相信官府,但朱允炆覺得改良的毛紡織機械能提高個一兩倍的效率就算很不錯了,還需要他來開掛。

  沒辦法,朱允炆在心里嘆了口氣,繼續(xù)搜吧。朱允炆低著頭看起來像是在批奏章,其實眼前已經浮現(xiàn)出藍色的搜索框了,在這個搜索框背后就藏著整個世界的知識,就看朱允炆能不能找到了。

  上次朱允炆搜“毛紡織機械制造”,并沒有搜出有用的東西來,這次朱允炆搜的是“毛紡織技術”,“英國毛紡織技術”,“中世紀英國毛紡織”,等等。然而他發(fā)現(xiàn),仍然沒有有用的東西。出來的都是《中世紀英國毛紡織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及其原因》,《愛德華三世與英國毛紡織業(yè)的發(fā)展》之類的文章,根本不涉及具體某種技術的原理或某種毛紡織機械的制造。文章中只提到了某些代表性的機械,比如水力漂布機,但只有名字顯然是不夠的。

  中文實在是找不到了,朱允炆只好去搜英文的,畢竟整個世界來說還是英文的資料多。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次朱允炆終于找到與毛紡織機械制造有關的資料了,是在一本叫《劍橋西方紡織品史》的書里,估計是劍橋系列書籍之一吧。

  書是找到了,但怎么翻譯是個大問題,朱允炆讀起來都有點費勁,很多詞都不認識,更別說翻譯了??粗苊苈槁榈挠⑽模煸蕿梢魂囶^大,這可真是要了老命了。中文的搜不著,英文的搜到了翻譯不出來。

  “唉?!敝煸蕿蓳u頭嘆氣,“對不起大明的毛紡織業(yè),朕做不到啊,就算能翻譯,朕也沒有時間啊?!?p>  “只能看大明的工匠給不給力了?!敝煸蕿砂蛋邓尖猓熬桶阉悸犯嬖V嚴震直,讓他傳下去好了。中國對水力的利用并不充分,而在蒸汽機之前,水力絕對是最重要的能源。”

  想到這里,朱允炆把之前搜到的與毛紡織機械相關的只言片語寫下來,交給小太監(jiān):“你把這張紙交給工部尚書。讓他將其貼在懸賞毛紡織機器械的告示旁邊,不得耽誤?!?p>  小太監(jiān)匆匆忙忙跑出去,朱允炆終于把毛紡織放在一邊了。

  這里多說幾句,朱允炆對待太監(jiān)的態(tài)度,就跟后世高校各個辦公室招聘的助管一樣,負責傳個話啊,送個文件啊,跑跑腿啊之類的工作,連秘書都不算,只能算個不免費的廉價勞動力,連做文件或修改文件都不用太監(jiān)。朱允炆沒有看不起太監(jiān),都是為了討生活。但朱允炆也不會給太監(jiān)太多權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言歸正傳,朱允炆接下來要抄的就是數(shù)學書了,首先肯定要把阿拉伯數(shù)字給弄出來啊,用漢字來描述數(shù)學問題實在是太復雜了,比如:“又有田廣十二步,從十四步。問為田幾何?

  荅曰:一百六十八步。

  方田術曰:廣從步數(shù)相乘得積步。

  以畝法二百四十步除之,即畝數(shù)。百畝為一頃?!?p>  這真的只是《九章算術》里一個非常簡單的乘法,但用漢字描述出來就是這么麻煩,后面稍微復雜一點的題就更麻煩,所以將數(shù)學用符號化勢在必行,只是朱允炆還不確定,后世用拉丁字母和希臘字母表示的問題該如何用中文表示,用偏旁部首?

  中國的數(shù)學非常發(fā)達,但朱允炆要拿出來的第一本書卻不想達到后世高數(shù)的水平,只需要一本《初等數(shù)學》就可以了,主要包括四則運算,方程,函數(shù),數(shù)列,幾何,概率等內容。這本書首先是要給朱允熥和朱允熞用,后面頒發(fā)天下作為全國的數(shù)學教材,因此不需要那么復雜,都是中國古代早就解決了的問題,就是為了讓人們熟悉這一套新的數(shù)字體系。

  而且朱允炆還要改變漢字的排列方式,從豎排不帶標點改成從左到右加標點,1+1=2如果用豎排表示的話看起來太費勁。標點的作用更是巨大,有了標點,就不會有那么多歧義了,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沒有標點的話一句話有很多種解釋,像“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種,不利于知識的傳播。

  至于符號方面,朱允炆實在想不出什么辦法將其替換掉,東亞各民族的文字沒有像希臘文和拉丁文那樣的,用做數(shù)學符號不太合適。因此朱允炆決定就不換了。至于怎么解釋這些文字的來源,原來元朝的對外交往可是很廣泛的,很多歐洲人都來過中國,留下只言片語也很正常,就說從中借用的好了。

  想好了對策,朱允炆開始下筆了。

  “第一章數(shù)與運算

  1.1 數(shù)與運算概述

  人類與其他許多動物一樣,在遠古時代就具有辨別事物多寡的能力,這就是原始的‘數(shù)感’,后來逐漸發(fā)展成數(shù)的概念

  。。。。

  第二章代數(shù)式

  。。。。

  第三章方程與不等式

  。。。。

  第七章概率與統(tǒng)計初步”

  朱允炆一直寫到概率,就停了,這些就夠了。這本書主要是為了建立一個全新的數(shù)學體系,將數(shù)學抽象化。中國的數(shù)學均以實用性為主,不只是數(shù)學,其他知識也是一樣,強調實用性,因此沒有用的東西就發(fā)展不起來,發(fā)展的很慢。

  抄這本書朱允炆用了七天,一天一章,每章二十頁左右,簡直不要太輕松。用毛筆寫小楷其實還是挺快的,就是寫不了太小,這點上不如硬筆,太小了就糊了。

  抄完了這本書,朱允炆并沒有交給國子監(jiān)讓他們印刷,雖然活字印刷術早就發(fā)明出來了,中國卻并沒有大規(guī)模使用,主要是因為平常使用的漢字太多,一個一個找太麻煩,不像拉丁文一樣只有幾十個字母。因此接下來朱允炆要做的就是尋找印刷機的技術和改進造紙術,現(xiàn)在這個時候德國古登堡已經把活字印刷機發(fā)明出來了,西方的媒介革命已經開始了,中國要是還用雕版印刷和手工造紙,就必然在知識傳播上落于人后。

  古登堡發(fā)明的是木制凸版印刷機,結構簡單,易于操作,沿用了300年之久。一直到19世紀初,德國的柯尼希制成第一臺圓壓平凸版印刷機。朱允炆想要的印刷機也不用太先進,只需要古登堡發(fā)明的垂直螺旋式手扳印刷機就行,再加上東方人民的智慧,東西碰撞,朱允炆相信大明工匠一定會對古登堡印刷機作出更好的改進。

  至于造紙技術,目前用的紙大多是竹紙,制作工藝已經非常完整了,但仍然是手工制作,效率太低。朱允炆要做的就是找到造紙機的技術,用木材、紙漿造紙。雖然朱允炆對目前大明的造紙技術不太了解,但他知道造紙機肯定是沒有的,所以一定會比目前的手工造紙先進。

  關于古登堡印刷機和路易斯·羅伯特造紙機的技術原理的資料倒是挺多的,根本不用愁找不到。這次朱允炆愁的是畫圖,印刷機和造紙機都很簡單,但朱允炆畫不下來啊,畫圖技術太渣,這種事又不能讓別人做,其他人又看不見他眼前的屏幕,而且朱允炆也講不清楚。沒辦法,朱允炆只能一點一點的畫,一點一點的修改,并盡量把制作步驟寫的詳細些,以減少對他畫的圖的依賴。

  將這兩種機器復制在紙上花的時間比抄數(shù)學書花的時間要短一些,但也用了五天時間,都花費在畫圖上了。

  “怎么就不能下載呢?”朱允炆已經不止一次絮叨了。

  在朱允炆將這兩種技術交給工部尚書嚴震直的時候,嚴震直簡直驚為天人,其他大臣也是目瞪口呆,紛紛贊揚朱允炆英明神武,雄才大略。

  他們也問過這些東西是哪來的,朱允炆打了個哈哈,只說是先帝托夢賞賜給他的,讓他將其傳遍天下,爭取人人都能讀書。

  大臣們感動得熱淚盈眶,又是一通歌功頌德,聽的朱允炆起雞皮疙瘩。

  造紙機和印刷機的威力還未完全顯現(xiàn),就已經引起官員們的震動了,誰都知道,這兩種技術是多么重要,偏偏這是皇帝拿出來的,沒人敢將其據(jù)為己有。

  工部成立了大明皇家制造廠,開始招募工匠專門制作這兩種器械。而且朝廷已經放出話來,允許民間使用這兩種機器,并接受預定,按時發(fā)貨。由此又引發(fā)了一陣狂潮,但凡有點實力的商人紛紛趕往應天府,以搶得先機。

  士人們尤其是寒門子弟也稱贊朱允炆功德無量,乃一代圣王,并表示“乾圣”這個年號選的非常好,非常符合當今圣上。

  總的來說,局面大好,至于說世家大族會不會看到書籍普及以后對他們的威脅,這就不是朱允炆要關心的事了,“團結大多數(shù),打擊一小撮”是優(yōu)良傳統(tǒng)。大部分士人歸心,朱允炆還需要在乎那一小撮反動派嗎,打倒就是了。

  。。。。

  還有一本書也是朱允炆在這段時間完成的,那就是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如果是造紙機和印刷機是為了籠絡士人,那《戰(zhàn)爭論》就是為了籠絡軍官,軍官們都學習朱允炆的思想,能不跟著朱允炆走嗎?同時,《戰(zhàn)爭論》也是朱允炆使朱棣站在他這一邊的大殺器,至于效果如何,到時候再看吧。

  《戰(zhàn)爭論》提出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揭示了戰(zhàn)爭從屬于政治的根本性質,指明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對于戰(zhàn)爭勝負的作用,認為統(tǒng)帥的才能、軍隊的武德等是作戰(zhàn)的關鍵;闡述了戰(zhàn)爭的性質有向民眾戰(zhàn)爭轉變的歷史趨勢,對民眾戰(zhàn)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探討了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進攻和防御、戰(zhàn)爭的目的和手段之間的辯證關系,提出了集中優(yōu)勢兵力殲滅敵人等理論。

  《戰(zhàn)爭論》對近代西方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重大作用,朱允炆也希望這本書能為他改變大明的衛(wèi)所制度奠定基礎。這本書主要是給中層軍官及高層將領學的,既是為了讓他們了解以后大明新的戰(zhàn)爭策略,也是為了起到改變他們思想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收心。有了軍官的支持,在以后朱允炆改革軍事制度的時候才不會全亂。這當然還需要其他手段配合,《戰(zhàn)爭論》只是第一步。

  朱允炆也沒有把《戰(zhàn)爭論》交給國子監(jiān)印刷,時間來不及了。

  因為藩王們都到了,對朱允炆的第一個大考驗開始??简炌ㄟ^,朱允炆坐穩(wěn)了皇位,以后的改革順風順水;考驗通不過,下場就不用說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