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北伐援軍一路強征士卒至臨清時以約有十萬之眾,如此龐大的隊伍每天消耗的糧食何止萬斤,光憑劫掠周圍小縣城以滿足不了如此多人的消耗。為解決糧食問題,北伐援軍總司令曾立昌,在率軍挺進山東時,就在地圖上一眼相中臨清,因為一旦拿下此城,就可以基本解決十幾萬人的糧食問題,使北伐軍再不必糧食煩惱。并且臨清靠近直隸,可以由此地北上直隸。
可以說在曾立昌的計劃里,攻克此城既不耽誤救援,又能順路撈足好處的最佳救援路線。
曾水源為了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率軍進入山東后,多次的釋放北伐軍要從其他路北進假信號,清軍張亮基很是配合,致使清軍一直被北伐援軍牽制鼻子?xùn)|奔西跑,疲于奔命。
在暴露真實的意圖之前,可以說耍的清軍團團轉(zhuǎn)。
北伐援軍在攻克冠縣后,晝夜兼程直奔富饒的臨清城而來,欲強在清軍反應(yīng)過來前攻克臨清,但是當(dāng)太平軍兵至臨清城外,本想乘勢攻城的曾立昌,見士卒連日趕路疲憊不堪,頓生“婦人之仁”,便想修整一夜,待天明開始攻城。這使得北伐援軍錯失了一鼓做氣,拿下臨清的最好時機。
當(dāng)夜五更時分,善祿率數(shù)千馬隊追至李官莊,乘夜向太平軍發(fā)起攻擊。曾立昌急命后隊抵御,其親率大隊人馬奔赴浮橋,迅速分批過河,至臨清城西南一帶重新扎營。
后隊與清軍獨擋清軍兩時許。
善祿見太平軍主力已經(jīng)分批過河,在戰(zhàn)無益,隨即撤兵,太平軍后隊為防止清軍再次襲擊,隨即在臨清關(guān)外扎營。
第二天,卯時曾立昌隨即派遣四千突擊隊,繞至城北強攻。曾立昌親率炮兵在臨清南關(guān)炮擊臨清聲援軍城北。北伐軍約四千的突擊隊,多次攻城,無奈均被守城清軍打退。此戰(zhàn)若是曾憑借優(yōu)勢兵力,四面強攻或可下城,派四千突擊隊攻城一面,簡直是搞笑,不是正好使清軍有足夠的兵力在城北防堵!在失良機!
第三天,首次攻城失敗后曾立昌,不繼續(xù)組織攻城,反而在城外搭建了三座木城。
第四天,曾立昌才使出其殺手锏人海攻城法,逼迫裹挾壯丁與城四面樹立云梯,冒死往城上爬,但實際上這是曾吸取上次經(jīng)驗,“舍死攀緣”的士兵不過是用于迷惑清軍的障眼法,雖然死的是活生生的生命。其真實意圖是在清軍忙于應(yīng)付的時候,在臨清南城城根下挖坑埋地雷炸城墻。穴地挖過來太慢……
當(dāng)城南的地雷爆炸后,一聲劇烈響動,臨清月城與外城樓應(yīng)聲而塌,太平軍突擊隊立刻乘機向城缺沖去,但一方面是守城清軍拼死抵抗,另一方面是此時攻城的太平軍是被脅迫的,攻城不賣命。所以很快沖進城的太平軍又被趕了出來,守城清軍隨即用柵欄等障礙物,將被轟塌的月城重新封堵。沒了城缺可進的曾立昌只好下令撤退。
在城下被炸踏的時候,城內(nèi)最高指揮崇恩,聞事不妙,開臨清啟門欲逃,城內(nèi)紳民叩馬苦留,但該官員不顧百姓苦苦挽留,揚長而去。對他來說,生命高于一切……
城內(nèi)知縣張積功也算條漢子,聞城墻轟塌,免被太平軍羞辱,投井欲死,但是被手下救起。
第六天,勝保率七千援軍硬著頭皮馳至臨清城北,其他各路清兵見勝保兵至,也紛紛趕至臨清城北。
勝保本不欲趕至臨清,畏懼北伐援軍強悍,曾行至半路的鄭西口停駐,美其名曰扼守北伐軍援軍北上要道。其恐咸豐怪罪,上疏:“鄭家口東為德州前路,西通青河縣,實為扼要之區(qū)。臣若竟舍鄭家口而赴臨清,賊倘舍臨清而繞趨北路,中間無兵扼守,賊仍可北竄,與阜城之賊勾結(jié),其患更深?!?p> 但是勝保構(gòu)思不為咸豐同意,仍令其奔赴臨清消滅北伐援軍。領(lǐng)導(dǎo)發(fā)話了,勝保只得急速南進奔赴臨清。
臨清久攻不下,清軍紛紜而至,城外的北伐援軍,陷入攻堅據(jù)援腹背受敵的局面。其實細思,陷入這種局面,皆是因為北伐援軍沿路裹挾而來的大多是本不愿參軍的未經(jīng)戰(zhàn)陣的平民百姓,人數(shù)雖多,卻是烏合之眾。
用這樣的軍隊,何以攻堅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