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p> 希,少。自然,怎么理解?不要理解為物質(zhì)的形式;自然是原,本來,老子哲學(xué)就是無。見25章“道法自然。”51章“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4章“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p> “希言自然”:無需多言,一切自然。這表達(dá)了老子無為思想,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音希聲”“辯者不善”“圣人無為”“道常無為”“上德無為”“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一脈相通。
故,同“固”,本來;是順承“自然”而來。
飄風(fēng),驟雨,不會長,都不可持續(xù),意思同而復(fù),強(qiáng)化?!帮h”與“驟”,非“常”之“為”,不能長久,即使天地也如此,何況人為乎?論述很有說服力。
“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p> 從事,從,順,遇事順之;同于道,順其自然也。
前一個(gè)德,是得道,人有道;后一個(gè)德,即“圣人”之道,天下大道之行。
“失者”之“失”,是失道,無德;其后的“失”,意為失敗。
這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說法之先導(dǎo)(關(guān)于道的含義,老子與孟子因?qū)W說不同而不同)。
老子本章勸人(統(tǒng)治者)近道遠(yuǎn)失,(使國家)趨福避禍,不強(qiáng)不妄,(治國)無為才會長久。
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
道,得之,法自然。
德,人得道。
同,是關(guān)鍵詞,老子反對人為制造差異、差別。同,即求同,歸于。
失,損失,丟失,失去,缺失,失常,失道,導(dǎo)致如失利,失敗,過失,失誤,失明,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