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周瑜勸主
袁紹滅公孫瓚,絕對用不了兩年。
如此一來,北方徹底平定,袁紹不但沒有公孫瓚之后患,還能從烏桓獲得大量的戰(zhàn)馬,能夠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
曹操的虎豹騎被秦宜祿給廢了,袁紹卻會多出強大的騎兵,日后曹操與袁紹之戰(zhàn),一開始就會有兵種上的劣勢。
而且,袁紹滅公孫瓚,這是板上釘釘?shù)氖?,就看需要多久了?p> 可曹操滅秦宜祿呢,未必就是板上釘釘?shù)氖铝?,一是秦宜祿確實厲害,麾下文武不比曹操少,軍隊也都是精銳。
第二呢,秦宜祿現(xiàn)在是劉表的女婿了,又是擁戴劉表登基的第一功臣,曹操要滅秦宜祿,等于是跟整個荊州開戰(zhàn)。
所以,曹操才以秦宜祿被劉表封為淮南領(lǐng)守的理由,拉攏袁術(shù),一起出兵對付秦宜祿,總好過他一家出兵。
如果曹操能滅掉秦宜祿,占回潁川和陳國,拿下南陽郡,曹操就能跟劉表議和,翻過身來,與江東聯(lián)手,滅掉袁術(shù)。
策略,曹操都想好了,跟歷史上的情況差不多,曹操收回汝南郡,將廬江郡和九江郡送給孫策,后者必然同意。
這么一來,曹操只需要防備一下江東孫策,就能全力應(yīng)對袁紹了。
至于荊州劉表,一旦他失去秦宜祿,曹操只把他當(dāng)做是一直沒牙沒爪的廢老虎罷了。
不過呢,曹操的風(fēng)險還是很大的,萬一他滅不了秦宜祿,或者是再敗幾場,只會是兵力損耗,糧草損耗,士氣損耗。
那個時候,曹操的情況就讓人堪憂了,北有強大的袁紹,南有打不死的小強秦宜祿,關(guān)鍵這個打不死的小強也強大起來了。
位處在兩強之間,政治優(yōu)勢又徹底不存在,曹操要只有向西發(fā)展了。
曹軍即將南下的消息,讓劉表很是惱怒,還沒登基,就給秦宜祿下旨,讓他北上抗擊曹操,同時讓文聘率軍五萬,出西陽,進攻廬江郡的安豐縣。
同時,大量的軍械和糧草,源源不絕地從江陵向北,運往南陽郡。
劉表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這么惱火了,這一次他是下了狠心,一定要抗住曹操和袁術(shù)的兩路進攻。
但是,事情還沒這么簡單,曹操不知怎么又把孫策給說動了,孫策親自領(lǐng)軍五萬,從柴桑出兵,進攻江夏郡的下雉。
三方進攻,讓劉表更為惱火,立即給黃祖下令,務(wù)必堅守,不能讓江東得到江夏。
登基大典,自然是如期舉行。
因為三方戰(zhàn)火的緣故,登基大典稍稍有點簡單化。
劉表登基稱帝,設(shè)定年號為安定元年,意思是,他準備在自己在位期間,讓天下徹底安定下來,也就是一統(tǒng)天下的意思。
登基稱帝之后,劉表立即下達了第一份圣旨,宣布袁術(shù)自立大仲王朝,曹**死昔日天子劉協(xié),此二人為國賊,號令天下諸侯群起而討伐,不可與之同流合污。
這道圣旨,其實就是做給江東看的。
天子退位,又詔令伏壽以皇后身份另選天子,現(xiàn)在我劉表即位了,劉氏宗親,國號還是大漢,就是新天子。
既然我是新天子,我下了圣旨,說鄙死劉協(xié)的曹操和大逆不道的袁術(shù)為國賊,這是證據(jù)確鑿的事情。
你們江東,你孫策,雖然與朕有殺父之仇,但朕并沒有把你歸入國賊。
若你識趣,也就罷了,不然,就是冒犯天子,就是謀反。
孫策是火爆脾氣,接到圣旨,根本不加理會,冷笑一聲,將圣旨扔到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
周瑜聽到消息,急匆匆地過來找周瑜:“伯符可是接到圣旨了?”
孫策的嘴角泛起一絲冷笑:“不過是劉表小兒的把戲,策怎會理會殺父仇人?!?p> “伯符不可。”周瑜大驚,急忙勸道,“劉表雖然是殺害老主公的兇手,但眼下他畢竟已經(jīng)登基為帝,乃是大漢之皇?!?p> “天子劉協(xié)退位后被曹**死,伏皇后攜帶劉協(xié)圣旨,另立新皇。劉表乃漢室宗親,確為伏皇后所立,自然就名正言順。”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天子退位之后,將天子逼死,確是國賊行徑。袁術(shù)在天子劉協(xié)尚在之際,就公然自立,建大仲王朝,亦為國賊行徑也。”
“伯符不同,伯符一門忠烈,乃為大漢之良將。尤其是,此番伯符占據(jù)江東,畢竟名不正言不順,若無朝廷冊封,日后會有許多麻煩?!?p> “是故,瑜以為,我軍當(dāng)馬上撤兵,伯符上表向劉表稱臣,同時向劉表討要揚州牧的官職,如此則江東之地才算是歸伯符所有?!?p> 孫策的眼睛幾乎都紅了:“公瑾,你竟然讓策向殺父仇人屈服?”
周瑜嘆道:“伯符,此一時彼一時也,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p> “再說,當(dāng)初老主公與劉表之戰(zhàn),乃是袁術(shù)命老主公所為,劉表不過是據(jù)城迎敵而已。”
“所以,以瑜來看這件事情,殺死老主公的真正兇手乃是袁術(shù),而非劉表?!?p> “昔日,伯符尚能在袁術(shù)麾下為將,今日為何不能屈從于劉表?”
“你……”孫策氣得眼睛都紅了,怒視著周瑜,后者毫不示弱地回視著。
好一會兒,孫策才淡淡說道:“江東文武之中,能這樣跟策說話的,也只有你周公瑾了?!?p> “你說的不錯,天下大義和私人恩怨之前,我確實不該太執(zhí)著?!?p> 孫策穩(wěn)了穩(wěn)心情,問:“就依公瑾之意,卻不知何人可出使襄陽?”
周瑜也松了一口氣:“仲翔可往也?!?p> 仲翔,就是虞翻的表字。
歷史上,孫策經(jīng)常輕騎出游獵,虞翻曾多次勸孫策,但孫策雖然知道虞翻說的對,卻是不能聽從,后來果然被刺身亡。
昨日,虞翻剛剛勸過孫策不要輕騎出游,孫策雖然嘴上答應(yīng),但心里卻不以為然。
不過呢,孫策又不愿被人說是不聽良勸的庸主,不得不盡量減低輕騎出游的次數(shù)。
現(xiàn)在,周瑜出主意讓虞翻出使荊州,一來一回至少半月有余啊,孫策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輕騎出游了,不禁大喜之極:“好,就讓仲翔為使?!?p> 于是,孫策下令大軍停止攻城,派出虞翻為使者,出使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