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之導(dǎo)航天下

第043章 北上迎曹

三國之導(dǎo)航天下 半瓶子不滿 2094 2019-09-15 19:30:00

  劉表稱帝之后,似乎比以前更加英明了,得知孫策派出虞翻為使者,前來言和的消息,大喜之極,立即派人以諸侯使者的規(guī)格,禮遇虞翻。

  自從孫江死于江東之手,荊州和江東早就沒有往來了,只有戰(zhàn)爭。

  這一次,孫策派虞翻出使荊州,劉表當(dāng)然不會拒絕。

  劉表呢,讓伊籍向跟虞翻見個面,了解一下孫策的打算。

  然后,劉表立即就把蒯良喊過來商議。

  劉表稱帝之后,蔡瑁作為國丈,被封為太尉,蒯良被封為司徒,同時位列三公。

  “江東小霸王要拱手稱臣了?”蒯良聽劉表講過之后,大喜之極,“恭喜陛下,從此江東無憂也?!?p>  劉表也微微含笑道:“孫伯符如此在乎名聲,只要大寶在朕這邊一天,孫策就不敢再對荊州用兵,此的確是荊州幸事?!?p>  蒯良點了點頭,眼珠一轉(zhuǎn),說道:“陛下可先答應(yīng)孫策,封他為揚州牧,鎮(zhèn)東將軍,先安撫其退兵?!?p>  “待曹操與袁術(shù)之患解除,陛下可使人前往江東提親,以試孫策之心?!?p>  “提親?”劉表一愣,問,“如何提親?”

  蒯良微微一笑:“臣聞孫文臺共有五子三女,長女和次女皆已婚配,唯有小女孫文還待字閨中。”

  “此女與二皇子年齡相仿,待北方事定之后,陛下可差人前往江東提親?!?p>  “若是孫策答應(yīng),如此荊州與江東結(jié)為親家,則證明孫策是真心歸附?!?p>  “若是孫策不允,陛下亦不必動怒,天下諸侯將皆知江東理虧,日后陛下可選時機,隨時討伐江東?!?p>  “臣聽機伯說,他與虞翻聊天,得知孫策自負武藝高強,經(jīng)常輕騎出游?!?p>  “孫策以雷霆手段取得江東,又打殺不少士族,微臣以為,孫策早晚會有禍患?!?p>  “一旦孫策身死,其子孫紹不過六歲,江東則不足以濾也?!?p>  劉表大喜:“善,就以子柔之計也?!?p>  當(dāng)天,劉表就派伊籍為天使,跟虞翻一起前往江東宣旨。

  劉表封孫策為揚州牧和鎮(zhèn)東將軍,孫策自然就撤回兵馬,荊州和江東的戰(zhàn)事結(jié)束。

  天下諸侯的目光,再次匯聚在了秦宜祿、曹操和袁術(shù)這三大諸侯的身上。

  秦宜祿親率五萬精兵,從宛城出發(fā),來到魯陽。

  跟隨秦宜祿北上的謀士有陳宮、程昱、魯肅三人,留賈詡坐鎮(zhèn)宛城。

  大將有高順、甘寧、高雅、張繡、胡車兒,這一次秦宜祿幾乎將麾下大將盡數(shù)帶來了。

  胡車兒,在秦宜祿對他進行多番考察之后,認定他的忠心。

  于是,秦宜祿就任命胡車兒為護軍統(tǒng)領(lǐng),替代了高雅,后者則是繼續(xù)帶兵。

  魯陽的守將還是張遼,后者將秦宜祿大軍接入城中,一番忙碌自是不說。

  休整半日之后,秦宜祿立即就將文武們盡數(shù)召集過來,商議迎敵之策。

  秦宜祿高坐主位,左右分別是文武。

  掃視一圈,秦宜祿頗為得意,就憑這些個文武,縱然跟曹操麾下相比,也是不逞多讓的。

  眼下的曹操,跟歷史上相比,何止是少了張繡、胡車兒、張遼三員大將呢,更是少了賈詡、程昱、荀彧三大智者。

  秦宜祿朗聲問:“曹軍主力已經(jīng)在陳留郡集結(jié),共有大軍十萬,不知諸位以為,該如何迎敵?”

  這一次,曹操是下了狠心,抽調(diào)了十萬大軍,并且將郭嘉和荀攸兩大謀士全都帶上,隨軍的大將更是陣容奢華。

  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廉、曹仁、曹洪等曹氏大將,除了曹純還是戴罪之身,留守兗州治所濮陽之外,其余曹氏大將幾乎都來了。

  非曹氏大將,于禁、李典、樂進、許褚、卞秉、韓浩、史渙等,也是來了不少。

  所以,單從曹軍的兵力,以及隨軍文武,就可以看出曹操這一次的決心,是想徹底將秦宜祿消滅掉。

  陳宮是第一個發(fā)言的:“主公,宮以為,曹軍數(shù)量是我軍兩倍,我軍不可與之硬拼,當(dāng)收縮兵力,謹守幾座重要城池,以待時局之變,再做決議?!?p>  這是一種很保守的打發(fā),意思是,曹軍不是攻來了嗎,我軍以守為主。

  若是曹軍強行攻城,每拿下一座城池,曹軍的傷亡都會是守軍的三倍。

  所以,曹操肯定扛不住這樣的傷亡代價。

  而且,劉表派出荊州名將文聘與淮南軍交手,以文聘的厲害,雷薄和陳蘭肯定不是對手。

  一旦荊州軍取勝,袁術(shù)必然會退兵,則單單曹軍一路人馬,就不足為慮了。

  見秦宜祿將目光轉(zhuǎn)向自己,程昱也一拱手,說道:“昱以為,若無潁川和陳國,我軍固守魯陽,則曹軍絕無可能踏入南陽郡半步?!?p>  “而潁川郡和陳國,北有陳留和梁國,南有汝南郡,位處曹軍和袁軍兩面夾攻之下?!?p>  “我軍兵力,不如曹軍,若分而守之,怎兵力必然分散,給曹軍以可趁之機。”

  “袁術(shù)麾下,雖然厲害大將,然其兵多將廣,若是再遣一軍北上,配合曹軍南北夾攻,則我軍便危矣。”

  “故,昱以為,可讓成廉和曹性二位將軍率軍撤出潁川和陳國二地,合兵魯陽,以堅城抗曹也。”

  張遼微微皺了皺眉頭:“程軍師,未戰(zhàn)而先棄地,此舉對我軍士氣將會有大影響?!?p>  “再說,如此一來,豈非是向天下諸侯承認,主公畏懼曹賊也?”

  程昱搖了搖頭:“此非畏懼,而是戰(zhàn)略撤退,待曹軍久攻不下,引軍北還之日,我軍亦可再次進軍潁川和陳國,將二地收復(fù)?!?p>  “不然,一旦陳國和潁川引戰(zhàn)事不順而棄,將于我軍之士氣影響更甚。”

  秦宜祿見魯肅一言不發(fā),不禁問道:“子敬可有良策?”

  魯肅見秦宜祿向他問了,立即一拱手:“肅同意程軍師之計,不舍便無得?!?p>  三大軍師的意見都出來了,基本方針就是以守為主,或者是再放棄潁川郡和陳國兩地,以避免兵力分散和被南北夾擊的可能。

  這個戰(zhàn)略,絕對是最正確的,畢竟秦宜祿的實力遠不及曹操。

  見麾下文武沒人再開口了,秦宜祿微微一笑:“豐以為,此番對抗曹軍,可兵分兩路也。”

  兵分兩路?

  文武一陣驚訝,秦軍兵力本就不如曹軍,若再分兵,豈非是自取滅亡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