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卻是骨感的。
許澤軒制定的計劃沒問題,劉木匠的手藝也沒的說,問題出在了武士彟身上。
倒不是武士彟不顧往日情誼,不愿意幫助許澤軒這位故人之子,而是他根本不在長安。
武士彟由一個木材商人,一躍成為大唐的高官,表面上風(fēng)光,實際上仕途并非一帆風(fēng)順。
他是商人出身,除了剛開始資助李淵起兵外,既沒有立下卓越的戰(zhàn)功,又沒有滿腹的才學(xué),尤其沒有門第依憑。
這極大程度的限制了他的升遷,所能做的唯有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忠于職守。
然而就算這樣,終武士彟一生,都如履薄冰,每次受封,皆多次辭受。
《舊唐書》、《新唐書》固然都記載了,他在“武德中,累遷工部尚書”,但根據(jù)《冊府元龜》的記載來看,這一任命,并沒有成為事實。
《冊府元龜·退讓》一節(jié)上說:“武士彟,武德中為工部尚書,判六尚書,賜實封八百戶。
士彟為性廉儉,期于止足,殊恩雖被,固辭不受。前后三讓,方遂所陳”。
三次推辭了工部尚書這個職位,放棄了進入朝廷中樞的機會。
對面如此知分寸、曉進退的臣子,皇帝怎能寒了他的心?
在京城玩不轉(zhuǎn),受人排擠,那就把你調(diào)地方上去。
李淵統(tǒng)治末期,有人告發(fā)揚州都督李孝恭想造反。
揚州是地方重鎮(zhèn),如果李孝恭發(fā)動兵變,勢必影響江淮地區(qū)的穩(wěn)定。
李淵心中著急之余,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武士彟。
不久后,武士彟就被派去鎮(zhèn)守揚州。
后來發(fā)現(xiàn)李孝恭兵變純粹是胡扯,所以在武德九年,李世民以太子身份統(tǒng)領(lǐng)朝政后,又調(diào)任武士彟為豫州都督。
此時此刻,武士彟正在豫州當都督,許澤軒去他長安府邸送拜貼,自然只能撲個空。
……
……
人家穿越者都是順風(fēng)順水,一路裝逼打臉嗨到飛起,自己卻出師不利,許澤軒心中的郁悶可想而知。
心氣正不順間,他乘坐的牛車前,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黑黑瘦瘦的和尚。
牛老實趕著牛車往左走,這貨也往左,避讓對方往右走,這貨也心有靈犀般往右走。
這下可算捅了馬蜂窩。
許澤軒正愁找不到出氣的對象,和尚卻自個找上了門。
“大和尚,你欺人太甚!”許澤軒目前沒權(quán)沒勢,想要懟人,就必須占住一個理字,故此先發(fā)制人。
“貧僧自問沒有冒犯施主,與施主之間,更是沒任何仇怨,施主緣何說貧僧欺你?”看著怒氣沖沖,站在自己面前的少年,玄奘和尚有點懵,眨巴著眼睛,滿臉的無辜。
事實上,玄奘大師并不知道自己無意間擋住了許澤軒的去路。
最近他的精神狀態(tài)一直不怎么好,經(jīng)常走神,還動不動就神游物外。
具體原因,還得從幾個月前說起。
幾個月前,一位來自天竺的高僧到長安講法。
玄奘聽后很受啟發(fā),心想天竺佛教雖然已經(jīng)趨于衰落,但那里畢竟是佛教的起源地。
如果自己可以西行天竺,參觀一下佛教的起源之地,帶回那里的經(jīng)書,不但能將佛法發(fā)揚光大,自己也能從中受益,在修行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想到就做,玄奘很快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僧人,和他們一起聯(lián)名上疏朝廷,請求西行。
西游記中,唐僧去取經(jīng)時,皇帝不但認他當了御弟,送了寶馬盤纏,還派兵護送他出了長安城。
這樣的禮儀不可謂不隆重,然而那都是吳承恩為了故事需要,把高昌國王干的事情,強行按到了李世民頭上。
在真實的歷史中,唐僧不但沒得到李二的饋贈,就連他的奏折,都被駁了回來。
眾所周知,初唐時期,對于度牒的管理很嚴格。
你自己剃個光頭沒問題,但想要得到朝廷的認可,拿到度牒,獲得真正僧人的待遇,那是千難萬難。
其實這也不是沒有歷史原因的。
隋文帝楊堅小時候在寺廟里長大,因此對和尚很有感情。
開皇元年,當他坐上皇帝的寶座后,就發(fā)布詔令說,百姓可以自由出家,并按人口比例出家和建造佛像。
因為這個命令,經(jīng)歷南北朝滅佛運動后的佛教,再度興盛了起來。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隋朝光是和尚,就有二十三萬左右,加上道士差不多得有四十萬。
后來,隋末連年戰(zhàn)亂,出家人固然死了很多,但百姓死的更多。
大業(yè)5年,天下人口890萬戶,約4900萬人。
貞觀元年,天下人口僅剩200萬戶,一千萬出頭。
佛教、道家的人少了,但是所占總?cè)丝诘谋壤?,卻變多了。
此時,唐朝剛剛建國,和周邊的吐蕃、突厥等國關(guān)系又很是緊張。
經(jīng)歷了隋末動亂的唐朝,正急需勞動力,又怎么能同意百姓出家當和尚道士?
李淵本身是比較信佛的,但為了大局,他還是下詔淘汰僧尼,并波及到了道士。
每個州只能留一個寺廟,長安留三個,這樣的旨意一下去,天下的和尚道士立即炸開了鍋。
正當和尚道士們,急的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絞盡腦汁的尋找破局之法時,李世民出現(xiàn)了。
說來也巧,詔書下去沒多久,還沒開始實施,李二就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
殺兄囚父,皇位得來不正,李二陛下很需要佛教、道教的輿論支持。
所以李二登基后,李淵的這道詔書,便不了了之了。
然而李二陛下也是一代英主,李淵是信佛之人,都能顧全大局,放手打壓佛教,他這個早年間不信佛的家伙,難道會放任佛教壯大?
有了這樣的前提,玄奘的奏折能被批準就出鬼了。
有詔不準,這是玄奘得到的答案。
盡管他憑借往日的人脈,多方奔走,但李世民根本不可能在這事上退讓,朝中大臣顯然也知道李二陛下在這事上的態(tài)度。
混跡朝堂之人,能有幾個簡單的?
李二陛下的態(tài)度都那么明顯了,哪里還會有人去觸他的虎須。
多方奔走無果,心中茫然,這才是玄奘這段時間經(jīng)常走神的原因所在。
許澤軒當然也注意到了和尚的狀態(tài)不太對勁,但狀態(tài)不好,就應(yīng)該老老實實在廟里待著。
即便外出,也得有人陪著,否則被撞了怎么辦?
被撞的倒霉,撞人的也倒霉?
有句話叫有理走遍天下,道理在許澤軒這里,所以他說話的時候,也是格外的理直氣壯:“大和尚說的沒錯,我們往日無怨近日無仇,小子也很想知道,長安城的路這么寬,大和尚你為什么不走其他地方,偏偏喜歡擋在我的牛車前面?”
“我擋在了你牛車前?”玄奘皺了皺眉,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身后的牛車。
他在長安還算有些名氣,如果是這少年無理取鬧,冤枉了自己,根本不用他出面,就會有人跳出來幫忙打抱不平。
然而此時并沒有眼疾手快的年輕人跑過來,只有幾位長者縷著胡須,慢悠悠的靠近。
很明顯,這些老人是過來當和事佬,而不是訓(xùn)斥這少年的。
圍觀眾人的表現(xiàn),充分說明眼前的少年所言非虛。
玄奘能夠流芳千古,品德方面自然是沒問題的,意識到錯誤后,立刻雙手合十,對許澤軒行了一禮,略帶抱歉之色道:“這事……確實是貧僧的不是,還請小施主原諒則個?!?p> “勇于認錯,還當著大家的面給一小娃娃道歉,玄奘大師果然好氣度!”
“是啊,玄奘大師不愧是得道高僧!”
唐僧只是道了個歉,圍觀的百姓居然紛紛喝起彩來。
“玄奘?這黑黑瘦瘦的家伙居然是玄奘!西游記果然不能信?!?p> 許澤軒原本準備好好教育一下這個和尚,順便發(fā)泄一下心中的郁悶之氣,但聽到此人是玄奘之后,立刻改變了主意。
ps1:半文半白的對話倒是能勉強憋出幾句,但我才開始寫啊,后面如果都要用憋的,那就太累了。
只要不出現(xiàn)現(xiàn)代詞匯,這樣的說話方式,應(yīng)該不算出戲吧?
ps2:本來想隨大流的,不過程咬金、孫思邈當新手村村長的次數(shù)實在太多了,思慮再三,還是決定讓他們歇歇,晚點出場,換成知名度更高的唐僧試試。
ps3:已經(jīng)收到站短,可以放心投資了。
寫了好幾本無限流,都是一萬字以內(nèi)就有站段。
放棄諸天無限流后共寫了3本原創(chuàng),這是第三本,終于簽約了,現(xiàn)在起點的簽約難度這么高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