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我追求的不是愛情,而是自由!
不同時空中的對話
清代的詞人中,不乏情感達人,前有“三絕”朱、陳、蔣,后又有納蘭,顧貞觀等。而納蘭更是因為他那凄婉動人的愛情而被稱為“千古第一傷心詞人”。說起愛情,在清代的詩人中,除了納蘭,來自西部高原的一位達賴喇嘛似乎也有同樣的感觸,他就是被后世稱之為“情僧的倉央嘉措。
在倉央嘉措兩歲的時候,一生惆悵的納蘭因病逝世,年僅三十一歲。對于納蘭的去世,后人是心懷悲惋與遺憾的,如果他能多活幾十年,在讀到倉壓嘉措那優(yōu)美的情詩時候,會不會與他來一場超越了時間的對話呢?而那時,也許他們的話題不在是愛情,而是自由。
納蘭的自由喪失在他的初戀和第四次戀愛中表達的淋漓盡致。也正是他的懦弱,釀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悲劇。而和他幾乎同時代的倉央嘉措也是如此。
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倉央嘉措原來是藏南一個叫門隅的小山村的農(nóng)家孩子。但因為第五世喇嘛羅桑加措大弟子桑結(jié)嘉措的政治陰謀,被無情地卷入了與拉藏漢的斗爭中。
這對倉央嘉措的父母來說都是一件好事。然而,若是此時就將他帶去宮中,也就不會產(chǎn)生后面的悲劇了。可是,桑結(jié)嘉措為了自己手中的權(quán)力,將倉央嘉措放在田野上十四年。
在倉央嘉措十三歲這年,康熙皇帝親征葛爾丹,這才從俘虜口中得知老一代喇嘛已經(jīng)去世多年。為了維系XZ穩(wěn)定,康熙立刻下旨,責(zé)問此事,并要桑結(jié)嘉措立即選取六代喇嘛。這時,桑結(jié)嘉措才將倉壓嘉措迎回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大典(即加冕儀式)。
縱情酒色拒絕成佛
央嘉措心中對佛并不沉溺。相反,因為從小受紅教的影響,他對佛教的禁心禁欲極為厭煩。此外,因為倉央嘉措的父親也是一位浪漫的情詩王子,他常常和孩子躺在草地上放牧吟詩,這對倉央嘉措性情和思想影響很大。
我常說,如果一個人想學(xué)詩,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放牛,且看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那幾位有名的牧人,蘇武,王冕……。因為只有眼中有山水,心中有觸動,才能寫出詩來。情詩也是一樣。且看倉央嘉措的兩句詩: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LS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p> 后人分析這兩句詩時,往往會將此和他的第二位情人瑪吉阿米聯(lián)系在一起。至今在LS還有一餐廳,即以此命名。倉央嘉措與瑪吉阿米的愛情故事多以訛傳訛,暫不去理會。我們且從心靈的角度上分析下這句詩。
倉央嘉措入住布達拉宮后,他已然成為了至高無上的王,但我們都知道,他實質(zhì)上只是一個傀儡王。因此,在這種政治斗爭下,一個純凈的心靈只能選擇逃避。他逃避到街頭去流浪,去縱情酒色。當一個王擺脫了深宅佛院的束縛,他那顆自由的心得以飛翔,一條大道通兩邊,可北可南。這個時候他心中的幸福已經(jīng)不言而喻了。他對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愛意。所以說,他既是那位姑娘的情郎,也是這個世界的情郎,故而他才是最美的。
死亡亦是一種解脫
1705年,桑結(jié)嘉措在與拉藏漢的斗爭中以被殺而告終。之后,拉藏漢致書康熙,報告了桑結(jié)嘉措謀反之事,又指出倉央嘉措乃是假活佛,整日無所事事,沉溺酒色,請求罷免。不久,康熙同意拉藏所奏,并讓把倉央嘉措押送京師。1706年,押送人馬在行至青海湖時,倉央嘉措染病去世,享年24歲。
在這位年輕詩人的生命中,他有過三次轟轟烈烈的戀愛,但終以悲劇收場。而且每一個悲劇的結(jié)尾都是女主人公的不幸身亡。這樣的打擊,實在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所以在他僅存的那些詩歌中,自然也不乏有對愛情對象的追念。比如那首著名的《十誡詩》。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前兩句確實出自倉央嘉措原筆,但在漢譯時不可避免地有了一些變化。
再如著名翻譯家曾緘先生翻譯的長詩,“美人不是母胎生,應(yīng)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鴳]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弊x來竟如《留別妻》一般九曲愁腸。
倉央嘉措的一生,若說是“情僧”自然可以,但若說是戰(zhàn)士,亦未為不可。他就和《家》里的覺慧一樣,為了自己的喜愛之人,愿意用生命去斗爭,哪怕是頭破血流,哪怕是刀山火海,終究在所不惜。所以說,世間何須雙全法?只緣心中一圣杖,便可不忘如來不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