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萬吏

第三十六章 觀名計利(三)

大明萬吏 鶴踏高枝折 2308 2020-01-27 21:57:35

  佟秉清冷笑道,

  “這是其中一層,反正開水田這事兒對內(nèi)閣輔臣有百利而無一害,徐貞明當年的水田主張又是被張居正一手壓下的,現(xiàn)在再提出來,可不就是忙不迭地向皇帝表忠心么?”

  “大哥你想,這水田要開得好,就是內(nèi)閣同徐貞明的功勞,咱們北方人不但沒得甚么便宜,為了這新開的水田,出了力氣還得多交稅。”

  “這要開得不好,便是咱們北方人游手好閑,不懂水利,左右他們內(nèi)閣的主張都是好的,皇帝能同意也是為國為民,到了啊,又全成了咱們北方人的不是?!?p>  佟秉元贊同道,

  “可不就是嘛!而且這水田的收成要是還不錯,肯定輪不到咱們老百姓得占水田?!?p>  “二弟瞧咱們這地方,到處不是黃土就是沙的,人一抬腳就能揚起半米灰塵來,哪兒那么多合適的地方開水田???”

  “咱們老老實實地聽上頭人的話,辛辛苦苦地一個鄉(xiāng)一個鄉(xiāng)地去查探,最后好不容易尋到合適的荒地開了水田,等一有成果,肯定‘唰’地一聲就被藩王、宗室、勛貴和官老爺們占走了?!?p>  “然后鄉(xiāng)親們一看啥好處沒落著,橫豎不敢向上頭人去討,背過身來篤定罵的就是咱們,咱們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做?非要送上去受這頓冤枉氣?”

  佟秉清笑道,

  “是啊,江南就是開了水田,說是說富甲天下,但是大片田土都被捏在官老爺們手里,這還是江南一個藩王宗室都沒有的情況下呢。”

  “更別說每年朝廷為了課供宮廷和京官,還要向江南五府額外再征‘白糧’?!?p>  “江南漕賦重成這個樣子都沒能歇了官老爺們占田的心,聽說當年徐階他一個人就占了上??h八成以上的地,難道咱們北方人藩王宗室沒供夠,還要費力氣另外尋一群大爺在頭上供著?”

  佟秉元道,

  “還不止呢!二弟你想,現(xiàn)在遼東和九邊的軍費都是靠江南供著,要是咱們北方開了水田,除了供宗室和官老爺,遼東和九邊的那群兵大爺保不齊也要咱們北方人供著!”

  佟秉清冷笑,

  “就是這話,到時申時行還不得揚揚得意地在皇帝面前大談江南漕運之弊,然后順理成章地把遼東那個大窟窿扔到咱們北方人頭上?”

  佟秉元立時道,

  “那我寧愿咱們陜西永遠就這么荒下去,也不要幫朝廷去填遼東那個大窟窿。”

  佟秉清笑道,

  “大哥說得對!本來這種田就是‘靠天吃飯’的營生,現(xiàn)下非要咱們北方人搞甚么‘人定勝天’,還啥好處都不給,啥便宜都想占,這世上哪兒有這么好的事情?”

  佟秉元感嘆道,

  “所以啊,現(xiàn)在仔細一看,咱們北方還是晉商最聰明,一瞧種田行不通,立刻甩手隨它荒去,轉(zhuǎn)身一做買賣,賺錢都歸自己,饑民全歸朝廷。”

  佟秉清笑道,

  “徽商也是一樣啊,據(jù)說徽州府那地方,原先也是窮得怕人,到處都是山地,靠種田根本沒法兒活命,人家就壓根兒不學甚么‘愚公移山’,直接做鹽政的買賣去了?!?p>  “現(xiàn)在聽說徽州府發(fā)展得比南京還好,徽商在家鄉(xiāng)蓋的書樓比江南還高,可見啊,這窮地方根本就不能靠努力種田發(fā)家致富?!?p>  佟秉元附和道,

  “就是,現(xiàn)在這年頭,種田就只能換一口吃的,遇上年景不好的時候,說不定還會越種越窮。”

  “咱們就是不為了自己不受氣,就是為了不讓鄉(xiāng)親們白白地為官老爺們種那幾畝窮地,咱們也不能隨便就替鄉(xiāng)親們向上頭應允了開水田這事兒?!?p>  佟秉清撫掌笑道,

  “大哥說得是,現(xiàn)在莫說無田的窮苦人,就是那握有‘萬畝千頃’的衍圣公,尋著機會也不得不自己帶人做點兒生意?!?p>  “左右朝廷的這點兒賑濟糧撥到縣里也是杯水車薪,咱們就是真按人頭平均分發(fā)下去,一樣落不著半句夸獎?!?p>  “與其到時在衙門和流民之間左右為難,不如趁著這回申時行利用工部尚書和辛自修斗得正厲害的時候,好好地自己撈上一筆?!?p>  佟秉元壓低聲音問道,

  “二弟是已經(jīng)想好撈錢的方法了?”

  佟秉清笑道,

  “哪里全是我想的?是我們長安縣的知縣老爺發(fā)愁升遷的事兒,年前看到鄉(xiāng)里流民逃荒的時候就開始發(fā)愁,一直嚷著教我給他支個招?!?p>  “那時我哪兒有招啊,只好敷衍著說年后朝廷肯定有令旨,不想這回還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我心里這主意要同我們知縣老爺一說,篤定是一個‘兩全其美金鑲玉’。”

  佟秉元奇道,

  “我記得你們知縣老爺不是還挺古板的么?聽說家教還挺嚴,甚么時候也跟著二弟鉆研起這些旁門左道來了?”

  佟秉清哈哈笑道,

  “我們知縣老爺原是山西人,山西人哪兒有古板的?他家原是有一句名言,他剛來的時候我還聽他念叨過,說的是甚么‘承家不在名位,而在不失其身;持身不在文譽,而在不愧于心’?!?p>  “而且咱們長安縣的知縣老爺還是個大孝子,每逢祖父忌日,都要親手寫七篇祭文焚奠祖父,據(jù)說當年我們知縣老爺十九歲入闈應試的時候,一天之內(nèi)就能完成七篇八股文,連收卷的考官都稱他為‘仙才’呢。”

  “我們知縣老爺是萬歷十一年癸未科的進士,來咱們這兒任知縣,到今年滿打滿算也五年了,二十七歲的青年才俊,到現(xiàn)在還是個正七品知縣?!?p>  “眼看著山西同鄉(xiāng)個個升官的升官、發(fā)財?shù)陌l(fā)財,就是再古板的人,進了這名利場,心里能不跟著著急嗎?”

  佟秉元道,

  “這事兒著急也沒用啊,地方官升遷,按例不是每三年一考么?”

  “而且外官的考察憑據(jù),是由州縣每月一考察,上報于府;府再考察,每年一報,上報于布政使司;巡撫和按察使司通核官員事狀,每三年造冊具報吏部?!?p>  “既然你們知縣老爺上次考察沒輪到他升遷,那就等明年再考唄!再說正七品有甚么丟人的?”

  “咱們大明五十多歲還在領著正七品俸祿的官老爺有的是,難道都不活了?再不濟,在長安縣多干上幾年,等九年考滿,不一樣能升遷?”

  佟秉清苦笑著搖頭道,

  “九年考滿也是有考功標準的,我們長安縣的知縣老爺雖然又清廉又有才華,但按照現(xiàn)下的升遷標準來看,我們知縣老爺想要在下次考察中評一個‘上等’,卻斷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佟秉元奇道,

  “這是為何?”

  佟秉清回道,

  “旁的不提,單說這縣里預備倉的糧儲數(shù)額,就絕不可能達到朝廷規(guī)定的標準。”

  佟秉元恍然大悟,

  “二弟的意思是,咱們這回可以利用縣里的預備倉,來從朝廷下?lián)艿馁c濟糧中撈上一筆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