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絲毫未料到他會這樣答,不禁瞥了一眼朱瞻詔?;实坌南胍磺猩潭?,他不愿去是怎么個說法?
然皇帝也知道他并非那種膽小怕事的人,不去或許另有緣故,便又前傾著身子問道:“我兒為何不愿?”
守戎又將頭埋低了一寸,道:“兒臣本怯懦無能,元宵病后更懈怠了拳腳功夫,心中惶措唯恐有失,誤了父皇邊防大事!故,不敢擔此重任!”
“二皇子去年一役,盡顯才杰,又何必過分自謙?”朱瞻詔能出面舉薦,一旁自然立刻有人想要討好道。
守戎看了他一眼,又道:“父皇入秋后便染了咳疾,兒臣自小未能在旁侍奉,如今只愿在父皇身邊盡孝?!?p> “殿下,男兒志在四方,為陛下分擔憂愁方是大孝啊!”又有人道。
守戎笑了笑,再道:“兒臣無爵無勢,西北一線自去年便有趙康將軍全權掌控,兒臣深知不如趙將軍威望,恐難服眾!”
皇上一聽,頓住了!
其余人等自然也不敢接這話,然朱瞻詔會意,上前道:
“趙康將軍如今受傷卸甲,殿下受皇命率軍支援,其余將領自然要聽殿下吩咐。待殿下得勝歸來,陛下自然有所封賞!陛下,老臣所言可是?”
皇上聞言一驚,笑道:“朱公所言正是!若實在為難,朕賜你御劍一柄,西北一線所有人馬皆可調動,我兒可能放心出征?”
“謝父皇恩信!”守戎這才叩頭道,“兒臣領命,自當竭盡全力,不負父皇與眾卿今日信任!”
之后三五日,糧草兵馬皆備,占卜吉時整裝出發(fā)。
出征前夕,朱瞻詔暗中與守戎相約,煮酒談話,朱公道:
“老夫已決定,等殿下一走便尋機辭官歸鄉(xiāng)?!?p> 守戎喝了一碗酒卻并未接話,朱公于是又說道:
“此番之事,不知之人只當是老夫一力促成。殿下若輸了,老夫自然難辭其咎;即便勝了,老夫也成了殿下的黨羽。老夫這把年紀的人了,還是不去與皇后為敵,早些抽身的好?!?p> “難為將軍了!”守戎隨口說道,冷笑一聲,依舊悶頭喝酒。
“噯……其實老夫所做一切,不過是為贖當年之罪,殿下不必在意!那些勾心斗角不該害了殿下與公主,老夫礙于情勢不得已為之,只求盡量彌補過錯,不求殿下原諒?!?p> 朱瞻詔酬酒再三嘆道:
“老夫初見殿下,便看出殿下的雄心,殿下眉宇氣質都絕不是平庸之輩,說句不忠的話,當今太子雖仁厚聰慧,但在老夫這等粗人看來,卻更喜歡殿下這樣英豪后生。殿下若另有大圖謀,老夫——不來阻攔!只是老夫固執(zhí)閉守,實在不能不顧嫡庶長幼。忠義也罷,贖罪也罷,老夫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守戎喝盡了酒,心想這朱瞻詔果然精明,此時退出朝堂,他的舉薦就真成了忠義,父皇會感動他為了不介入黨政的隱退,皇后也會記著他的識趣。
他顯然是預見了將來非此即彼的奪嫡風波,這一場在旁人看來不過是要辭官明哲保身的好戲,卻一來向自己表了忠心、道了苦衷;二來留有退路和實力靜待結果。
他實實是為自己爭得了必勝的局面,又哪里像甘于平庸的模樣?
不過,朱瞻詔怎樣打算,于守戎又有何妨?他這默認的支持已足以相助自己了——
即便朱瞻詔日后不在朝堂,他門人、舊部、子女卻依舊不少,就光是像那日討好之輩的幾句話,對自己也能有不少便利之處。
于是守戎笑了笑,起身一拜道:“多謝將軍,將軍的所作所為,守戎都看的明白,來日必有回報!”
朱瞻詔笑了,都是聰明人,話里有話真是叫旁人聽了都聽不透。
現(xiàn)今的時局,加上這一番密談之后,按理來說守戎該乘勢而上,一舉掙脫皇后的擺布,但守戎與守澈再三商榷之后,仍然覺得不是時候。
畢竟靠軍功去爭太過張揚,會叫人輕易看穿了提早防范,正是所謂樹大招風!
守澈說,實權一日未抓在手里,就一日不能正面與皇后為敵,趙家還沒倒,冒險挑起爭斗,一旦敗了只會毫無退路。所以這一次,守戎不僅不打算出彩,反而要讓姶靜真正放下戒心!
因此出征前,守戎一切事宜都不曾過問,任由他們安插人手,連自己的副將是誰都不管,只是秘密令幾個世家子弟、鄉(xiāng)勇士卒報名入伍,散在各營。
但等軍隊一出城,便不時找理由改動編制,最后軍中決斷,也就只在他帳下這幾人中商議,稱為“幃下之士”。
守戎出關后駐扎在津城,而所敗之地名為沙吾,兩地相隔不出百里。
守戎一到,首先便想辦法與藏在林中的殘軍取得了聯(lián)系,叫他們等待時機,預備隨時里應外合。
隨后又了解到,沙吾城中大息國的兵力一半折在混戰(zhàn)當中,另一半則被派去騷擾其余各方,所剩實則不多。
且趙康殘軍又在沙吾之外——東北角十里的林中,不時進行伏擊,截斷了出關的必經之路,所以在未清楚林中有多少人之前,他們其實也是與本國失了聯(lián)。
兩方俱是孤立無援,以致戰(zhàn)況一直拖延,這才給了守戎增援的時機。
所以,與其說是勝與敗的關系,不妨說互相壓制,大息唯一的優(yōu)勢其實就是憑借城中儲備,欲以進退兩難,先耗盡趙康的人馬而已,局面并不難破。
而這一切,守戎早有預料,所以才有信心接下此任,待等確認后,便借津城之力于正面步步緊逼,自己的隊伍則悄悄繞到了沙吾的西北面,再加上趙康的殘軍,瞬時對大息造成三面攻勢。
等到西風一緊、漫天黃沙!
凌晨之際,津城就于正面造勢騙過大片戰(zhàn)力,趙康等在東北切斷退路,將大息國一舉逼至西北,守戎則借著沙塵天氣采取火攻。
當時狀況,三面包圍,擂鼓沖殺之勢,立刻嚇住了半數(shù)沙吾城中的人。
等到他們受騙上當落荒而逃時,迎面卻是風沙刮來的大軍,密密麻麻地一片火光!
戰(zhàn)局立時明朗!
這仗打得實在漂亮,幾乎不戰(zhàn)而勝——大息一方,除了守戎特意放回去傳謠的一些個小兵小卒,幾乎全殲,而守戎麾下竟無一戰(zhàn)亡!
之后再沿西北一線清掃殘部,因都是分散的小隊,自然也都不在話下。
而被守戎放回去的那些人回到大息,傳來傳去的就說成了:竜國二皇子有天神相助,鼓聲如蒼穹傳來無處不聞,天兵天將乘風而來,遮云蔽日勢不可當。
不過雖借助天時地利人言,震懾住了大息國,但這樣的話傳到京中卻是要惹上麻煩的,所以還有另外一說:
二皇子守戎雖為主帥,卻對趙康將軍恭敬謙卑,不僅以舅呼之、尊其為長輩,行軍作戰(zhàn)更都要先請示才敢下達,也從未出御劍威嚇,而這一切行為,只因對嫡母的敬愛。
這話說多了,連姶靜都信了幾分,畢竟守戎之前在京中早有示弱之象,且不過是退敵奪回一城而已,這點軍功實在不足以動搖到趙家。
若真有心立功,以他的本事又怎會止步于此?傳出那樣的謠言,最多也僅是讓大息國不敢來犯罷了!但以后沒有軍功可掙,對守戎來說,可也不是什么好事!
姶靜因此以為守戎確實因元宵遇襲,心生膽怯不敢再斗。不僅如此,經此一事,還甚至想為守塵栽培一個忠心可用的兄弟,反而對他起了些愛護之心。
姶靜這么想著,心中便覺輕松不少,然而忽這日午后,卻有舍人匆匆入中宮來報,稱大將軍趙徹——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