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七月,北京的盛夏,異常炎熱。
已經(jīng)一個月過去,天空依然沒有落下一場透雨。
荷塘干枯了,河水斷流了。紫禁城西面的太液池,已經(jīng)露出湖底的大石頭。湖里狹窄的水凼里,依稀可見魚兒游來游去。
湖岸邊,一排排垂柳下,納涼的人們,熙熙攘攘,好似趕集一般。
因天氣炎熱的緣故,原本“嘰嘰喳喳”的鳥兒,已經(jīng)躲進密林納涼而去。
偶爾只聽見知了的叫聲,從不遠處悠悠傳來,讓人感覺既心煩意亂,又困頓不已。
雖然御書房里,放置了幾個大冰塊,坐在龍椅上的崇禎,依然感覺汗流浹背。
崇禎煩悶地翻閱著奏折,在奏折上草草寫著御批,那看似專注的神情,讓不遠處的王承恩,心痛不已。
“皇上,別看那些奏折,還是先歇歇,涼快涼快再說吧!如果累壞身子骨,奴才該怎么辦才好啊!”王承恩拿著一把蒲扇,坐在崇禎身旁,輕輕為崇禎打著蒲扇,心里卻想著崇禎的龍體。
自從高起潛去遼東任監(jiān)軍之后,崇禎就讓王承恩在身旁伺候。
王承恩年紀雖然大了一點,卻是崇禎最信賴的近侍太監(jiān)。故而王承恩的話,崇禎還是會聽的。況且,王承恩是為崇禎好。
崇禎慢慢抬起頭來,接過王承恩手里的絹帕,輕輕擦去額頭的汗珠:“眼前京畿的旱情,不知道還要持續(xù)到什么時候?如果再這樣旱下去,今年的秋糧,可就顆粒無收了?!?p> 自從登上皇位之后,崇禎已經(jīng)經(jīng)歷多次,因旱災導致的動亂,知道旱災給黎民帶來的疾苦,因而見旱情越來越嚴重,不禁憂心忡忡,直至茶飯不思的地步。
王承恩走到崇禎身旁,接過崇禎手里絹帕,為崇禎輕輕搖著蒲扇:“皇上愛民如子,上蒼知道皇上的苦心,不久就會降下甘霖,解黎民百姓旱災之苦的?!?p> 崇禎站起身來,走到窗戶旁,看著烈日下飛揚的塵土:“愛卿別再寬朕的心。朕知道眼前的情形,是天意所為,是上天用天災,懲罰朕的過錯,讓朕的臣民,也跟著朕吃苦受難?!?p> 除了眼前的旱災之外,讓崇禎寢食難安的,還有又成燎原之勢的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以及越來越緊張的遼東形勢。
熊文燦招撫失敗,導致張獻忠羅汝才東山再起。
崇禎不得已,將熊文燦革職查辦,由兵部尚書楊嗣昌,領銜總督六省軍務,坐鎮(zhèn)襄陽,專事圍剿張獻忠事宜。
兵部尚書的楊嗣昌,剛剛走馬上任,調(diào)集朝廷十萬人馬,以“四正”“六隅”“十面之網(wǎng)”之策,會剿河南湖廣的義軍。
楊嗣昌畢竟是久經(jīng)沙場的帥才,剛到襄陽就嚴令左良玉賀人龍,追剿轉戰(zhàn)于鄖襄的張獻忠羅汝才聯(lián)軍。
直至第二年二月,楊嗣昌方才從襄陽府,傳來左良玉賀人龍先在枸坪關,后左良玉與鄭崇儉在瑪瑙山,兩敗張獻忠羅汝才聯(lián)軍的消息。
當崇禎得知,往日不可一世的張羅聯(lián)軍,約八萬多的人馬,只剩不足一萬余時,心里頓時如釋重負,心情也仿佛好了許多。
崇禎仍然依稀記得,那天在皇極殿,嘉勉楊嗣昌左良玉的情形。雖然這事已經(jīng)過去數(shù)月,想起這件事,崇禎仿佛覺得就在昨天似的。
崇禎迎著窗外吹來的一陣涼風,頓時感覺渾身清爽了許多。看著天際慢慢移動的幾朵白云,崇禎的心緒,又回到那天的皇極殿前。
盡管還是早春二月,紫禁城鮮花盛開,春意盎然。崇禎坐在鑾輿里,抬手撩起御簾,看著沿途盛開的花兒,滿眼的春色,頓時忘了連日來的煩惱,心情隨著鑾輿的擺動,慢慢輕松起來。
崇禎近來偶感風寒,見了陽光就要流鼻涕,呆在乾清宮御書房里,百無聊賴,打發(fā)著枯燥的時光。
文武百官見幾天沒有上朝的崇禎,在王承恩攙扶著走下御鑾,臉上露出幾分的驚喜,仿佛感覺早朝會有好消息似的。
王承恩攙扶著崇禎,緩緩登上皇極殿,微笑著環(huán)視了一眼文武百官。
崇禎慢慢坐在龍椅上,任由王承恩理了理打皺的龍袍,靜靜等待著文武百官朝拜。
崇禎待文武百官禮畢,接過王承恩手里的戰(zhàn)報,慢慢鋪展在面前的御案上,抬起右手輕輕揚了揚:“各位愛卿,這是襄陽的楊愛卿,連夜送來的戰(zhàn)報,流竄至陜西湖廣四川交界地的張羅聯(lián)軍,被楊愛卿率領的十萬大軍,在枸坪關瑪瑙山,打得抱頭鼠竄。楊愛卿足智多謀,剛剛走馬上任,取得這樣的大捷,真是勞苦功高,朕甚感欣慰。”
殿前的文武百官,欣聞官軍取得枸坪關瑪瑙山大捷,頓時喜笑顏開,道賀之聲不絕于耳,隨后在薛國觀的帶領下,連呼三聲“萬歲”。
崇禎看著御階下群臣恭賀的情形,近幾天來一直陰沉的臉龐,頓時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左愛卿帶罪領軍圍剿流寇,不辭辛勞,連續(xù)作戰(zhàn),也是功不可沒啊!”
“皇上,楊大人左大人,圍剿流寇有功,按例當褒獎之,以此鼓勵圍剿流寇的將領們立功受獎,屆時何愁流寇不滅?!毖^環(huán)視了一眼身旁的幾位大臣,看著話音剛落的崇禎。
崇禎將目光移向御階下的薛國觀,連忙默默地點了點頭:“薛愛卿此意很好!大凡圍剿流寇有功者,都應該受到朝廷褒獎。不知薛愛卿,對此有什么見解?”
薛國觀沒有想到,崇禎會問怎么褒獎楊嗣昌左良玉,頓時感覺手足無措,連忙諾諾地回稟崇禎:“皇上,楊大人左大人圍剿流寇,功勞甚大,無論怎么褒獎,都不為過。這等大事,還是由皇上定奪吧!”
薛國觀深諳官場潛規(guī)則,且楊嗣昌左良玉,是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雖然崇禎要薛國觀拿主意,卻是崇禎的一個托詞而已。如果不解圣意,則會貽笑大方,連忙打著哈哈推辭。
崇禎看了一眼薛國觀,展開御案上的諭旨:“楊愛卿,自年前九月初六日,辭朝至今,已經(jīng)半載有余,無日不懸朕念,與行間將士勞苦倍嘗,而須發(fā)盡白,深軫朕懷。又聞卿調(diào)度周密,賞罰嚴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圖。楊愛卿薦左愛卿有‘大將之才,兵亦可用’,拜為‘平賊將軍’,朕特許之。鑒于左愛卿兩戰(zhàn)兩捷,功勛卓著,加太子少保銜?!?p> 薛國觀聽罷崇禎諭旨,連忙突然匍匐在地,假惺惺連呼三聲“萬歲”。
緊跟著,文武百官也跪倒在地,呼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時間,皇極殿前,群臣歡呼,既祝賀剿寇大捷,又贊揚崇禎英明。
待文武百官呼喊完畢,王承恩看了看崇禎,又環(huán)視了一眼文武百官,連忙操著沙啞的女聲:“皇上諭旨,散朝!”文武百官如釋重負,看著崇禎乘御鑾離去之后,方才三三兩兩,慢慢散去。
御書房里,批閱奏折之后的崇禎,懶洋洋地站起身來,向推開的窗戶慢慢走去。王承恩連忙上前收拾奏折,看了看崇禎佝僂的背影。
“皇上,田妃娘娘在御廚房,煲了鮮藕嫩鴿紅棗湯,恭請皇上午時前去交泰殿,品嘗鮮藕嫩鴿紅棗湯呢!”王承恩見崇禎站在窗前,凝視著窗外的景色,連忙蓮步走上前稟報崇禎。
崇禎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之中,聽罷田妃煲了鮮藕嫩鴿紅棗湯,連忙回過神來點了點頭:“難得愛妃的一片心意,朕是一定要去品嘗的。”崇禎本是想著田妃,聽罷田妃煲了鮮藕嫩鴿紅棗湯,豈有不去之理?
崇禎近來感覺腰酸腿痛,御醫(yī)診治多次不見好轉,鬧得崇禎懊惱不已。
崇禎隱隱地知道,也許是房事過密,致使陽腎虛弱的緣故,以致與妻妾在一起,竟然感覺力不從心。
何況,鮮藕嫩鴿紅棗湯,是滋陰補陽的上等佳品,食之對崇禎重展雄風,有百利而無一害呢!
交泰殿里,田妃正在擺弄盛開的水仙花。田妃素來喜愛栽花弄草,尤其愛栽素雅清新,芳香艷麗的水仙花。
當年還沒有進信王府時,田妃跟著爺爺,在苗圃里種花種草,故而對花卉,有一種特殊的嗜好。
進了信王府之后,田妃與那時的信王崇禎,擺弄起花花草草來,甚得崇禎的喜愛。崇禎也喜歡清新素雅的水仙花,就與田妃,有了共同的愛好。
得知今天崇禎要來交泰殿,田妃早早收拾起水仙花,想給崇禎來一個小小的驚喜。
雖然崇禎昨晚,已經(jīng)臨幸過田妃,知道崇禎又要前來,田妃依然不顧懈怠,以致粉嫩的臉頰,像熟透了的紅蘋果似的。
田妃擺弄的水仙花,是水仙花中的珍品,名叫“玉玲瓏”。
玉玲瓏,歷來是皇家林園,栽培的特色品種。
田妃那盆玉玲瓏,為重瓣品種?;ò晷嗡坡┒?,如飛蝶,黃白相間,十分雅致。
無論遠觀,還是近看,玉玲瓏皆姿色優(yōu)雅,獨具風采,嬌俏玲瓏,清香撲鼻。
玉玲瓏植于鎏金的碩大瓷缸里,蓬松潮濕的黃土上,幾棵鮮嫩的小草,翠綠蓬勃,與盛開的玉玲瓏,相映成趣。
由于田妃精心培育的緣故,玉玲瓏仿佛像一只蝴蝶,展翅欲飛。
“貴妃娘娘,皇上已經(jīng)進了交泰殿!”貼身侍女椿萍,走到田妃身旁,低眉斂袖輕聲稟報。
春萍做事謹慎,見田妃全神貫注,正在侍候玉玲瓏,只得小心翼翼。
田妃欣賞著玉玲瓏的風姿,聽罷椿萍進屋柔聲稟報,從窗戶看了看交泰殿大院:“快快將披風速速取來,即刻隨本宮去殿外,迎候皇上大駕!”
其實,田妃只是在打發(fā)時光,等待崇禎前來交泰殿。聽罷崇禎已經(jīng)到了殿門,自是要打扮一番的。
椿萍知道田妃喜歡披風,連忙看著田妃粲然一笑,隨即輕輕點了點頭,應聲取來粉紅色披風,仔細維系在田妃肩頭,扶著嫵媚連連的田妃,蓮步向殿門急急地走去。
“臣妾,恭迎皇上駕到!”披著粉紅色披風的田妃,邁著蓮蓮的碎步,風一般飄到大殿門旁,斂衽低頭款款施禮。
特意打扮一番的田妃,竟然比往天,更加艷麗動人,形似堪比情竇初開的二八少女。
尤以淺笑連連的臉頰之上,煙霞般的臉龐,配上一對淺淺的小梨窩,更讓崇禎驚喜連連。
“愛妃快快免禮!快快免禮!朕昨晚剛剛來過交泰殿。時隔一天,愛妃居然這么多禮,讓朕感覺,仿佛有些生疏了?!背绲澤锨胺銎鹛镥p撫著田妃白皙柔嫩的臉頰,意味深長與田妃打趣。
田妃順勢依偎在崇禎胸前,看了看不遠處的王承恩,卻不經(jīng)意地向王承恩,拋去一個意味深長的媚眼:“皇上即使昨天來過交泰殿,臣妾也是要向皇上致禮的。于此,方才有君臣之禮??!”
田妃剛剛說完話,連忙“哧哧”地笑出聲來,惹得近旁的王承恩,心里不覺癢癢的。
王承恩已經(jīng)與田妃爛熟,知道田妃那個媚眼的用意,只是礙于崇禎就在身旁,連忙避開田妃意味深長的目光,低眉恐慌地看著腳下的地面。
王承恩畢竟做賊心虛,生怕自己與田妃的孽-緣,被身為皇帝的崇禎所察覺,盡力避免自己的目光,與田妃的目光再次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