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歷代王朝更迭

第146章劉秀登基

歷代王朝更迭 湯加鹽大伯伯 3589 2024-04-03 19:47:52

    不日,李軼就收到一封來自馮異的書信。信中言語情誼懇切,雖無一言論招降之意,卻大談“天命所歸”,句句誅心,勸李軼“識時務”。讓李軼在感激之余,亦心中忐忑。他不是不知道,劉秀對于自己當初構陷劉伯升之舉,心中還是存在一些顧慮的,只是這么些年過去了,也沒有見到劉秀有什么動作。而且當初殺害劉伯升的,并不是他李軼,而是劉玄。自己只要立下大功,非但可以補足自己過去所犯下的錯誤,而且還能夠在今后的仕途上,為自己添一個籌碼。至少,當前更始衰微,劉玄已經(jīng)是日薄西山,而赤眉軍沒有一個人和自己有交情,要謀取以后的榮華富貴,只能投了劉秀。

  為了確保萬全,李軼亦給馮異回了一信,旨在試探劉秀是否真心地要收納自己。此刻他尚自不知道,劉秀已經(jīng)北伐而去,寫信復信之舉,不過都是馮異自作主張,馮異沒有經(jīng)過劉秀的同意,就對李軼再次寫信說,蕭王一向?qū)捄甏罅?,對于個人之間的恩怨看得比鴻毛還輕,只有國家大事才能讓其心動一二,李軼大可以打消顧慮,事成之后,不但會前嫌盡釋,還能夠為李軼加官晉爵。李軼見信之后,哪里有不喜的道理,也正是馮異這一次信件往來,讓李軼甘心歸附于他,為馮異大展宏圖創(chuàng)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李軼在和馮異商議完畢之后,在洛陽城中再也無所作為,整個洛陽的數(shù)十萬大軍,都成了無頭蒼蠅。此刻劉秀尚自在北方征戰(zhàn),突然傳來馮異的一連串捷報:

  黃河之北的馮異連拔天井關諸地,旋又攻克上黨郡的兩座城池,極大的穩(wěn)固了劉秀的后方統(tǒng)治。此后,馮異揮師南下,連克數(shù)城,招降更始守軍十余萬。而更始朝廷的河南太守武勃,在敗訊頻頻傳來之際,來不及向洛陽稟報,便急忙率軍征討各路投降的軍隊。哪知到了士鄉(xiāng)縣,武勃所部還來不及展開陣形,便中了馮異的埋伏,當此之時,武勃急忙派遣自己的親衛(wèi)前去洛陽求援,只可惜他雖然率領軍隊頑強抵抗了一天有余,卻始終不見洛陽方向有所行動,甚至連一紙飛信也無。最終,武勃只能做看自己部隊全軍覆沒,自己也身首異處。

  劉秀初聞捷報,自然喜出望外,可是細看之下,才知道這一切都是拜當初那個構陷自己親生大哥劉伯升的李軼所賜。劉秀雖然不再時時謹記劉伯升的私仇,但并代表他能夠就此忘記。而且,此番他知道李軼投效了自己,便生出了另一條計策,可以將李軼的死發(fā)揮到最大的效用。

  于是,劉秀當即向馮異下令:“李軼為人陰險奸詐,他的話一般人不能得其要領。為今之計,你應該把他的信公開,告訴更始各地的太守、都尉作為警備之用?!边@就是劉秀和馮異的區(qū)別,劉秀志在天下,一人一地皆不過是他手中的棋子,得與失他都不會在乎。而馮異則是放眼于奪取洛陽,對于全局缺乏必要的考慮,因此洛陽的關鍵人物李軼便成了他爭取的對象。馮異雖然對于劉秀的做法有些難以理解,但是也不能違背劉秀的意志,于是,馮異馬上向各郡縣發(fā)布公文,其間寫道:“此間是李軼的來函,他表面上愿意歸順蕭王,實際上卻居心叵測,請諸位小心防范,且莫為之所騙?!?p>  果然,李軼的這些信,很快就傳到了洛陽實際意義上的最高首領,大司馬朱鮪的手中。雖然名義上朱鮪的職位沒有李軼高,但是李軼卻在洛陽軍中沒有大的實權,因而朱鮪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騷動,便命屬下秘密殺死了李軼。如此一來,劉秀報得個人私仇,同時亦讓敵軍內(nèi)部,特別是洛陽方面產(chǎn)生分化,更讓自己不至于背負殺害功臣的名聲,一石三鳥、高明之至。

  終于,劉秀的這一計策發(fā)揮了它的效用,洛陽變亂開始,內(nèi)部紛爭不斷。此消彼長之下,馮異則軍威大振,原本數(shù)萬兵馬,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nèi),就有了和洛陽三十萬大軍相抗衡的實力。劉秀開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崛起。

  這年五月,朱鮪、蘇茂、賈強等人率領三十萬人馬,向北方的河內(nèi)郡主動出擊,應該說,朱鮪此舉的的確確達到了扼敵咽喉的戰(zhàn)略效果。只可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在更始軍北渡黃河之時,竟讓漢軍哨兵發(fā)現(xiàn)了軍隊的行蹤,最終,在城中寇恂和城外馮異的聯(lián)手攻擊之下,兩面受敵的更始軍大敗而回,元氣大傷。

  與此同時,北方戰(zhàn)場之上,劉秀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只是后來尤來、五幡、大槍三部在易縣設伏,讓劉秀大敗,使得北方戰(zhàn)局陷入了僵持不下的局面。

  劉秀為求速勝,在范陽一戰(zhàn)之中,親自率領數(shù)千人馬,去奇襲流民軍,只可惜半路便與流民軍的大隊人馬遭遇,最終全軍覆沒。只有劉秀一人跳下山崖,所幸被漢軍救下,有驚無險、幸免于難。然而此舉,卻讓流民軍更加害怕劉秀,因為他們數(shù)十萬兵馬,竟然還是讓劉秀逃出升天,這不禁讓他們想道,莫不是上天在暗中助他?多年前的卜卦之言依舊歷歷在耳,流民軍眾位頭領當即決定,迅速逃回。哪知劉秀要的就是這個時機,他帶領數(shù)萬兵馬,一路追擊,使得流民軍再次遭逢大敗。

  數(shù)月之后,河北一帶的流民軍終于被全部肅清,劉秀可以毫無顧忌地征戰(zhàn)天下了。當然,以赤眉軍為首的流民軍大部,已經(jīng)緊鑼密鼓地在進攻長安。劉秀這邊勝利不斷,終于,在部隊行軍到常山國平棘縣(今河北趙縣)之時,吳漢等將領開始向劉秀進言,要求他登基帝位。

  其實此前馬武就對劉秀說過類似的話。想當初,馮異等人捷報頻傳,劉秀亦在北方取得了無數(shù)勝利,馬武對劉秀說道:“大王一向恭敬自守,視名利為浮云,但末將以為,大王應早日登臨大位,然后征討四方——看看天下群小,冒著殺頭的危險起事,哪個不是想做皇帝呢?”馬武到底是一個軍人,不懂得迂回之道,言詞之間竟然將劉秀和天下諸賊相提并論。此事自然成了劉秀行軍途中的一個小插曲,就此略了過去。但是這并不代表劉秀沒有動心。

  此番舊事重提,而且是吳漢率先提出,劉秀會不會應允呢?劉秀心中也猶豫不決,一方面,他擔心自己實力不足,一旦自己登基稱帝,天下英雄要么歸附、要么反叛,自己能否一一安撫或者剿滅他們,實在是難以預料;另一方面,洛陽和長安這兩個天下重鎮(zhèn)都還沒有拿下,自己此刻登基,時機是否成熟?此外,更始政權未滅,劉玄依然是正統(tǒng),而且自己的養(yǎng)父劉良一家、結發(fā)夫人陰麗華、大姐劉黃、三妹劉伯姬、大哥的兩個遺孤劉興、劉章都在南陽郡的宛城,被更始政權劉玄控制著,如果與劉玄公然翻臉,他是否會不擇手段,殺害自己的這些親屬呢?

  劉秀的遲疑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沒有想到,此番劉玄敗亡已經(jīng)是在所難免的事情,自己登基不但可以重新塑造一個正統(tǒng),而且還能夠借機讓屬下封侯拜將,讓天下英雄歸附。就其利弊而言,當然是利大于弊。而眾位文臣武將的勸進,都沒有說到點子上,直到他最為信任的耿純,說出了他最想聽的話:“大王手下的眾人離開親人,冒死相隨,為的當然是建功立業(yè)、封侯拜相、光耀門楣。若大王不稱帝,那么這些人的殷殷期望豈非要落空?他們還能繼續(xù)在大王麾下拼死效力嗎?”

  聞言的劉秀立馬頓悟,隨后劉秀派人把守衛(wèi)孟津的將軍馮異與天井關守將、關內(nèi)侯王梁等人從河內(nèi)郡招來,以便自己了解四方的動靜。二人聞命,星夜兼程的北馳而去。拜見了劉秀之后,劉秀當即向他們征求對于當下時局的看法,馮異說:“劉圣公的失敗已成定局,大王應該順應天意人心早登大業(yè)。正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殃?!笸趺鞑?。”

  諸位將領紛紛贊同,劉秀見此,知道時機成熟了,于是悍然決定,登基稱帝。

  劉秀將登基的相關事宜,都交給了馮異全力主持,同時,劉秀還叮囑眾將領,在登基之前,不可以太過張揚。

  自古每一個皇帝,都要將自己打造成順天應命的形象,是為“真命天子?!倍鴵砹⑻熳幼顬楹诵牡妮浾摿α?,就掌握在士人的手中??梢娛咳俗詽h武帝以來,其口中筆下的力量是何等巨大,他們?nèi)缑裥囊话悖梢宰屢粋€帝國崛起,亦可以讓一個帝國敗亡,因此,為了封住天下悠悠眾口,劉秀登基還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恰好此時,有個叫做強華的儒生從長安飛馬趕來,此行強華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向劉秀獻上一封讖符。強華是何許人也,他正是當年劉秀在長安求學之時的同窗,只是二人志趣不同,所以關系并不是很密切。如今劉秀之名聲如日中天,威加海內(nèi)、聲震寰宇,昔日同窗自然會來尋一個好處。當然,從來沒有無付出便得收獲的道理,強華正是看中了劉秀目前急切需要一個晉升帝位的理由,便飛馬前來,為劉秀獻了一個名叫《赤伏符》的讖符。讖符上說道:“劉秀發(fā)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p>  這句話云山霧罩的,但它的意思只有一個,那就是劉秀此刻登基,既是順天應命、名正言順。馮異聞聽此讖符,自然喜出望外,繼而借助它寫下祝祭之文。

  于是,在幾番假意推辭之后,劉秀順勢登上了他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二十二日,馮異作為司儀,主持劉秀的登基大典,期間,劉秀帶領諸將祝祭天地神祇,同時當眾宣讀祝文。自此,劉秀宣布改元為建武,并大赦天下。此外,劉秀還下詔將鄗城改名為高邑,作為自己的龍興之地。

  自劉秀起兵以來,歷時久遠,其麾下也逐漸聚集了一大批能人猛士。他們擁立劉秀為皇帝,自然也是想他登基之后,得以分一杯羹。最終,這些人得償所愿,封侯拜將,得享尊榮。

  幾家歡喜幾家愁,就在劉秀緊鑼密鼓地進行登基大典、為眾人封侯拜將之時,劉玄則步入了人生中的終結點。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