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奴隸出身,不識字,但非常好學(xué),閑暇時,常叫別人讀《漢書》給他聽。
當聽到酈食其勸漢高祖劉邦把六國的后代立為王侯,漢高祖馬上刻印,將要授予爵位時。
他從榻上一躍而起,驚呼道:“萬不可如此,這樣會失去天下!”
下人接著讀到留侯張良勸阻漢高祖時,他又喜笑顏開,高興道:“幸虧有這個人呀!”
時至今日,能有眼下的成就,心中有些飄飄然,滅匈奴只差最后一擊,統(tǒng)一北方指日可待,換做任何人難免有點松懈,于是也想享受一下帝王生活。
哪成想,剛要營造新殿,便遭廷尉上書切諫,且言辭逆耳,百般阻攔。
石勒大怒:“不斬此老臣,宮不得成也!”氣惱之下,便下令御史治罪不開眼的廷尉。
程遐苦口婆心,勸阻道:“大王天資聰睿,當思忠臣之言。廷尉之言,可用則用之,不可用當容之,怎能因直言犯上而斬列卿?”
世子石弘也好言相勸,冷靜下來,石勒醒悟了!
一統(tǒng)北方畢竟還在構(gòu)思中,匈奴人雖龜縮長安,然而并未滅亡,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一旦他們聯(lián)系舊地部落勢力,說不定還會死灰復(fù)燃。
況且,南方還有晉人,于是幡然悔改,為自己找了一個臺階,長嘆道:“為人君也不可這樣自專,本王豈能不知廷尉忠言?剛剛不過是游戲爾。”
他不僅沒殺廷尉,反而賜絹百匹,稻百斛。
“傳旨,以廷尉之事為鑒,無論宮中、朝中或者軍中,再有享樂奢靡,花天酒地的一律嚴懲。各部、各軍要約束軍士,心無旁騖,待秋高馬肥時渡河滅賊!”
石勒新建宮殿被臣子制止,而南方的建康城,卻在大興土木。
“老丞相,宮殿修繕幾近完工,動作神速,深得朕心!”
“是的,陛下,建康宮內(nèi)式乾殿、崇德宮不日即可啟用,陛下及太后多日來屈居華林園內(nèi),實乃老臣罪過,委屈了兩宮?!?p> “老愛卿太過謙遜,刀兵殘破,瓦礫成堆,這才過去幾個月,新政就初見雛形。宮殿修繕,選賢用才,樣樣俱順。老愛卿年邁之軀,不辭辛勞,運籌帷幄,真乃我大晉棟梁啊。來呀,賜祚肉!”
胙肉是祭祀祖先使用的貢品,先秦時周天子經(jīng)常賞賜胙肉給諸侯,叫賜胙。
漢武帝時期開始,因冬至寓意陰極陽升、萬物生長,因而每至冬至,皇室都有祭天習(xí)俗。祭天儀式通常由天子主持,以彰顯敬天畏地尊重自然之情懷,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黎庶安康之愿望。
祭祀完祖先,要把肉分賞下去,后來歷朝都有胙肉之賜。賞賜誰,賞賜多少,賞賜順序都是別有用意,馬虎不得。
并不是每個臣子都有資格得到胙肉,這是一種莫大的榮耀!
王導(dǎo)看著內(nèi)侍端著盤子先向自己走來,表明在成帝心目中,自己的位置最為重要。
不僅僅是因為官階高低,更是恩寵大小,而接下來,他偷眼看到賞賜給陶侃的分量明顯要小一些,心中暗自竊喜。
你陶侃雖然兵精將廣,平叛首功,但是我王導(dǎo)選擇了和皇帝同罹叛軍羞辱之苦,心靈相通,昔日的共苦換來今日之同甘,任你刀戟再鋒利,車馬再迅疾,也跑不過我和皇帝石頭城相依為命的距離!
“陛下,折煞老臣了,此乃老臣分內(nèi)之事,君憂主辱,陛下不降罪于老臣已是皇恩浩蕩,豈敢享用祚肉,老臣萬萬不敢?。 ?p> “老丞相客氣了,快快請起!”
“謝陛下賞賜!”王導(dǎo)和陶侃一起下跪謝恩。
“溫愛卿病體還未痊愈嗎?”成帝關(guān)切道。
太醫(yī)令董偉啟奏道:“稟陛下,溫刺史沉疴日久,雖經(jīng)太醫(yī)院共同把脈,下了數(shù)副珍稀藥材,雖略有成效。不過,還宜在家靜養(yǎng)?!?p> “嗯,爾等務(wù)必妥善診治。來人,賜祚,送至溫愛卿府上,以表朕之關(guān)切之情,囑其保重身體?!?p> 這時,內(nèi)侍官匆匆來報:“啟稟陛下,郗鑒大人回朝,已到大司馬門,說有要事啟奏?!?p> “哦,郗愛卿果然有食指之福,知道朕今日要賜祚肉?”
群臣哈哈大笑!
郗鑒此次回朝是奏報大趙整頓兵馬之事,也包括石勒停建宮殿和精修內(nèi)政,這些對大晉并非好消息,朝廷應(yīng)該放眼長遠。
成帝懇切道:“郗愛卿久事北方,對胡虜熟稔于胸,你認為當下朝廷該如何應(yīng)對?”
“老臣認為,朝廷要本末兼顧,除此之外,別無良策!”
“何為本?愛卿說得不妨明白些!”
郗鑒朗聲道:“本就是朝廷推行的新政,選賢才、治軍事、勸農(nóng)桑、清吏治,諸項事宜要緊鑼密鼓,須臾不可放松。唯有如此,我大晉方能國力日強,任誰來侵伐均了然不懼,從容應(yīng)對!”
“何為末?”成帝繼續(xù)問道。
“末就是在淮河南北設(shè)置緩沖地帶,淮河以北的徐州、淮北,淮河以南的壽州、滁州增撥軍士,加固城池,形成要塞軍鎮(zhèn)?!?p> 郗鑒一氣呵成,口如懸河。
“如此,既可以成為插入趙人的楔子,又可以在大趙南下后,成為他們的障礙,層層設(shè)防,拱衛(wèi)京師,為王師調(diào)防贏得時間和空間,如此方可確保無虞!”
看郗鑒胸有成竹,成帝點頭稱贊:“愛卿不僅曉暢軍事,還諳于時政,此言確確,此意敦敦,如醍醐灌頂,令朕茅塞頓開!”
王導(dǎo)見親家搶了風(fēng)頭,贏得成帝由衷的喝彩,略有不爽,于是,借機反問,其實也帶有發(fā)難之意。
“郗大人此言針砭時弊,以管窺豹,令老臣敬佩之至。然老臣還要請郗大人賜教,如果大趙很快就發(fā)兵南下,我大晉新政之基尚未穩(wěn)固,要塞軍鎮(zhèn)也尚未筑成,該如何應(yīng)對呀?”
這種可能性也的確存在,成帝緊盯著郗鑒,期待他能有驚天之策。
郗鑒神情惆悵,略顯哀傷,戚戚的說道:“老臣不敢針砭時弊,可眼下朝廷確有一事堪憂,不得不提。”
“老愛卿但說無妨!”
“放眼今日之朝廷,能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忠臣良將,屈指可數(shù)。王丞相、陶刺史、溫刺史,老臣若忝列于此,不過四五人而已。然,荊州需要陶刺史鎮(zhèn)守,徐州也要老臣備防。若大晉還有其他戰(zhàn)事,何人可堪托付,何將可堪退敵?”
郗鑒掃視一下大殿,冷清清的。
“再者,我們這幾位非老即病,恐來日無多。一旦撒手人寰,朝廷沒有后起之俊材,挑不起這副重擔(dān),我等死不瞑目!”
言至此,他老淚縱橫,斑白的雙鬢無聲的顫動。悲戚之狀,令滿座愕然,成帝也被深深打動了。
郗鑒平靜一下,繼續(xù)言道:“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歷覽前朝,能如霍去病那樣的天生奇才絕世僅有,朝廷現(xiàn)在緊缺的就是年輕將領(lǐng)。還要加以磨練,長期侵染,方可深諳戎事,獨當一面?!?p> “老愛卿可有中意人選?”
“有!”
“誰?”
“桓溫!”郗鑒寥寥幾語,簡潔而鏗鏘有力。
聽到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成帝心頭一震。
那個人,王導(dǎo)說他黑,郗鑒說他白。不管黑白,能在兩位重臣之間針鋒相對的語氣說出,定有過人之處。
遺憾的是,自己身為帝王,和桓溫相處時日不多,未能親自品鑒,不知哪一方說得更有道理。
成帝轉(zhuǎn)臉看王導(dǎo),神色不言而喻,他知道王導(dǎo)一直對桓溫心存戒心,始終不肯罷休,甚至以新政成敗相要挾。
沒有王導(dǎo)的松動,自己貴為天子,也難以起用桓溫。
王導(dǎo)怎能不知其中之意,咬緊牙關(guān),就是不松口。
“陛下,桓溫身負三條人命,朝廷發(fā)下海捕文書,可至今仍未伏法!”
這種語氣,拒人于千里之外。成帝感覺很無奈,又目視郗鑒,帶有一絲愧疚之意。
“新政諸事,臣不想再贅述。總之,臣為朝廷固守北境,有切膚之痛。若大趙一統(tǒng)北方,兩國一戰(zhàn),如羽箭在弦,朝廷須早作準備。當今之際,須速速啟用新人,一刻也耽擱不得,不要重演臨渴而掘井之覆轍!”
郗鑒不顧及王導(dǎo)的臉面,堅持己見,憤然說出自己的看法。
陶侃幫襯道:“陛下,上次朝會,郗刺史就曾舉薦桓溫,臣也想再次舉薦殷浩,他現(xiàn)在徐州效力,可堪大用。在蕪湖勤王大營時屢獻奇策,和桓溫情同手足,還一道在青徐抗擊過胡虜,頗為難得!”
成帝欣慰不已:“兩位愛卿,朝廷將才青黃不接之憂看來是多余了??矗幌伦泳屯扑]了兩位青年將才,真是朝廷之福?。 ?p> “陛下,不可!”
一聲高呼,響徹殿內(nèi),眾人一片嘩然,循聲望去,是位列末班的國舅庾亮?,F(xiàn)在他的身份,只能坐于末位。
“陛下,臣此次來朝,是有重要案情啟稟。前些日子,宣城又發(fā)生一樁命案……”
成帝心里沒好氣,幾乎是嘲笑著打斷道:“宣城?宣城何時劃歸蕪湖治下了?”
庾亮趕緊解釋道:“陛下,是臣言語不周。是這樣,江播遇刺后,其長子江彪在宣城府中又遇刺身亡,兇手用血跡在墻壁上留下名字,后畏罪而逃。”
大殿上響起嘖嘖之聲,紛紛在猜測,兇手會是誰?
成帝并不關(guān)心江彪的死活,他也在擔(dān)心,但愿兇手不要是他!
“宣城太守王允之懷疑和博望驛站命案有關(guān)聯(lián),特意知會了蕪湖。為查察案情,臣派府內(nèi)捕快拓下驛站字跡,連同那本簿冊前往宣城勘察現(xiàn)場,比對字跡,結(jié)果……”
謎底很快揭曉,朝堂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