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西域墻頭草
匈奴戰(zhàn)爭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西域戰(zhàn)爭,前文說了,西域是夾在中原與匈奴之間的墻頭草,誰強就倒向誰。
西域狹義上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qū)。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qū),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的地區(qū)。
你可以這樣大概的理解,西域就是包括現在的新疆全部,內蒙古的左下部分,還有中亞和俄羅斯的一部分。
漢武帝以前,那里小國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稘h書·西域傳》記載當時已有30余國分布在西域地區(qū),故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
在張騫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國的勢力。漢武帝收復西域后,設置行政機構西域都護府,其管轄范圍則已不只36國,《漢書·西域傳》亦記載在前6年~5年中西域分裂為50余國。
新朝初期,西域諸國以天山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的國家較少,絕大部分分布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這里又分為兩部分,北道和南道,北道在塔里木盆地北緣,更靠近匈奴,受匈奴的影響更大,主要有焉耆、龜茲,姑墨、尉犁、危須、溫宿等國家;南道在塔里木盆地南緣,靠近漢朝,相對匈奴的影響要小一點。主要有:莎車,小宛,精絕,于闐等國。西域諸國語言不一,習俗各異,人口普遍較少,一般為幾千人到兩三萬人,其中龜茲人口最多,有八萬人。
“都護”為西漢派駐西域的最高長官的正式官名。西域都護官秩二千石,相當于內地郡守。其下設副校尉、丞、司馬等屬吏。
西域都護的設置,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加強了民族間的團結和經濟文化交流,標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同時,因其在當地實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西域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此時的都護是但欽,除了管理西域各國,更主要的任務就是提防匈奴,西域就算是歸屬了中央政權,但匈奴的影響依然在。
匈奴在西域也設置了“南將軍”一職,與漢朝的“都護”一職相對應,雙方在國內都說具有西域的行政管理權。負責監(jiān)視西域各國與漢朝邊境地區(qū),伺機插手西域事務,企圖恢復漢武帝之前他們在西域的統治。逮住機會就往西域內部滲透。
西漢時,與西漢有過交集的西域國家主要有:烏孫,與西漢聯軍打匈奴,使匈奴一分為五,匈奴從此走上分裂;烏孫、車師參與了陳湯滅北匈奴的遠征軍;樓蘭,追殺大漢使節(jié),被西漢沖過去爆捧過一頓;大宛,有漢血寶馬就不賣與大漢,也被西漢沖過去爆捧過一頓;莎車,與西漢有和親關系,其小國王是西漢的外孫,被莎車人弄死,這沒得說,西漢沖過去對它就一頓爆捧;總的來看,西域要么是與西漢合作,要么就是被西漢狂捧。
新朝成立初期,匈奴趁機進入了西域的塔里木盆地,西域諸國又開始蠢蠢欲動,搖擺不定。
加之王莽實行新的民族政策,一改漢朝的藩國制,責令新朝周邊各國俯首稱臣,并將他們從國級降到侯級,納入中央的行政管理。這徹底引起了西域各國的不滿,動亂由此開始。
最先表現出來的是車師國王須置離,由王到侯是誰也不情愿,但他不敢直接與新朝抗衡,于是密謀準備投降匈奴。
西域都護但欽得知消息后,火速出兵抓捕了須置離,并將其人頭砍下,整個過程沒遇到太大的抵抗,他希望能殺一儆百,壓制住西域各國反抗的意圖。
他的做法讓車師人十分憤怒,西域各國當時大都是單一民族國家,國王既是政權的首領,也是他們的民族首領。
須置離哥哥狐蘭支害怕但欽對他和王室下手,便率2000軍隊和王室成員趕著牛羊逃到了匈奴。投奔了匈奴單于烏珠留。以往匈奴單于是不會接納歸漢人員的,依照匈奴和漢朝的協定,投降的這部分人員會被遣返回漢朝。
但此時是新朝,王莽實行強硬的民族政策,不和你搞和親和賜金的那套糖果政策,而是在尋找一切的理由準備和匈奴大戰(zhàn)。這段時間單于烏珠留沒有少受新朝的嘲弄,見狐蘭支率部投降,高興的接納了他。關鍵的是沒有按以前的協議遣返這部分“脫漢”人員,現在應該是“脫新”人員。你不是要嘲弄我嗎?我也先惡心你一下。
隨著車師王須置離的被殺和狐蘭支的叛逃,西域諸多國家紛紛開始墻頭草的行動,叛變新朝,投降匈奴,換個主子就可以保全王的稱號,西域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
戰(zhàn)爭的烏云籠罩整個西域,新朝駐西域戊己校尉屬下陳良、韓玄、任商等漢將害怕在戰(zhàn)爭中死去,投了匈奴,南犁汗王南將軍率2000騎兵親自迎接陳良等人。這是戰(zhàn)士的恥辱,更是民族的恥辱。
新朝沒有采取雷霆行動,給西域北道各國造成了一種錯誤的感覺,認為中央政權的力量開始減弱,對西域即將失控,大家開始明里暗里的和匈奴聯系,并且開始互相攻伐,爭相擴大自己的地盤。
匈奴也借此時機,大舉滲透,逐漸滲透至西域內部,與焉耆國合謀,在南將軍的指揮下試圖入侵車師國,車師國國王剛被但欽斬殺,大部分的王室成員又在狐蘭支的帶領下投降了匈奴,打著迎狐蘭支回國的旗號,吞并車師國,借此震懾西域諸國。
西域都護但欽在匈奴發(fā)兵前就得知了這一軍情,立即通報駐守車師的戊部尉郭欽,令其加強戒備,嚴防來犯的匈奴。郭欽隨即上書稱自己之前曾遭遇反叛,兵力單薄,面對匈奴入侵會孤立無援,希望大都護派兵馳援。
或許是因為兵力不足,或許是認為匈奴不敢出兵,也有可能無暇顧及車師,王莽并沒有派兵出征,最后匈奴南將軍率聯軍滅了車師、龜茲兩國,盡殺男子,車師國新任國王被殺,王子出逃。
此役過后,西域諸國大為震動,知新朝已無力庇佑,諸多小國或是依附于匈奴,不愿臣服者則舉國遷徙他地,要么往西,要么就內附,以避戰(zhàn)火。匈奴、焉耆也憑此一役探知新朝在西域已式微,遂更加肆無忌憚。西域各國在匈奴的挑唆下也開始對新朝統治蠢蠢欲動,意欲叛變。
墻頭草開始倒向了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