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羊父親‘學(xué)成’歸來后,第一件事便是給自家大門換了一套像樣的款式,因為先前的大門太過古板,換套新式大門,自然就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于是,冥冥之中,這一套新式大門,便成了后來隔絕未羊與世界聯(lián)系的唯一禍?zhǔn)住?p> 這一切都?xì)w因于未羊父親和未羊母親。
未羊父親做大門的目很明確,因為他想:一來大門象征了一家人的門面;二來呢,也還可以起到一些宣傳的效果。
未家村人一看到未羊家漂亮的大木門,就一定會詢問是哪個巧木匠做的,未羊就會自豪地說,“是爬爬,爬爬?!比缓?,大家就會相繼地找上門去,叫未羊父親給他們挨家挨戶做。
這種例子在當(dāng)時的未家村屢見不鮮。
話又說回來了,未羊父親有了這門手藝,他就可以幫著未家村人做木活兒,然后,多少可以從中賺點(diǎn)小錢,對于窮困潦倒的他,不用說,這時候整個人就要精神的多,養(yǎng)家糊口便也不在話下了。
會一門手藝的好處還不止這些。
未羊父親手里一旦有了錢,那么,未羊母親也就不至于再說他沒本事,老實人一個,亦或者,嘲諷他瓜娃子云云。
然而,故事往往最開始都會被人們想得完美無暇,如同一個飽滿的夢。
豈料,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故事,一經(jīng)殘酷的現(xiàn)實的一連串的去斤撥量,剩下的類似骨頭的東西,便才是故事最真實的部分。
未羊父親的故事,便是這樣一個故事。
在未羊還不太懂事,或者說,還在牙牙學(xué)語的這個時候,做木活兒的人家并不算多。
此外,未羊父親在未家村,可是出了名的大老實人,因此,未家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瞧不起他,請未羊父親給他們做木活時,幾乎都舍不得花一分一文,因為他們看的是人,而不是手藝,就好比,一條狗,他們看的是狗主人,而不是狗本身。
一開始,未羊父親被自己的嫡親哥哥未骉叫去做木活兒。
鑒于剛開始的練手期,未羊父親只做簡單的日常家居,比如一根搟面杖,一個蒸籠的框,一塊切菜的案板,一個吃飯的小馬凳之類。
未羊父親自知自己學(xué)藝不精,那時也不敢擅自夸大一毫一厘,免得惹人齒笑。而且,他也深知那樣不僅會褻瀆了作為藝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同時,也會丟了他師傅的臉。
他給嫡親哥哥未骉做好一個簡易的搟面杖后,就會被留下來吃頓午飯,或者,等到晚上吃個晚飯。
回家時,再不忘給自己的兒子揣一些細(xì)面饅頭。
有時也會帶一些其他東西,比如,剩余的肉湯,比如,瓜子核桃之類。
當(dāng)然,未骉有時也會慷慨地送未羊父親一截廢木頭,因為他知道他總有辦法把它變廢為寶。
有時嫡系親屬們發(fā)現(xiàn)未羊父親做的搟面杖既結(jié)實,又耐用,而且也頗為精巧。
于是他們就會隔三差五地登門,叫他個給他們做個小馬凳之類,因為像木活兒這種事,一旦有個先例,往后那些嫡系親屬們便會順理成章地上門請求,畢竟,說來道去,都是因為擔(dān)怕傷感情。
而且,未羊父親本人也知道,滴親之間的關(guān)系的重要性——抬頭不見低頭見,于是每每都不好當(dāng)面拒絕,也不好利用什么借口來婉謝,因為他本人就很老實,他的舌頭僵硬得如同一塊鐵。
他知道很多人情世故,卻不懂得如何變通,因此,常常被未羊母親罵作大老實人,就不足為怪了。
他總是隨叫隨到,硬著頭皮也會跑去給他們一家一家做好。然后呢,自然就會留下來蹭一頓飯,再給未羊帶點(diǎn)零碎的吃食。
就這樣,未羊父親有段時間,幾乎一天都不得消停,剛把這家的小馬凳做完,飯都還沒來得及吃,就又被其他嫡親叫走了。
一天到晚,竟把自己忙的暈頭轉(zhuǎn)向的。
吃飽很舒服
本書為現(xiàn)實類題材的兒童作品,沒有系統(tǒng),沒有穿越,有的是有趣的生活日常,以及精彩的經(jīng)歷。 本書主要描寫一個聾啞人的勵志故事,側(cè)重描寫聾啞人的生活境況,以及不同于常人的東西。 本書已參加兒童征文,喜歡的大大們就收藏,就給予作者支持,給予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