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傳入中國被老百姓接受時,無數(shù)僧人甘愿冒被沙漠覆蓋,被大雪淹沒,被大海吞噬的生命風險,為中原大地去那西域求取真經(jīng)。而求來的梵本佛經(jīng),卻沒能被中原大地所吸收,轉(zhuǎn)而束之高閣。
鳩摩羅什,七歲出家,十二歲登壇講法,二十一歲為龜茲國國師,引得前秦來奪,而西域組聯(lián)軍保護失敗,鳩摩羅什被擄涼州。在涼州,鳩摩羅什被逼騎憨牛,駕烈馬,甚至娶親。整整十七年,鳩摩羅什被歲月的風沙打磨成一位真正學貫中西,佛學造詣高深的涼州老僧。
同樣的歷史再次上演,后秦奪涼州,得鳩摩羅什。后秦主為鳩摩羅什在長安造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譯經(jīng)場,并以國家的最高禮遇等待著鳩摩羅什的到來。
譯經(jīng)場內(nèi)鳩摩羅什手持佛經(jīng),看著梵文,流暢優(yōu)美的漢語譯文便脫口而出,使佛經(jīng)不再晦澀難懂,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國佛教兩百余年的問題。
短短不到十年時間,便為后世中國留下三十多部近三百卷漢譯佛經(jīng),從此奠定中國大乘佛教的基礎(chǔ),使佛教真正在中原大地上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