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明道
函谷關(guān)官衙之中,尹喜脫了鎧甲,身穿一襲寬大的衣物,隨意的跪坐在案幾旁,點著一盞油燈,手拿一卷道德經(jīng)仔細(xì)地研讀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p>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p>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p>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尹喜慢慢的讀著。
并且隨著理解的深入,尹喜周身慢慢生出一道道玄妙的氣機(jī),就如同天地的本源,尹喜進(jìn)入了道的領(lǐng)域。
如今的他對外界的聲音逐漸沒了感覺,全身心的進(jìn)入了“道”的世界。
他進(jìn)入了“道”的世界,世界的規(guī)則開始在他面前顯現(xiàn),日月星辰在他面前演化。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誰之子;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一道沒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聲音在他的大腦中響起,如同洪呂大鐘振聾發(fā)聵。
尹喜突然之間,明白了老子口中的“道”。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風(fēng)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tǒng)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過而變之、亙古不變。
尹喜放下書簡,起身來到門外的城墻之上,迎著冷風(fēng),向遠(yuǎn)方望去,衣袍迎風(fēng)而動頓生離塵脫俗,飄飄欲仙之感。
啟明星閃耀,一道金光從天而降,尹喜突然之間仿佛知道了自己的道。
道是一切,一切是道。
宇宙、天地、萬物、人類,無處非道之所在,大道”之大,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但是無所不在。身為萬物之靈長,應(yīng)當(dāng)知道、明道、得道、守道。得道不失,乃可“長存”。
而他尹喜的“道”便是傳道,把“道”傳給所有人。
當(dāng)?shù)篱T大興,便是他尹喜得道之時。
“哈哈哈~”
尹喜大喜,蹉跎了半輩子,一朝明道,頓生豪邁之感。
周身“能級”迅速提高,只在須臾之間,尹喜便達(dá)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境界。
………………
就在尹喜明道突破之時,盤坐在木床之上的王閉著眼睛不眠,而是默默的在心中想著,如何度過接下里的日子。
可就在這時,王奐仿佛感受到了什么。猛地睜開了眼睛。
那一雙明亮的眼睛仿佛穿過了木門,透過村莊一直看到了函谷關(guān)上,看到了那一道飄飄欲仙的身影。
王奐很是驚訝,尹喜不虧為道教祖師,一朝明道便入“天人合一”之妙境。
感受著尹喜體內(nèi)蓬勃的力量和周身環(huán)繞的道則,王奐不禁感嘆這方世界果然神奇。
如今的尹喜除了在法力上比不上他,在境界上已經(jīng)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他。
看著環(huán)繞在尹喜周身的道則,王奐很是羨慕,從此以后尹喜就算在這方天道的“可培養(yǎng)名單”上掛了名,修練就會像喝水般簡單,一直到這方世界所能達(dá)到的巔峰才會停下。
看到這一幕,王奐不禁想像起來,有著尹喜之師之稱的老子又會是怎樣的境界。
王奐雖然法力高深,但是在境界上其實很低,他連最低級的羅漢果位都還沒有證得。
和老子、尹喜這群已經(jīng)開始觸碰這方世界本源的人物肯定不能比。
別人是池塘里的真龍,而他是大海里的蝦米,離開了大海他什么也不是,除了體量大一點之外,但是要是把這些真龍放入大海,那可真就是“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fēng)云變化龍?!?p> 雖說這方世界等級低,導(dǎo)致道則不健全,缺失了很多,如同輪回之道等等,但是道都是一樣的,不管你是大千世界還是小世界,因為所有世界都當(dāng)神于鴻蒙混沌之中。
只要把這些“真龍”放入大海,他們自身領(lǐng)悟的道立馬就能與大世界的道相呼應(yīng),接引天地靈氣灌頂,到時候一日破境直達(dá)巔峰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這也是這些人物悲哀的地方,池塘里的生物想跳出池塘幾乎不可能。
而王奐則是從高級的世界來的,所以一身修為當(dāng)然比這里的人高。
但是他的境界低到了讓人發(fā)指的地步,這里的境界不是說他修為上的境界,而是指對道的領(lǐng)悟,對佛法的領(lǐng)悟。
說起來可笑,他現(xiàn)在的這一身修為還不是他自己修來的,而是憑借著妖丹里的力量。
王奐撤了法力,收回了目光。
看著月光不經(jīng)思考。
“我的道,到底是什么?”
王奐是修佛的,修佛是為了證得果位脫離輪回之苦。王奐當(dāng)然也是這么做的,成佛做祖一直就是他的目標(biāo)。
佛教果位從低到高分為三種,阿羅漢、菩薩、佛陀。
大乘佛教認(rèn)為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個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佛。
可是也沒個具體的方法,實在是不知道怎么去修。
但是大多數(shù)修行者都認(rèn)為應(yīng)該懲惡揚善,造福眾生,認(rèn)為這樣終有一日便能證的果位。
可是若是如此,那果位到底是個什么東西,是精神達(dá)到某種高度后的稱呼,還是“道則”具化后的結(jié)果。
王奐突然沒有了修練的方向,感覺前途一片迷茫。
這也就是為什么人們都說不要好高騖遠(yuǎn)的原因,知道的多了反而會迷了心智,如今看到尹喜身懷道則,他一時之間懵逼了,這么弱都能證的“果位”。
“看來和境界高的人待在一起也不是什么好事!”王奐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