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遮山在良渚的西北面,山上盛產(chǎn)毛竹,竹海波濤,風(fēng)景秀麗,軼事頗多。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清君側(cè),發(fā)動政變,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朱允炆一行九人逃脫南行,便是先逃到了大遮山,隱居多時。
朱允炆幾人韜光隱晦,削發(fā)為僧,就在山中寺廟修行,而其中有一人名程濟,原為翰林院編修,則為了安全起見,假扮道士,住在大遮山頂?shù)摹叭合捎^”,為落難的廢帝把守后路。
朱允炆雖已為僧,但修行為假逃難為真,日子著實不好過,天天擔(dān)心自己叔叔的追殺。心中惶惶,他在寺內(nèi)種了一株丹桂,又倒插了一株牡丹,意為“本末倒置”,表達自己的憤懣。然而這些都是美好愿望,朱允炆知道自己已經(jīng)不可能再返回那個朝堂。
大遮山半山腰處有一巨大巖石,平坦如臺,東為東尖峰峭壁,臺下則是懸崖,程濟偶爾下山,就會和朱允炆在此對弈,順便密商一些要事,但這樣也只是稍稍安慰一下朱允炆罷了。
時日一久,朱允炆苦悶之情難以自制,一日便在石臺對弈時情緒失控默然流淚,卻也不說心中郁悶,只是絮絮叨叨,說是好久沒有吃到肉食了。
逃難為僧,怎么可能吃到肉食,只是對自身遭遇的嘲笑而已,程濟自然聽得懂,卻還是讓自己認定的君上明日前往群仙觀,怎么也不能讓昔日的皇上如此難堪。
為此程濟冒險下山問農(nóng)家買了一只雞,第二日他親自煮水拔毛,也沒什么佐料,就只能架火細細蒸煮,期間朱允炆自是在觀內(nèi)閑逛,無事發(fā)生。
一切完畢,正當(dāng)程濟要從鍋中取雞之時,觀外卻傳來驚呼,原來是一同逃難來的監(jiān)察御史葉希賢在山下探聽來了消息,說是有一孟姓將軍奉命在錢塘縣搜捕廢帝,急急趕來稟報,這可把剛剛還在閑逛的朱允炆嚇得不輕,才驚呼出聲。
程濟手中剛煮熟的雞也被朱允炆的這聲驚呼嚇到了地上,這時也顧不得雞了,他趕忙出去查看情況,得知事由,程濟卻并不慌張,他深知孟將軍忠義,即使真的找到山上來,也不會加害自己這些人。
程濟安撫了一番,朱允炆驚嚇過度竟有些餓了,肚子開始咕咕叫,程濟這時才想起來剛煮好的雞被自己扔在地上了,雖然確實有些污損,但現(xiàn)在自己這些人也不會講究,便用觀內(nèi)山泉水仔細清洗,切好了分吃。
沒想到,這樣處理以后的雞皮脆肉嫩,格外好吃,幾人吃罷也莫名心安了不少。
后來孟將軍果然探聽到了廢帝一行人的蹤跡,不過在忠義和皇命之間他難以抉擇,最終選擇了拔劍自刎,殺身成仁。
這件事后,朱允炆心中更是不安,便與程濟商量不再停留此地,幾人很快就繼續(xù)南下,后來他們有出現(xiàn)在閩南,甚至有傳言去往了南洋。
后世良渚地區(qū)的白切雞吃法,也不知道是不是來源于這次機緣巧合的山泉洗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