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理想機器

第七十三章 建模大賽

理想機器 我是玩家 2171 2021-10-21 23:54:27

  就在這個時候,陸海收到了學校的通知,建模大賽快要開始了,讓他進入小組進行磨合準備參加比賽。

  陸海所在的小組早就組建好了,平時也有做一些練習,還有老師參與,陸海的位置一直有一個計算機系的老師作為替代。

  現(xiàn)在離正式的比賽已經(jīng)沒剩下多久了,陸海就需要進來參與一下,讓小組的人互相熟悉一下。

  因為之前已經(jīng)答應了學校,所以陸海也沒有推辭。

  參加比賽的小組一般都是三個人一組,通常是一個數(shù)學系的分析題目,一個計算機系的進行建模,另外還有一個負責論文整理和答辯。

  陸海這個小組,學校為了能夠拿到名次,特意找了兩個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組隊,一個是數(shù)學系的王學林,另一個是計算機系的李詩雨。

  王學林的成績非常不錯,雖然沒有像陸海那么強,但他也有免修了不少科目,也先修了一些科目,在數(shù)學方面的成績還是非常不錯的,對于課題的數(shù)學分析方面做得還是不錯的。

  李詩雨則是計算機天才,她本人在計算機方面有不少成績,設計了不少實用的程序,像是學校的選修課軟件就是她設計的,還是學校校內(nèi)論壇的技術管理員。

  本來他們兩個配合也還不錯的,不過學校覺得陸海能力更強,覺得強強聯(lián)手,這一次學校至少能拿個省級名次回來。

  因為之前組隊的時候已經(jīng)有了準備,所以陸海的加入對另外兩個同學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大家只是進行了一些配合上的調整。不過,陸海經(jīng)過機器人設計和幾個大軟件的開發(fā),經(jīng)驗十分豐富。

  他一進組,兩個同學立刻就感覺不一樣了,之前和他們配合的是老師,兩個人還能發(fā)揮出不同領域的作用?,F(xiàn)在陸海一加進來,一個頂兩個,陸海因為涉及的領域比較廣,這兩個方面都能打。

  數(shù)學分析上不比王學林差,計算機建模上更是遠遠吊打李詩雨。一時間,兩個同學都感覺自己都是陸海身上的掛件,抱著陸海就可以起飛了。

  也因為如此,陸海和他們的磨合非常輕松,基本上可以說是陸海一個人就可以把整個事搞定了。不過,有可以使喚的人,陸海自然也不會放過。他總是把題目分析出大概的方向和框架,把細節(jié)交給王學林去做,然后建模方面也是如此,他把框架也設定好,大概的流程圖也畫了一下,剩下的就交給李詩雨去補充。

  兩個人也樂得配合,從整體上來說,他們本來實力也就是省級參賽選手強上一點點,原來參賽就差不多拿個末尾的獎就差不多了。現(xiàn)在有了陸海這個領頭羊,頓時覺得全國級別獎項都可以考慮了,而自己要做的就是配合就可以了。

  陸海只要把大概的弄好,剩下的就是寫論文了,之后再整理一下,如果沒有什么問題,就由他進行答辯。

  建模比賽雖然有分省級和國級的獎勵,其實也就只有一場比賽,最好的可以拿到國級的獎勵,接下來的一些可以拿到省級的獎勵,主要是為了鼓勵學校多派學生參與,雖然有些省份的學生相對偏差,但至少一些省級的榮譽還是有機會拿到的。

  建模比賽的時間是持續(xù)三天,參賽的學生要在一個封閉的賽場內(nèi),從比賽官方給出的幾組題目中選擇一個,進行數(shù)學分析和計算機建模,最后寫成論文進行專家答辯。

  很快就到了比賽當天,陸海幾人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賽場。

  題目很快就發(fā)下來了,這一次只有兩個題目。

  第一個題目是空間站的軌道連接的設計和控制,另一個題目是設計一個自動化機器人,要求可以完成自動尋物和搬運。

  兩個題目看起來都很難,特別是第一個,不僅僅是數(shù)學和計算機的內(nèi)容了,還涉及到了物理方面的一些知識,如果沒有物理知識儲備的話,可能連數(shù)學分析都做不出來。

  至于第二個題目,對于其他的參賽者來說,可能有些麻煩,但對于已經(jīng)設計過幾十種機器人的陸海來說,完全沒有什么難度。

  比賽開始,各個隊伍都有三十分鐘的時間來進得選題。如果保守選擇的話,陸海選擇第二題會比較有把握,至少拿個國家級的獎項是沒有問題了,不過如果想拿最高的特等獎,陸海覺得比賽官方可能更看重第一題。

  這可能跟現(xiàn)在的國家研究的方向相關,機器人領域民間科學家很多都有涉及,所以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就看各自的特色了。而空間站的東西則是航空技術,這方面通常也只有國家才能組織,才有能力進行研究。

  陸海稍微考慮了一下,就選擇了第一題。選擇第二題就是把自己以前做的東西拿出來整理一下而已,但選擇第一題就有一點挑戰(zhàn)了。

  陸海覺得自己以后也需要建立一些空間站,不如就趁這個機會把這個分析和設計給做了。

  因為陸海是隊長,所以選題是由他來做的。他選完題目,王學林和李詩雨就傻了,因為他們知識能力的限制,如果他們來選擇的話,也只能選擇第二題。

  不過沒有關系,反正先出手的還是陸海。和平時的訓練一樣,陸海把數(shù)學分析先做了,然后再把程序的框架也設定了,之后就由他們兩個慢慢補充了。趁這個時間,陸海就開始寫論文了。

  不得不說陸海經(jīng)過基地的大量實驗,現(xiàn)在來做這種題目就非常容易了。其他的參賽選手,第一天能進行數(shù)學分析就差不多了,至于論文,通常要到第三天才開始寫。

  而陸海和他們不一樣,他一個人就可以把整個事情都做了,當數(shù)學分析的框架完成時,整個項目的東西也都在他心里了。

  王學林和李詩雨雖然水平有限,但在陸海已經(jīng)做好分析的情況下,兩個人只要再細化就可以了,這樣就跟在學校完成老師的作業(yè)一樣,考的不過是他們的專業(yè)知識內(nèi)容而已。這對于他們兩人來說,根本沒有什么問題。

  就在比賽第二天的結束的時候,王學林和李詩雨就完成了各自的任務,而陸海也完成了論文的寫作。然后大家在測試檢查了一番之后,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就提交了。

  而這個時候,有些參賽的隊伍還沒有完成論文,陸海他們直接領先了別人一天。接下來就是等待評選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