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馮太師要頭疼的家事了,慣子如溺子。我也勸過他的?!碧侍罂聪蛞慌阅サ霉饬恋奈荷蟹接R,似乎在看鏡子和鏡子里倒映出的竹簾,目露一點狡黠的光亮。
她接著說,“如果他改了主意,想續(xù)娶一位出身高貴的妻子,我倒是可以替他想一想。”
貴族男人也笑了,笑得和這里的貴族如出一轍,忍俊不禁。
太師馮熙形貌昳麗,風采神態(tài)清秀明達,是北魏出了名的偉岸丈夫,有君子如玉端方的謙遜風度。
馮太師的孩子們在儀容風度上都像了他。而那一刻的丹蔻,幾乎要被太皇太后給迷住了。
所以,她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鏡子反射陽光而來的幻象,她看到中年貴族男人眼底一絲幾乎不可察的渴慕。
他喜歡太皇太后。其實在魏宮宮廷,關(guān)于太皇太后馮氏的傳聞從未間斷。
就像她當年在魏宮宮廷,養(yǎng)在深宮人未識,也能讓先文成皇帝一見就留意。
后來,便去了文成皇帝身邊。
現(xiàn)在也可以說他們是“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自小就養(yǎng)在魏宮的遼西馮氏貴女,一開始就是皇后的可能人選。
但毋庸置疑,太皇太后馮氏曾是魏宮十年里最出名的美人,十六歲就被文成皇帝冊封為中宮皇后。
名正言順。
而現(xiàn)在,則是丹蔻身前太師府的二小姐,昭儀馮氏。
因為這樣近乎傳奇的一見傾帝心:
他們紛傳,三年前大選之前,魏天子就見過馮家的二小姐,說是“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實則是夸“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而這一次,京都北郊的大閱,魏天子再一次見到了馮家的二小姐……接下來的說法,便不乏民間戲說調(diào)侃。
或者一開始就是。
馮家的二小姐要去朝廷做官了,北魏第一女官,說是過五關(guān)斬六將……壓得兵部的將門虎子都沒話說了。他們說,“‘曹沖稱象’的典故聽說過嗎,洛陽城外夜里行船吃的水位她都知道。魏天子大概也聽說了。”
三國時期的曹沖,留在史書上最深的印記,莫過于五六歲的孩童,知識和判斷能力如同一個成年人。
以早慧聞名。話說,有一次,三國東吳的孫權(quán)命人送來一頭巨象。
曹魏眾臣圍著時年尚屬稀罕物的大象看,嘖嘖稱奇。
曹操想知道這頭象的重量,詢問大臣,但他們一時都想不到稱象的法子。
當時的度量衡,還不能稱量大象的重量。
曹操回到家中,提及此事,他的兒子曹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物品,稱量一下這些物品的重量,就能知道了?!?p> 曹操聽了茅塞頓開,馬上命人照著這個法子去做,得到了大象的重量。
他很高興,對自己兒子的聰慧也有所驚嘆。這就是“曹沖稱象”的故事?!安軟_稱象”的故事也反映了這里的人,務(wù)實致用,他們欣賞能夠解決問題的人。
而非制造問題。
“曹沖稱象”,這個用船舶的浮力稱重的可行的簡易法子,運糧船上是經(jīng)常需要用到的。
古代官家的運糧船,都有吃水線,多是大型船舶。他們是用小船將岸邊的糧草送抵大船。
所以,走水路運送糧草,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就是航線水深不夠,運糧船擱淺,以至誤了運送糧草的期限。
或者說,因此而來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時的京杭大運河,以及南北朝隋唐興起的漕運。
漕運,指中國古代歷代封建王朝將征自田賦的部分糧食,經(jīng)水路解往京師或其他指定地點的運輸方式。
這種被運輸?shù)募Z食稱漕糧。漕運并不是只走水路這一種,方式有河運、水陸遞運和海運三種。
水路不通處輔以陸運,多用車載(山路或用人畜馱運),故漕運又合稱“轉(zhuǎn)漕”或“漕輦”。運送糧食的目的是供宮廷消費、百官俸祿、軍餉支付和民食調(diào)劑。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大運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jīng)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開鑿到現(xiàn)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在大運河2500多年的歷史中,京杭大運河北京段的漕運史,便繪畫了一副“樓船密布齊向京,京杭一脈通古今”的盛況。
言歸正傳。他們相信,馮家的二小姐和稱象的曹沖一樣聰明過人,和兵部其他將門虎子以沙堆推演運糧的槽河水道。
兵部出題的考官們看了所有人的答案。而這個驗證的思路又是如此簡單,運糧的漕河水道是實際存在的,糧草和運糧船,他們也有。
就像曹操命人照著曹沖的法子稱量大象一樣,他們也命人在那個河段,照著這些法子去做。
然后,曹操得到了大象的重量,他們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尚械?,留中。
這是一輪沒有爭議的篩選。然后,再從留中的答案里,挑選現(xiàn)實可行且反饋良好的。因為馮家的二小姐甚至留意到了夜里行船的吃水線,所以,她的答案事后被評價為優(yōu)等。
所以,是她拔了頭籌,做了朝廷第一個五品女官。
是兵部,也是北魏朝廷。
說是加試了,不然傳出來怎么說她是“過五關(guān)斬六將”。所以他們相信,魏天子也是知道的。
他們說,“大閱,知道是什么嗎?那一天,魏天子去西郊求了雨,又去了北郊檢閱三軍,大閱兵啊。先文獻皇帝做了太上皇帝,還帶著魏天子去過的。”
又說,“這種大閱,實則是朝賀天子?!?p> 相傳夏商就是“諸侯歲朝”,各地諸侯每年到京城朝見一次。到了周朝,周禮出了名呵,說是分封在各地的諸侯要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jié)定期去朝見周天子。
秦漢以后,就有了朝堂,直接要上朝了。
歷代天子都是黎明接見朝廷大臣,朝臣雞鳴前就要動身,整飭朝服,在四更前要騎馬到宮城侯朝。
因為當時天還黑著,所以馬前都用長柄揭起一截紙糊的燈籠,燈籠上面寫著官位,使巡夜禁軍知道自己的身份。
到四鼓時,宮城開啟禁門,百官相繞,聚首宮城,稱為“火城”。
宰相最后到達,“火城”就滅燭,這時大概已經(jīng)雞鳴,曙色初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