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魏宮蓮

【004】御賜太師府

魏宮蓮 紅豆八寶飯 4324 2023-01-11 19:29:51

  北魏皇興三年六月辛未日(公元469年6月27日),年僅三歲的皇長子拓跋宏被冊立為皇太子,賜下太師府邸。

  五朝外戚,清貴馮家。小丫鬟冬至記得自己當(dāng)日進府,也是擠破了頭的。

  可惜這等人家并不常買人進府。管家豎起兩根手指:“太師發(fā)話,只有兩次。”

  據(jù)他說,搬進這座太師府前,馮太師一家原是住在郡王府,再之前則是公主府,跟宮里如出一轍:

  規(guī)矩大,要求嚴(yán),下人也是有機會識字明理讀書的。

  再往深里說,那就是北朝南馮的北燕王宮,漢人宮里的規(guī)矩因兩漢魏晉的門閥士族而家世清貴。

  一直生活在這片廣袤土地上的漢人以“衣冠上國,禮儀之邦”自詡,有高尚的道德準(zhǔn)則、完整的禮儀規(guī)范、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和源遠(yuǎn)流長、光輝燦爛的文化。

  確實讓蜂擁而至的胡人為之駐足,沉吟。據(jù)《禮記》記載:“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币虼?,太師府進府下人的第一課即是“正衣冠”。

  源自南朝的宮廷。

  古人認(rèn)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毙⊙诀叨粮逻M府的下人,正衣冠,然后,“衣冠整齊”地排著隊到府廳前集合。

  管事的一眼掃過,然后才領(lǐng)著他們進入前廳。

  “跪?!惫苁碌拿?。

  前一排剛起身走。小丫鬟冬至跪下,抬頭,挺直后背,收肘,手合叩于腹。

  無聲無息,毫不拖泥帶水。

  “興。”管事的手拿戒尺,看了過去。

  冬至低下頭,站起來,春筍般筆而迅捷,隨即雙足合攏,卻從容如眼觀鼻,鼻觀心。

  靜若山川,有臨淵的涵養(yǎng)。

  正衣冠,端儀容,爾后識字明理。冬至一進府就來了家廟,而那時誰也不知道,魏宮冊封的妙蓮真人會住進來。

  說是禮佛之人,當(dāng)以慈悲為懷,既然來了家廟,她們就可以翻看書卷。

  妙蓮真人發(fā)了話,她們也就開卷有益,沒事就要勤拂拭。而太師府的家廟更像是縮小的京都大寺,更難得的是,藏書破萬卷。

  居中的木質(zhì)塔樓放著祖宗牌位,四周由廊廡門殿圍成方形庭院的布局。

  木塔高三層,基礎(chǔ)由夯土筑成,約三十丈見方,上有包砌青石的臺基,與塔樓一側(cè)的僧房樓觀自圍成小院,周邊石欄桿內(nèi)亦鋪木板。

  北面屋里全是書,曬書的時候能攤開一院。

  琳瑯滿目。

  這一日又輪到冬至清掃小院。她跪著擦拭相連廊間的木板,清掃了院里風(fēng)吹進來的落葉,青石上灑了水,凈了手,輕輕推門走進去。

  自書架上拿起一卷書,吹去并不存在的浮塵,接著上次做記號的地方看。

  東漢末年,天災(zāi)人禍,于公元184年爆發(fā)黃巾之亂。而后,朝廷因內(nèi)亂被軍閥董卓控制,各地勢力舉兵反抗董卓。

  公元190年,董卓挾持朝廷遷都,地方州牧紛紛劃地一方。自此,地方割據(jù),天下分裂。

  董卓最后被呂布和王允設(shè)計刺殺,長安最后被李傕占領(lǐng)。漢獻帝趁機東逃,于公元196年被曹操迎到許昌,改元建安。

  曹操采納“奉天子以令不臣”(俗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策,擊敗多股勢力,于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zhàn)擊敗袁紹,至公元208年時,大致掌控了中國北方。

  然后,曹操于該年冬季的赤壁之戰(zhàn)中,被孫權(quán)和劉備聯(lián)軍擊敗,形成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降漢獻帝為王爵,禮待漢室。立國號為魏,史稱曹魏。

  曹丕是為魏文帝,并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至此,東漢滅亡,歷史正式進入三國時期。

  公元221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亦稱帝,國號續(xù)為漢,史稱蜀漢。

  劉備與孫權(quán)在赤壁之戰(zhàn)后,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雙方多次發(fā)生糾紛與戰(zhàn)爭,最后劉備在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戰(zhàn)失敗,孫權(quán)獲得荊州絕大部分。

  劉備于公元223年病死。輔佐其子劉禪的丞相諸葛亮,于同年再與孫權(quán)恢復(fù)同盟。

  據(jù)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quán)至公元229年才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或者東吳。

  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里,司馬氏日漸崛起。

  公元263年,曹魏司馬昭發(fā)動魏滅蜀之戰(zhàn),蜀漢亡。

  公元265年,司馬昭死,其子司馬炎襲晉王位。

  同年,廢曹魏元帝曹奐,稱帝,立國號為晉。是為晉武帝。追封其父司馬炎為太祖文皇帝。

  晉武帝即位后,于公元280年滅東吳,結(jié)束了三國時代,統(tǒng)一全國,改元太康。史稱西晉。

  統(tǒng)一后的西晉,社會經(jīng)濟得到了較快的恢復(fù)和發(fā)展。太康元年到九年(公元280年~289年),是西晉比較繁榮的時期。

  民和俗靜,家給人足,出現(xiàn)了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升平景象。史稱“太康之治”。

  歷時十年。接下來,西晉因諸王爭權(quán),而陷入動亂,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西晉八王之亂后,元氣大傷。地方再次出現(xiàn)割據(jù)勢力,諸民族乘機內(nèi)遷。

  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亂中原。中原百姓與世族躲避戰(zhàn)火,開始南渡。

  西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陽。公元313年,晉憨帝遷都長安。

  公元316年,長安被五胡攻克,西晉王朝自此滅亡。史稱“永嘉之亂”。

  “永嘉之亂”致使中國再次走向分裂:

  中國北部進入戰(zhàn)亂不休的五胡十六國;南方則建立起東晉政權(quán),也是個與當(dāng)?shù)厝诤虾椭亟ū狈郊覉@的過程,史稱“永嘉南渡”。

  又叫,衣冠南渡。

  公元307年,晉宗室瑯琊王司馬睿渡江至建鄴。晉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漸南移江東。王導(dǎo)等人采取鎮(zhèn)之以靜策略,穩(wěn)定局勢。

  中原的世族,官員及平民百姓陸續(xù)南遷,形成中國北方僑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公元316年,西晉滅亡。

  次年,公元317年,瑯邪王司馬睿于建康稱帝,改元太興,東晉建立。

  一開始的東晉,也如南北方風(fēng)起云涌浪潮里的一葉小舟,似乎隨時會被傾覆。

  和五胡十六國的北魏差不多,并不凸顯。似乎隨時會被渡江的胡人政權(quán)覆滅。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zhàn),被視作偏安一隅的南渡中原人強勢崛起。

  東晉,分崩離析的前秦國和因此重建的北方政權(quán),開始將視線投向長江以南。

  當(dāng)時,長江以北的前秦天王苻堅正是勢力強盛之際,多次侵?jǐn)_東晉邊境。

  前秦,東晉十六國時期的政權(quán)之一。公元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據(jù)關(guān)中,稱三秦王,因其所據(jù)為戰(zhàn)國時秦國故地,故以此立國號。

  東晉于是下令征召能夠抵御外患的良將。謝安任人不避親,推薦了侄子謝玄。

  公元377年,東晉拜謝玄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lǐng)廣陵相,監(jiān)江北諸軍事。謝玄領(lǐng)命,于任上廣募勇士,組建訓(xùn)練軍隊。

  謝玄以劉牢之為參軍,常領(lǐng)精銳為前鋒,戰(zhàn)無不捷,號北府兵。而公元383年,前秦傳到國主苻堅,已近一統(tǒng)北方。

  為一統(tǒng)南北朝,與東晉一戰(zhàn)。

  公元383年,淝水之戰(zhàn),此戰(zhàn)雙方分別是,地處北方的前秦與身在南方的東晉。

  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以少勝多,憑借淝水之戰(zhàn)奠定勝局。謝玄等將領(lǐng)乘勝追擊,劉牢之一度追到鄴。

  北府軍以此一戰(zhàn),史上留名,東晉趁機將勢力推進黃河流域。而此戰(zhàn)致使前秦崩解,四分五裂,引發(fā)了北方軍事和政治格局的變化,乃至南朝政局變動。

  寒門出身的劉裕,投身北府軍中,此時正在劉牢之麾下。諸將熠熠,并不引人矚目。

  但這一刻的東晉,一掃西晉的頹唐,逆勢而上。甚至讓人相信,他們可能光復(fù)失地,重整河山。

  與此同時的北方,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帝國崩塌。國中大亂,原先被前秦統(tǒng)一的各部族政權(quán)紛紛復(fù)國,北方重陷分裂。

  后秦、后燕、后涼三個主要政權(quán)在前秦政權(quán)瓦解后出現(xiàn)在北方。

  同時,大大小小的部族政權(quán),收集舊部而重立。原本并不起眼的鮮卑人拓跋部,也趁勢而起。

  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稱魏王。

  公元398年六月,正式定國號魏,史稱北魏。同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稱帝。

  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太武皇帝拓跋燾基本統(tǒng)一北方。

  東晉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宋公劉裕廢晉恭帝,建立劉宋,東晉滅亡。

  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這一段政權(quán)更迭頻繁的亂世。

  南人北上,北人南渡,也有更北方的北人南下,四方云動,群雄逐鹿中原,被后世稱為三國兩晉南北朝,又稱魏晉南北朝。

  由于割據(jù)和戰(zhàn)爭,分裂又融合,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受到特別的影響。其突出表現(xiàn)是玄學(xué)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等外來文化羼入(流入)。

  小丫鬟冬至擱筆,有些明白,守門的魏婆子說的小姐身邊的丫鬟就是“如小姐”,守著家廟,也能“如小姐”。

  縱然新進府,也不會虧待了她。

  是真的好命吧。

  她也有些喜不自禁。然后,就被魏婆子戳了一額頭,“腦袋不靈光,不容易折了命里的福氣?!?p>  說著,嘆了口氣,“好好守著家廟。你若有心,日后多去妙蓮真人跟前,妙法蓮華,無上高潔。這可是魏宮來人說的?!?p>  妙法蓮華,無上高潔。

  只當(dāng)珍惜,何必深究。

  這十六字,小丫鬟冬至現(xiàn)在是倒背如流,可妙蓮真人不見她。

  連她身邊伺候的丫鬟采青都嫌棄她,說她蠢如驢馬,就是個榆木腦袋。冬至認(rèn)命地清掃著臺階下的落葉。

  家廟里,很是安靜。

  不過,這份難得的安靜,很快就要被打破了。

  接踵而至的喜事。

  也就是在北魏皇興三年(公元469年),博陵公主在太師府中誕下一女。

  魏宮也有賞賜。

  太師府里一眾下人,連同小丫鬟冬至這才知道,府上三小姐成了魏天子的左昭儀。

  北魏皇興三年六月辛未日(公元469年6月27日),年僅三歲的皇長子拓跋宏被冊立為太子。原是要冊立皇后的。

  不知何故,沒有手鑄金人。故而,冊封的貴人馮氏,雖名義上是魏天子的后宮之主,卻又只是昭儀,得以撫養(yǎng)太子拓跋宏。

  小丫鬟冬至還知道,昭儀雖然是太師府的三小姐,但她卻又是博陵公主的次女,確切的說,是博陵公主帶進太師府里來的。

  哦,不。那時還沒有太師府。開府,小丫鬟冬至才進來。

  冬至在水閣里聽其他小丫鬟繪聲繪色地說,“她是博陵公主之前的二女兒,和府上嫁去南平王府的大小姐一母同胞。又有倚仗繼父馮太師的地方。”

  停了一停,又說,“就像三小姐能夠立為左昭儀,卻又有賴于府上二小姐。若非二小姐賜死之前……”

  “賜死?”見小丫鬟突然不說了,冬至卻被她的話吊了起來,忍不住出言詢問。

  “然后呢?!?p>  “然后?!毙⊙诀哳欁笥叶运按笙驳娜兆?,不要說這些了。府上四小姐滿月慶生,雖然來的都是親朋故舊,可府上兩位少爺那時都只是‘洗三’。”

  洗三,生育習(xí)俗。

  在中國古代誕生禮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儀式。嬰兒出生后第三日,要舉行沐浴儀式,會集親友為嬰兒祝吉,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兒“。

  “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滌污穢,消災(zāi)免禍;二是祈祥求福,圖個吉利。小丫鬟一邊說,一邊咬著喜饃棗糕。

  不消說,也是因為府上四小姐滿月慶生,還別出心裁地做成了飛燕的模樣。

  也是因為馮太師來自北燕。北地五胡十六國,有拓跋氏建立的北魏,也有慕容氏建立的燕國。

  馮太師的先人馮跋、馮弘兩兄弟取代慕容氏,建立北燕。

  小丫鬟接著說,“漢宮飛燕,你知道嗎?二小姐死前,提到了府上的三小姐?!?p>  停了一停,又說,“他們都說,三小姐原是要搬到中宮住的。一門三皇后。這是何等榮耀?!?p>  公元409年,馮跋稱天王于昌黎,改元太平,國號仍舊為燕……因地處北方,故史稱北燕。小丫鬟冬至記得,自己才看到這里。

  是從東漢末年開始。所以,小丫鬟的話,她咋就聽不明白了。

  冬至的疑惑,在撞見府上四小姐的時候,突然就明白了幾分。

  時年京都平城人雖然禮佛的多,但對于年方五歲的太師府四小姐而言,更像是在府中探索新地圖。

  走進家廟,實屬巧合。

  【請注意:本文如無零星史料佐證的話,那就全文都是杜撰的。屬于演繹推斷文,請勿深究。】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