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位于豫東平原上,淳樸的民風民俗,傳統(tǒng)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我的家鄉(xiāng)很大很大,大的一眼望不到邊的廣闊平坦,仿佛我永遠無法走出去的廣闊。當時,我以為的世界就是春天一望無際綠油油的麥田,夏天菜園嘎巴脆的黃瓜和軟糯沙瓤的番茄,秋天風吹嘩啦啦響飄落的泛黃楊樹葉,冬天北風呼嘯中風吹凌亂的雪。
春。
每年春季來臨的標語,就是每家大門上新貼的紅色和綠色背景大大的毛筆春字,代表新一年春節(jié)來臨了。我期盼已久的父親和村里其他勞動力一樣,拿著厚重的蛇皮編織袋,里面裝著雜七雜八的東西,踩著凍得咯吱咯吱的積雪,大步的朝自己家走去。這個時候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跑跳著,喊著,村里洋溢著快樂的氣氛。家里過年需要準備的東西,一般母親都張羅好了,提早半個月蒸的大筐饅頭,炸的麻花和麻葉也塞滿了竹條編的筐子,不出意外可以吃兩個月了。大年29這天,全家開始煮豬肉,大鐵鍋里一大塊一大塊豬肉和大骨頭在熱氣里微露著,水咕嘟咕嘟的冒著白泡。家里小貓早饞的按耐不住,繞著鍋臺一遍又一遍圓圈轉(zhuǎn),喵喵喵的叫著,仰頭眼睛直勾勾的盯著大鍋上方冒出的白氣,好像隨時都要跳上去爭取第一個吃到肉骨頭。
半晌功夫,用筷子輕輕扎進肉里,肉基本可以出鍋了,母親都會畢恭畢敬的取出一塊肥瘦相間最好的,用盤子承上,端到屋外,嘴里念叨著:“老天爺、四方財神、各位先人祖宗,肉煮好了,都回來吃肉吧,保佑三個孩子身體健康”。此刻,我們一般就站在母親身后默默聽著,揣測著這個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神仙和祖宗,母親為什么此刻變得這么隆重和嚴肅,偶爾某些年這個時候我會冒出一句“迷信”來打岔,母親都會變得突然嚴厲起來讓閉嘴。或許這些都不是重點,最后那句永遠不變的“保佑三個孩子身體健康”才是她最在乎的吧。
大年29中午是沒飯吃的,家家都在煮肉,草草的吃一點墊墊肚子,大門外已經(jīng)有男人扛著鐵鍬三五成群,去喊同宗兄弟一起去修補祖墳并燒香,請先人回家過年。小孩子提著裝有鞭炮、香紙、肉、橘子的竹籃子跟在大人身后,走在熟悉的農(nóng)田里,雪白平整的田地里,留下一串大小腳印。大人們會首先找到自己太爺爺、爺爺那輩長輩的安眠地,圍繞幾圈,看哪兒需要修補,鏟土拍平,確保能經(jīng)受住一年的風吹雨打,同時還不忘交代我們,哪個哪個是你爺爺?shù)?,哪個哪個是你奶奶的,哪個哪個是太爺爺?shù)?。。。。。。以為自己過來別弄錯了。此刻我們一般是不敢嬉鬧的,就靜靜的聽著看著,默默地記著,揣測太爺爺太奶奶應(yīng)該長得什么樣子,我也沒見過呢。可悲的是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得當初交代的位置了,待大人們修補好,把肉水果擺好,跪下磕頭,放完鞭炮,就可以回家了。
下午,母親一個人已經(jīng)差不多把年夜飯需要的食材準備好了。天黑了,簡單吃些飯,家里把電燈泡關(guān)了,大紅蠟燭點上,陪父親守歲。夜深了,我們熬不住都去房間睡下了,只有父親一個人端坐在堂屋,靜靜的守著,直到凌晨一點母親起床張羅年夜飯,幫著燒火,坐在柴火邊烤著,暖和點。做好飯,大家圍在堂屋大桌子邊一起吃著,也不多說話。飯畢,瞌睡的又去沉沉的睡去。一直到各家開門炮噼里啪啦響起,同宗同理兄弟姐妹邀請一起拜年了,麻溜的爬起來,跟著去串門,互相說著吉祥話,看看長輩,給他們拜年。此刻村里由于放鞭炮的緣故,早就煙霧繚繞,白茫茫的一片,終日不能散去,人們此刻也都摒棄前嫌,忘掉了所有的不如意和恩恩怨怨,互相邀請對方到家里坐一會,談著話,拿出準備好的瓜子花生,走時往往不忘給小孩子多抓點帶走吃。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記憶大抵如此,后來搬進了城市,這樣過年的氣氛從此隨著身體的離開也早早地沉寂在大腦記憶深處。
在我記憶中,那個物資缺乏的年景里,春天里有花香、綠草、麥田及清風拂面,更多的是是與吃離不開的,我們沒有城里人郊游的閑情逸致,孩子們更多的是趁春天到來,萬物復(fù)蘇想辦法改善下口味。
每當嚴寒褪去,清風拂過豫東這片大地,氣溫升起來了,我們都換上了薄衫,萬物開始了復(fù)蘇,冰凍的河水解凍了,河水嘩啦啦重新流淌著,樹開始冒新芽,草開始開花。趁這個時候,最喜歡做的就是放學(xué)后和哥哥一起,找出家里藏得細長竹竿,頂端交叉綁一個小木棍,我?guī)现窈t,哥哥拿上大竹竿,到村頭洋槐樹林里挑選大串含苞待放的洋槐花掰下來,此時的洋槐樹花剛剛好,拿起放到鼻子邊可以聞到一股香甜氣味,等竹簍滿了,一人拿竹竿,兩個人提著竹簍拿回家。媽媽會把洋槐樹花在清水里淘洗干凈,晾干,撒上面粉拌勻。一塊一塊放到蒸籠里大火蒸熟,蒸熟的槐花有面食的嚼勁加上花的香甜,真是最貼近天然的美味,如果把蒸好的槐花用手拍成一片一片的,鍋里倒入食用油煎一煎,那口味就更好了,想必現(xiàn)在沒多少人能吃的到了吧。
春曖花開,柳樹吐綠,小朋友們爬上柳樹折下幾根柳樹枝,把它適當用力擰幾下,把里面白白的柳條一點點抽出來,用舌頭舔上一下,淡淡的苦澀味,一甩手扔上天,還說了句“上天打油去吧”,把兩頭一截,一頭把那個外皮掐掉,一吹嗚嗚地響就成一個喇叭了,我們叫擰喇叭,學(xué)名叫擰柳笛。
柳葉漸漸長大,再折一些細柳樹枝編成一個圓圈,學(xué)八路軍的樣子戴在頭上當帽子。溝里、河床里生長很多叫茅根的一種東西,它的根是一種藥材,冬天刨了熬水喝,可預(yù)防多種疾病,秋天會開了紫色的花,叫茅根纓子,春天開花前的那個芽孢,我們叫茅茵,可糴了吃,那個沒有一點零食的年代,可以說是小朋友的最愛了,經(jīng)常糴了一把吃的有滋有味。
清水一滴墨
農(nóng)村孩子童年樂趣是豐富的,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的人童年經(jīng)歷也不一樣,謹以我的回憶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鳴。在忙碌的城市中,偶爾是否夢回故鄉(xiāng)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