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北周,爭斗不休。
北齊武平三年四月,北周寇掠北齊邊境,右丞相斛律光率軍出討,段韶請求同行。
五月,周軍攻打服秦城,在姚襄城南再起城鎮(zhèn),東接定陽,又挖深塹斷絕大道。段韶乃抽調(diào)壯士自北邊發(fā)起襲擊,又派人密渡黃河,與姚襄城內(nèi)聯(lián)絡(luò),約為內(nèi)應(yīng)。
齊軍過河者達一千多人,周軍倉促應(yīng)戰(zhàn)大敗,儀同若干顯寶被俘。
諸將欲攻新城,段韶說道:此城一面臨河,三面險地,不可攻之。即使攻下,亦不過空城而已。我不如再作一城,雍塞其歸路,攻克服秦,再協(xié)力進擊定陽,乃上之上策也。
諸將聞聽,齊稱妙策。
六月轉(zhuǎn)圍定陽,北周開府儀同三司楊范閉城固守,段韶軍不能下。段韶率部將登山,仔細探看城中動靜,之后縱兵猛攻,七月奪取外城。
眼看內(nèi)城既可攻下,段韶突然病倒,便謂蘭陵王高長恭道:此城三面深澗,無有退路,只有東南一處可與外面溝通。賊若突圍,必走東南,公以精兵把守此路,逃敵可擒。
高長恭依其所說,便令一千壯士在東南澗口埋伏。深夜周軍棄城而逃,果走東南。齊軍伏兵一擁而上,周軍大潰,楊范自縛前來齊營投降,其眾全被高長恭俘虜。
此時段韶病情愈篤,因回京師,以功別封樂陵郡公,八月己未日病逝。
齊后主在東堂為段韶舉哀,又征調(diào)民夫在平恩為其起冢。贈假黃鉞、相國、太尉、錄尚書事、朔州刺史,謚號忠武。
段韶既死,北周君臣聞之,舉朝稱賀。周武帝笑謂眾臣:齊能善戰(zhàn)者,除段韶外,惟余斛律光與高長恭矣。若得此二人再死,我一統(tǒng)江北,完成先父遺志,則易如反掌也。
鄖國公韋孝寬奏道:臣聞齊主高緯昏庸多忌,可用離間除此二人。
周武帝素知韋孝寬為人多智善謀,善用間諜,深然其言,便令其密為圖之。
韋孝寬辭帝回府,乃令參軍曲嚴編造歌謠: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樹不扶自豎。
曲嚴造謠已畢,向韋孝寬解釋道:百升者,一斛也;明月者,斛律光表字也。高山者,影射北齊主高緯也;槲樹者,影射斛律光也。
韋孝寬:卿真可稱妙才也。
乃令間諜到鄴都廣為傳唱散播,旬日間齊都盡人皆知。宰相祖珽得之,大喜道:此番斛律光休矣。光,光,光!休看你往日風光,今必被我殺光滅盡!
于是便將此謠書于紙上,喚來妻兄鄭道蓋,指使其入宮見齊主高緯,呈遞此謠。
鏡頭閃回,敘述祖珽與斛律光結(jié)怨經(jīng)過。
字幕:祖珽,字孝徵,范陽狄道人,其父祖瑩,乃東魏護軍將軍。
祖珽極善文章,初為秘書郎,后遷尚書儀曹郎中。大丞相高歡見其所作《清德頌》,喜之,遂召見口授三十六事。祖珽出而書之,一無所失,高歡大為所贊。
并州定國寺新建成,高歡欲請人作詞,祖珽二日成之,兼為鮮卑語及漢文,其文甚麗,高歡悅之。祖珽為人且極善鉆營,長于以胡桃油做畫,又擅陰陽占卜。
當時高湛尚未即位為帝,祖珽因以胡桃油畫進獻,說道:臣以此末技,謹表忠心。
高湛:常言無功不受祿,賢卿賜某如此絕品,小王何以克當!
祖珽:非也。臣善陰陽,窺觀殿下有非常骨法;且又昨夜得夢,見殿下乘龍上天。
高湛大喜謂道:若果然如此,弟當使兄至大富貴。
及其即位,遂拜祖珽為中書侍郎。有一日高湛于后園置酒歡飲,于席間使祖珽彈琵琶,又命太子高緯養(yǎng)母陸令萱養(yǎng)子和士開跳胡舞伴之,曲舞各得其妙。
齊帝高湛大喜,乃皆賞絹物百段,由此二人均得帝寵。和士開深忌祖珽之才,欲獨擅天子寵幸,乃進諂皇帝,貶其出朝,使為安德太守。
那和士開唇紅齒白,風度翩翩,又彈得一手好琵琶,無有婦人不愛。
高湛繼位后,妻胡氏冊立為皇后;其后高湛強奸其嫂李祖娥,常宿于昭信宮。胡皇后不耐宮闈寂寞,便同和士開勾搭成奸,明火執(zhí)杖,從不避外人。
其后二人奸情被高湛得知,非但不怪,還有意成全。
祖珽不敢懷恨和士開,反而大肆結(jié)納陸令萱、穆提婆母子,以此討好和士開。其后更與和士開及世子高緯合謀,借彗星天象上書,誆騙高湛禪位,以應(yīng)天象。
高湛從之,禪位給后主高緯,由是祖珽復被后主親寵。
祖珽受寵,猶有不足,因此志于覬覦宰相之位。便又與黃門侍郎劉逖合謀,誣造尚書令趙彥深、左仆射元文遙、侍中和士開罪狀,令劉逖奏之。
劉逖大懼不敢,反泄密于趙、元、和三人。
三人大怒,于是一同入宮,先詣太上皇高湛,陳說祖珽誣告大臣罪狀。
高湛本就正在討厭祖珽朝秦暮楚,棄舊投新,聞聽三人奏報大怒,當即命人擒執(zhí)祖珽入宮,當面詰責道:卿自獲寵我兒可矣,何故毀我士開?
祖珽厲聲答道:士開、文遙、彥深等專弄威權(quán),與吏部尚書尉瑾共為表里,賣官鬻獄,政以賄成,天下歌謠共傳。陛下不以為意,臣恐大齊之業(yè)墮矣!
太上皇大怒:爾乃敢誹謗我耶?
祖珽昂然答道:臣不敢誹謗,只問陛下,何取民人女子,藏于深宮!
高湛說道:我以其饑餓,故收養(yǎng)之。
祖珽冷笑:若只因憐其饑餓,則何不開倉振給,乃非買來取入后宮乎?
太上皇恨其牙尖舌利,乃親以刀環(huán)搗碎祖珽口齒,又令鞭杖亂下,欲當場撲殺。
祖珽最終懼死,大呼道:陛下若不殺臣,必得從諫如流美名;便若殺臣,則臣得耿諫美名矣。陛下若欲得美名,則莫殺臣,臣愿為陛下合長壽金丹。
太上皇聞言,稍稍寬放,命令止刑。
哪知道祖珽忽耍起潑皮,又頂撞道:陛下有一范增不能用,不知如何!
太上皇又怒道:爾自作范增,以我為項羽邪?
祖珽答道:項羽世人何由可及?但天命不至耳。其以布衣之身率烏合之眾,五年而成霸業(yè)。陛下藉父兄資財?shù)么耍贾^項羽未易可輕也。臣何止比于范增?縱擬張良亦不能及臣。張良為太子傅,猶仗商山四皓之名,方定漢嗣。臣位非輔弼,疏外之人,竭力盡忠,勸陛下禪位;又使陛下尊為太上皇,子居宸扆,于己及子,俱保休祚。蕞爾張良,何足可數(shù)!
高湛盛怒,令以土塞其口,祖珽且吐且言,無所屈撓。高湛乃令鞭撻二百,置于甲坊深坑之內(nèi),桎梏不離其身,夜中又以蕪菁子燭熏其眼,因此致其雙目失明。
祖珽此次與高湛論戰(zhàn),言辭犀利無禮,為古今罕見,以至留于青史。如此抗言忤上,貌似耿直切諫,究其本源實為爭權(quán),因此不顧性命。
高湛死后,后主高緯復憶祖珽當初扶立之功,乃重新啟用,命為海州刺史。當時陸令萱、穆提婆當權(quán),和士開亦以為祖珽能決大事,便棄除舊怨,虛心待為謀主。
其后和士開死,祖珽終為侍中,由是權(quán)勢日大。后虛撰魏帝皇太后故事,奏請以陸令萱為太后,陸令萱亦稱祖珽為國師。
由是祖珽得拜尚書左仆射,加特進,封燕郡公,食太原郡,自此威鎮(zhèn)朝野。祖珽掌權(quán)后,即開始大肆陷害忠良。
當時斛律光官至大將軍,又襲咸陽郡王,拜左丞相,一女作皇后,兩女為太子妃,子弟皆封侯,娶三位公主。其弟斛律羨又為都督幽州刺史,可謂權(quán)勢熏天,正是祖珽對手。
斛律光偏又甚惡祖珽,遙見而竊罵道:彼多事乞索小人,欲作何計數(shù)!
祖珽聞言,深以為恨,無時無刻不在尋找機會,要將此仇人全家族滅,方算稱心。
閃回結(jié)束,書接前文。
祖珽既得韋孝寬所派間諜所作歌謠,雖知是北周離間之計,但既能借之以除政敵,如何不喜?于是如獲至寶,便令妻兄鄭道蓋入宮奏之。
后主便問鄭道蓋:此謠何意,卿特地送入宮來?
鄭道蓋:為臣不知,只因滿城傳唱,故進宮來報。
后主知道祖珽善于占卜,于是便遣鄭道蓋為使,將其召進宮來問之。
祖珽看罷歌謠,佯作想了半晌,這才詳為解之:百升者,一斛也;明月者,斛律光表字也。高山者,影射陛下之姓氏也;槲樹者,影射斛律光也。
后主:此莫非是北周離間之計乎?
祖珽嚇了一跳,暗道幸虧備有預案,于是奏道:除此之外,臣尚聞國內(nèi)另有歌云“高山崩,槲樹舉,盲老公背上下大斧,多事老母不得語?!?p> 后主:此又是何意?
祖珽:盲老公是指微臣,當初助陛下密行禪位之事;多事老母者,女侍中陸令萱也。
后主信以為真,不由勃然大怒。但畢竟茲事體大,乃問于韓長鸞、穆提婆等,并令高元海、段士良密議之。眾人明知祖珽借題發(fā)揮,皆不同意治罪斛律光。
祖珽箭已離弦,豈肯就此罷休?復又買通斛律光府參軍封士讓,使其密奏斛律光造反,并偽造違禁證據(jù)多項。
后主高緯乃下決心,乃以賜駿馬為名,誘斛律光進涼風堂,使劉桃枝從后偷襲將其殺害,時年五十八歲。斛律光被殺后,復又全族被誅。
祖珽求為領(lǐng)軍,后主許之,命侍中斛律孝卿署名,下任命詔旨。
斛律孝卿乃密告元海、侯呂芬、穆提婆等鮮卑族重臣,皆相謂道:我朝歷來鮮卑族人掌軍,祖孝徵乃是漢兒,兩眼又不見物,豈合作領(lǐng)軍耶!
于是來日上朝,聯(lián)名具奏后主,具陳祖珽不合掌兵之狀,并揭露祖珽與廣寧王高孝珩交結(jié),無大臣之體。
后主然之,乃不允祖珽領(lǐng)軍之請。
祖珽聽聞其事,連夜寫成誣告奏疏,持之入宮求見后主道:陛下因何不從微臣之請耶!臣與元海等素有嫌隙,必是彼等諸人譖害為臣。
于是呈上奏疏,其中列舉元海與司農(nóng)卿尹子華、太府少卿李叔元、平準令張叔略等人結(jié)朋樹黨之事,言之鑿鑿,皆都有理有據(jù)。
后主覽奏,遂除尹子華為仁州刺史,李叔元為襄城郡守,張叔略為南營州錄事參軍,盡降職貶出京師。陸令萱又在一旁與祖珽唱和,終于使元海出為鄭州刺史。
畫外音:祖珽擠走政敵,終于大權(quán)在握,總知騎兵、外兵事,內(nèi)外親戚皆得顯位。每同御榻論決政事,委任之重,群臣莫比。祖珽雖然攬權(quán),不過北齊自和士開執(zhí)事以來政體隳壞,其能致力朝事,且善治政,又推崇高望延用人才,一時間朝中諸官稱職,倒也內(nèi)外稱美,士民不怨。祖珽復欲增損政務(wù),沙汰宦官、內(nèi)侍及群小,推誠各地名士,以振興北齊。
未料祖珽此舉,卻大大得罪陸令萱、穆提婆母子,于是聯(lián)同諸宦官,共譖毀之。
陸令萱親自入見后主高緯,故作請罪道:老婢合死,當初因誤聽和士開極稱祖珽多才博學,故向陛下舉薦之。今觀其所為不法,人實難容,老婢合死。
后主令御史韓鳳檢索案宗,果得祖珽偽造詔書十余份。后主由是大怒,但因前曾與祖珽重誓,所以不殺,遂解其侍中、仆射之職,令出為北徐州刺史。
歷史真相:北徐州與南陳交界,陸令萱以祖珽為刺史,實欲借南陳除之。故當祖珽上任之后,南陳軍進攻徐州,穆提婆便不遣軍救援。祖珽乃令大開城門,令守軍下城靜坐,街巷禁止人行。陳軍疑是人走城空,故不設(shè)備。至夜,祖珽忽令眾軍鼓噪震天,陳軍一夕驚散。后復結(jié)陣來攻,祖珽乘馬出擊。陳軍先聞祖珽目盲,突見其親臨沙場彎弓縱箭,于是相與驚怪,畏而罷兵,徐州遂得以保全。最后祖珽卒于徐州,亦得善終,實為異數(shù)。
斛律光既死于謠言,再說蘭陵王高長恭。
史說高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雖為親王大將,常躬勤細事,每得甘美之物,雖一瓜數(shù)果,亦必與將士分享。為將多年,立功無數(shù):突厥攻入晉陽之時,高長恭奮力擊退;邙山之戰(zhàn),高長恭率五百騎馳入周軍包圍,直至金墉城下,成功解圍。
高長恭在此戰(zhàn)中威名大振,三軍譜曲填詞,作陣舞歌之,即后來聞名天下之《蘭陵王入陣曲》。后該曲定格為著假面擊刺獨舞,曲調(diào)悲壯渾厚,氣勢非凡。
邙山之戰(zhàn)后,北齊后主高緯曾對高長恭道:卿如此沖進敵陣,若生意外奈何?
高長恭答道:國事亦乃我家事,無暇顧及自身也。
高緯因其說及家事,且聞舉國士兵舞唱《蘭陵王入陣曲》成風,便大為猜忌。
高長恭代替段韶統(tǒng)軍,常收賄賂,聚斂財物。
時有親信相愿,私下問道:大王受朝廷重托,身為勛貴,何如此貪心!
高長恭不答。相愿又問:可是因為邙山大勝,大王懼功高震主遭妒,而欲自污耶?
高長恭回答:是也。
相愿說道:若朝廷果忌大王,此事更易作罪,是欲避禍而招災也。
高長恭聞而涕泣,俯問對策。
相愿說道:大王此前已立戰(zhàn)功,此番依然得勝,聲望日隆,欲避不得。最好托病還家,不預國家政事。
高長恭從之,但國家戰(zhàn)事頻仍,無計隱退。后聞朝廷欲對南陳用兵,高長恭恐再為將,遂嘆息道:我去歲面上長癰,今何不發(fā)作!
從此有病,亦不肯醫(yī)。武平四年五月,后主高緯遣徐之范為使,送毒酒至蘭陵王府。
高長恭泣對王妃鄭氏道:我何負皇帝,賜我毒酒?
鄭氏亦泣道:殿下何不親入宮向皇帝解釋?
高長恭嘆道:事已至此,陛下何肯見我哉!
乃飲毒酒而死。
齊武平六年正月,高緯由晉陽還都鄴城,役使百工興建宮殿寺院,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中。每有災異,即多設(shè)齋,謂修功德。
后主好彈琵琶,常彈《無愁》之曲,近侍百人以歌唱和,民間因而稱為“無愁天子”。
宦官鄧長颙、陳德信、胡兒何洪珍參預機密,各引親黨,蠹政害民。蒼頭劉桃枝及佞幸小人升官者萬數(shù),乃至狗、馬、鷹亦加封官爵,賞賜俸祿。
諸嬖幸朝夕侍娛后宮,一戲之費,動逾巨萬,以致國庫空竭,乃賣官取錢。于是守令、商賈競為貪縱,民不聊生,國勢凋殘。
北齊內(nèi)政敗壞,周武帝宇文邕聞之,認為滅齊時機成熟,遂與群臣諸將謀劃,詔伐北齊。以柱國陳王宇文純、滎陽公司馬消難、鄭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陳瓊、趙王宇文招為后三軍總管。齊王宇文憲率軍二萬趨黎陽,隨國公楊堅率舟師三萬自渭水入黃河,梁公侯莫陳芮率二萬軍守太行道,以斷并、冀、殷、定之兵;申公李穆率眾三萬守河陽道,以斷外援,常山公于翼率眾二萬出陳、汝。武帝自率大軍六萬,直指河陰。發(fā)兵總計十七萬人,又遣使聘問陳朝,共討北齊。
楊素時年三十歲,請率父麾下為前驅(qū),武帝詔準。
字幕:楊素,字處道,弘農(nóng)郡華陰縣人,北魏諫議大夫楊暄之孫,父為楊敷。
孝閔帝時,楊敷加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鬼谷門第三十五代祖師李沖出山,云游蒙州來訪楊敷,授五胡令牌及兵法、神槍之術(shù),命繼蕭衍之后為三十七代掌門。
楊敷以勤政著名,每年上交國家稅賦名列第一,多次獲朝廷優(yōu)賞,從而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天和六年,楊敷出任汾州刺史,進爵為公,增邑一千五百戶。
齊將段韶率眾五萬來犯,楊敷親當矢石,隨時捍御,拒守累旬。朝廷令齊公宇文憲率兵赴救,齊公懼怕段韶,不敢進軍。楊敷死戰(zhàn)矢盡,終為段韶所擒。
齊帝欲使其降,楊敷寧死不屈,憂憤死于鄴城。臨出戰(zhàn)前,楊敷依鬼谷先師譜系所定,將五胡令牌及秘籍均傳己子楊素,立為第三十八代掌門。自鬼谷先師王翊創(chuàng)派以來,此乃唯一父子相傳為兩代掌門者,史無前例。
周建德四年,大軍進入齊境,宇文邕親自督軍攻洛州不克。九月周武帝染疾,只得棄城回師,水軍舟艦悉被焚毀,齊軍不敢追。
建德五年,周武帝病愈,再伐北齊。大軍路過玉壁,老將韋孝寬請為東征先鋒。周武帝詔使韋孝寬為行軍總管,圍守華谷以做接應(yīng),韋孝寬乃攻克北齊四城。
周武帝于是分兵派將:以宇文盛、宇文亮、楊堅為右三軍,宇文儉、竇泰、丘崇為左三軍,宇文憲、宇文純?yōu)榍败?。復派辛韶率步騎五千守住蒲津關(guān),以保障后方安全。
諸路安排已畢,乃命內(nèi)史王誼為前鋒大都督,督率諸軍攻平陽城。
北齊后主高緯聞周軍來伐,親率十萬大軍自晉陽南下,前來救援平陽。
北齊帝未至,周武帝宇文邕親至平陽城下督戰(zhàn),命眾軍架起云梯,準備撞車,四面攻打。連續(xù)攻打十日,北齊守將侯子欽、刺史崔景嵩投降,周將段文振率數(shù)十人入城,俘北齊守將尉相貴及甲士八千人,周軍占領(lǐng)平陽。
同時捷報傳來,宇文憲等前軍攻占洪洞、永安二城。
十一月,北齊援軍大至,前軍已進平陽境內(nèi)。周武帝避其鋒銳,以梁士彥為晉州刺史,率精兵萬人守平陽;自率大軍撤至玉璧,使宇文憲領(lǐng)兵六萬駐扎御敵。
北齊援軍既至平陽,晝夜圍攻不停,梁士彥頑強守御,岌岌可危。
宇文邕得知平陽緊急,先使宇文憲率所部急趨援救,隨后親至,集諸軍八萬人,東西列陣二十余里,與北齊軍對峙。
北齊軍圍攻平陽同時,亦恐北周援軍突至,乃于城南挖掘溝塹,經(jīng)喬山直至汾水。
北周諸軍大至,即與齊軍對峙于溝塹南北兩側(cè)。周武帝令渡溝塹進攻,齊軍拼死抵御,戰(zhàn)斗一天,未決勝負。
齊后主高緯聽從幸臣意見,命令齊軍填平溝塹而進;此舉正合周武帝之意,率軍迎戰(zhàn),越塹而前,戰(zhàn)斗十分激烈。
齊后主攜馮淑妃及幸臣穆提婆觀戰(zhàn),見己軍東翼稍退,便以為大軍已經(jīng)戰(zhàn)敗,乃不聽諸將勸阻,急令后撤。周兵趁勢大進,齊軍大敗,死傷萬余,軍資甲仗丟棄如山。
周武帝宇文邕大戰(zhàn)平陽之前,楊素再隨宇文憲出戰(zhàn),為前軍先鋒。手揮欽賜竹鞭,兵貴神速,兼道而行,一舉攻克晉州,并占洪洞、永安,具奏武帝報捷。
宇文憲屯兵棲原,以待兩翼之軍到達,齊頭并進。此時探馬來報,北齊后主高緯率諸軍自晉陽向晉州進發(fā)。宇文憲不由大懼,不敢與其爭鋒,率軍乘夜而逃。
楊素此時便由前鋒成為殿后,與驍將十余人盡力苦戰(zhàn),宇文憲方得解圍。
平陽一戰(zhàn)大敗,齊主高緯逃回晉陽,便留安德王高延宗、廣寧王高孝珩守衛(wèi)晉陽,相約晉陽不守,則北投突厥。高緯到城南軍營犒勞將士,當夜準備逃走,將士不從。
高緯無奈,宣布大赦天下,改武平七年為隆化元年,希望通過改元以轉(zhuǎn)背運。
不料便在改元當日,第一寵臣穆提婆越城南下,跑去投降北周,被周武帝封為宜州刺史。高緯至此大失所望,遂任高延宗為相國,委其防御北周兵馬,高延宗流淚接受委命。
高緯便在深夜斬開五龍門出城,欲奔突厥。隨從官員不愿北行,大多散去。領(lǐng)軍梅勝郎勒馬進諫,高緯亦覺突厥千里遙遠,乃又轉(zhuǎn)回鄴城。
當時只有高阿那肱等十余騎相隨,其后廣寧王高孝珩、襄城王高彥道陸續(xù)趕到,共數(shù)十人同行。往日一國之君,至此形單影只,情狀好不凄涼。
高緯前腳剛走,丞相高延宗便在晉陽稱帝,復改隆化為德昌元年。兩日之后北周追軍大至,高延宗被周軍俘虜,共作了不足三日皇帝。早知如此,不改這年號也罷。
高緯千辛萬苦回到鄴城,自覺皇帝做得無甚趣味,遂傳位給太子高恒,改元隆化。稱皇太后為太皇太后,自為太上皇帝,皇后為太上皇后。
薛道衡、陳德信等近臣上奏,勸太上皇到河南招募兵馬,再做打算;若不能成功,便就投靠南陳。高緯從之,乃留高恒守國,自與太皇太后、太上皇后從鄴城先往濟州。
北周軍逼近鄴城,高恒亦棄鄴城往東逃走。北周軍到達紫陌橋,放火燒鄴城西門,高緯渡過黃河進入濟州。
當日九歲皇帝高恒做皇帝剛滿一個月整,便不耐煩,決定禪位給大丞相、任城王高湝,自己也做太上皇。乃令斛律孝卿為賜封大使,送禪讓冊文及玉璽到瀛州。
斛律孝卿奉命而往,便帶冊文符璽,直接改道長安來降北周。卻于途中替任城王高湝以受禪皇帝名義起草詔書,便以手中所帶玉璽蓋了寶印,尊稱高緯為無上皇,高恒為守國天王;留太皇太后住在濟州,派高阿那肱留守。
自中國有皇帝以來,以大臣下詔給兩代皇帝,斛律孝卿必入吉尼斯紀錄大典。
高緯及皇后見了詔書,不知應(yīng)是奉詔而行,還是抗旨不遵,遂帶高恒復跑到青州。
周武帝率軍乘勝追擊,與宇文憲會師,親率諸軍攻破晉陽,再攻入鄴城,北齊王公以下官員皆降。復派尉遲勤追擊高緯、高恒至青州,齊將高阿那肱投降。
高緯、高恒率十余騎倉促南逃,欲奔南陳,在南鄧村被周軍俘獲。
建德六年二月,周軍攻下信都,俘北齊任成王高湝,廣寧王高孝珩等,隨后平定各地反抗勢力。北齊至此滅亡,歷六帝,國祚二十七年。
以其國祚之短,更換皇帝之速,亦令世人驚詫。
北周將領(lǐng)尉遲綱抓獲北齊后主高緯,送往鄴城。周武帝以賓主禮節(jié)相見,封高緯為溫國公。其后不久,高緯被誣告與宜州刺史穆提婆謀反,與高延宗數(shù)十人全被賜死。
北齊既滅,天下便由三足鼎立變?yōu)閯澖?,只余北周及南陳二國?p>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北周,復說南陳。
字幕:陳頊,又名陳曇頊,字紹世,小字師利,武帝陳霸先之侄,始興昭烈王陳道譚次子,文帝陳蒨之弟。寬厚大度,富于才略,容貌俊美,身高八尺三寸,雙手垂而過膝。
文帝陳蒨死后,劉師知為中書舍人,忌憚皇叔陳頊權(quán)勢過大,與尚書左丞王暹等謀劃將其調(diào)出京城。于是東宮通事舍人殷不佞矯詔,調(diào)令陳頊去東府經(jīng)理州務(wù)。
中記室毛喜進言:太后令大王共決政務(wù),今調(diào)王出,定非太后之意。愿大王為宗廟社稷計,休聽小人之言。一旦出京,恐將受制于人,便似當年曹爽,欲做富家翁,得無可乎?
陳頊聞言有理,遂遣毛喜與領(lǐng)軍將軍吳明徹商議行止,并召劉師知入府,留其酒宴,同時派毛喜入宮面見太后,面說此事。
太后說道:新帝幼弱,政事委其二人決斷。遣皇叔出京,非我本意。
于是陳頊扣押劉師知,自入宮面見太后、皇帝,陳言劉師知罪行,草擬誅殺敕令請帝用璽,將劉師知交予廷尉,當夜獄中賜死,并誅殺王暹。自此,國家大政全歸陳頊。
時有文帝寵臣右衛(wèi)將軍韓子高鎮(zhèn)領(lǐng)軍府,與到仲舉合謀圖取陳頊。未及行動,毛喜請選人馬分給韓子高,并賜軍資,使修兵繕甲。
陳頊不解:其正欲謀反,奈何反以兵給之?
毛喜答道:先帝新喪,邊境強敵環(huán)俟,韓子高受命先帝,只可表面施以恩惠誘其安心。后奪其兵權(quán),只需一壯士足矣。
陳頊深以為然,遂請罷到仲舉為庶民。韓子高日益不安,請求出鎮(zhèn)衡、廣諸鎮(zhèn)。
其部將出首上虞令陸昉及韓子高謀反,陳頊在尚書省召文武大臣議立太子,到仲舉、韓子高入尚書省拜賀,則被拘押送付廷尉,詔于獄中賜死。
文帝陳蒨既死,太子陳伯宗繼立為帝,加封陳頊為太傅,兼司徒,賜劍履上殿,增邑至三千戶。復封皇弟伯智為永陽王,伯謀為桂陽王。
陳伯宗繼位百日,陳頊便發(fā)動政變,逼太皇太后章要兒詔廢陳伯宗,降封為臨海王,而后自立為帝,改年號為太建,是為宣帝。
于是下詔:廢黜陳伯茂為溫麻侯,復派人于路攔截,殺于車中。改尊太皇太后章要兒為皇太后,立妃柳敬言為皇后,世子陳叔寶為皇太子。封皇子陳叔陵為始興王,陳叔英為豫章王、陳叔堅為長沙王。以尚書仆射沈欽為左仆射,度支尚書王勱為右仆射。
次年正月,以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郢州刺史黃法抃為中權(quán)大將軍。
三月,皇太后章氏崩;四月,廢帝陳伯宗去世,年僅十九歲。
太建四年正月,陳宣帝以始興王陳叔陵為湘州刺史,長沙王陳叔堅為江州刺史,徐陵為尚書左仆射,王勱為尚書右仆射,皇子陳叔卿為建安王。
太建五年,西元五七三年三月,陳宣帝計劃討伐北齊,議于群臣。眾臣意見不一,惟有吳明徹堅決支持。帝意已決,復命大臣推選主帥。
眾臣多謂中權(quán)將軍淳于量位高權(quán)重,應(yīng)為主帥。
尚書左仆射徐陵卻道:北伐之議既是吳明徹主謀,其原籍又在淮左,熟知當?shù)仫L俗。而統(tǒng)軍謀略,亦無超過之者,亦為主帥,何必再選他人?
陳宣帝即命吳明徹為都督,詔加侍中,與都官尚書裴忌領(lǐng)兵十萬,出擊北齊。
吳明徹分兵派將,自攻秦郡,命都督黃法氍攻打歷陽;另遣部將程文季,率敢死隊拔除秦州城前水障木柵,進圍秦州。
黃法氍領(lǐng)命出兵,使部將復廣達于大峴擊破北齊軍。
北齊遣軍援救歷陽,為黃法氍所??;又以尉破胡、長孫洪略率軍十萬,前來援救秦州。當日來至秦州城外扎營,歇宿一夜,次日飲餐戰(zhàn)飯,便鼓噪而出,在陳軍背后擺開人馬。
吳明徹聞報,乃分兵繼續(xù)攻城,自率五萬主力大軍,轉(zhuǎn)身來迎尉破胡、長孫洪略二將。
三通鼓罷,兩陣對圓。
吳明徹揚鞭縱馬,向?qū)﹃嚳慈?,只見北齊前鋒盔明甲亮,皆是馬軍,惟陣前卻有十數(shù)個大漢徒步而立,皆身長過丈,雖立于地上,但與騎士等高,便如殺神臨世一般。
吳明徹大駭,便問向?qū)Ч伲捍耸當?shù)個大漢,是何來歷?
向?qū)Т鸬溃何衣劚饼R文宣帝在晉陽之時,多招攬高車、柔然、高車身長力大者,選為軍中勇士,稱為蒼頭、犀角、大力等謂,皆身高過丈,體力超群者,其快如風,五里內(nèi)奔馬不及。北齊軍常使其于戰(zhàn)時沖鋒,敵軍當者無不披靡。
正在說時,只見對方陣中長孫洪略回頭,將手一擺。隊中有個西域騎士縱馬而出,抬手舉弓,對陳軍陣中便是一箭。
弓弦響處,吳明徹馬前護衛(wèi)門將應(yīng)聲落馬,咽喉處已多了一支雕翎,箭透后頸。
吳明徹又問向?qū)Ч伲捍宋簧窦龑④?,又是何人?p> 向?qū)Ч伲簩④娝越z毫不差,因精于射箭,百發(fā)百中,能箭落雙雕,故稱神箭將軍。
二人對答之間,陳軍數(shù)十個弓手已經(jīng)紛紛發(fā)矢,但箭矢皆于中途落地,射程不達敵將。
吳明徹大怒,便問左右諸將:哪位將軍敢出一戰(zhàn)?
一將應(yīng)聲暴叫而出,吳明徹觀之,乃是族侄吳欽,使一桿渾鐵槍,頗為悍勇。于是許其出戰(zhàn),顧謂副將韓廣,命其掠陣。韓廣領(lǐng)命,驅(qū)馬揮刀而出。
西域射手見對陣有將前來,回身便走。
吳欽吼聲如雷,撒開胯下良駒,渾鐵槍在那射手背心弄影。
陡聽一聲呼喝,便如炸雷,北齊陣中突出一條大漢,便如離弦之箭射至,攔住吳欽馬頭。吳欽正往前急沖,卻突覺坐騎停住,牢扎在地,半步前進不得。
低頭看時,卻是被那大漢左手按住馬額,生生抵住。那大漢見吳欽發(fā)怔,早已揮起右手中所擎鐵骨朵,往下便擊,口中叫道:小東西,著某鐵疙瘩罷!
只聽喀嚓一聲,吳欽早已腦漿迸流,死尸摔于馬下。那大漢喝喝大笑,將左手放開,那匹寶馬良駒早已委頓在地,站不起來。
正在這時,只聽馬掛鸞鈴,韓廣高舉大砍刀已至,兜頭沖那大漢便是一刀。
那大漢倒是靈便,只一轉(zhuǎn)身便將大刀躲過。剛欲還手,只聲弓弦響亮,韓廣一頭栽下馬來,咽喉處多了一支雕翎狼牙,卻是被那西域射手覷個方便,一箭射死。
北齊軍見狀大喊,復又擂鼓三通;陳軍諸將則無不驚懼,面面相覷。
吳明徹怒火中燒,忽轉(zhuǎn)首看到身旁一將,騎烏騅馬,提鑌鐵大棍,不由大喜。便命部從斟一大碗熱酒過來,以手執(zhí)住,遞給那員將道:請將軍飲下此酒,我有話說。
那員將也不多問,乃下馬接過酒碗,一飲而盡,將空碗擲于地下。
吳明徹:北軍其實不可懼,惟此西胡及那十幾個莽漢難纏。若能殺此西域箭胡及那鐵骨朵夯漢,敵軍則必喪膽。將軍向有賽關(guān)公之名,可能殺此顏良、文丑乎?
那員上將道:看在將軍酌酒份上,則對方非為顏良文丑,不過是華雄等輩耳。
于是上馬提棍,直奔對陣。
那西域胡人剛將韓廣首級割下,待要上馬回陣,忽聽本陣同伙齊聲大喊,回身見一將飛來,不由甚為驚奇,暗道:某征戰(zhàn)久矣,從未見有迎我弓箭而上者!
乃扔掉首級,復上馬出陣,引弓欲射。
說時遲,那時快!西胡尚未將弓拉開,對面來將已抖手飛出鐵鉈,正中腦殼,砸個粉碎。
齊軍陣中十數(shù)個大力士惱怒齊出,也被那員南陳大將或飛鉈遠擊,或舞棍近砸,一口氣斬殺凈盡。一時陣前風云變色,空氣為之不流。
吳明徹在對面看得清楚,不由驚喜若狂,急命擂鼓吹號,揮全軍出擊。
一陣沖殺,齊軍大敗,長孫洪略死于亂軍之中,尉破胡逃走。
吳明徹命令鳴金收軍,引眾將向那使棍飛鉈大將迎來,大笑道:元胤將軍!若不是本帥以語相激,今日如何肯盡全力,成此大功耶!
字幕:蕭摩訶,字元胤,蘭陵人。
畫外音:蕭摩訶自幼隨父在始興郡生活,后被姑夫蔡路養(yǎng)大。于侯景之亂后參軍,追隨侯安都征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被封為巴山太守;此后隨吳明徹征戰(zhàn),乃為帳下第一猛將。太建七年,蕭摩訶隨吳明徹圍攻宿預城,擊退北齊大將王康德,因功被授予晉熙太守。
蕭摩訶正往營帳馳來,馬項下懸掛著十余顆上將首級,聽聞元帥這般講,忙下馬施禮:若無大帥那一碗熱酒,末將今日亦無能為也。
諸將皆拜,無不驚嘆贊服。
吳明徹遣使往京城建康報捷,陳宣帝大喜,詔命重賞參戰(zhàn)諸將,并進封蕭摩訶為明毅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廉平縣伯,不久進爵為侯,改任太仆卿。
尉破胡收拾敗殘兵馬,退回兗州以北,遣使報至晉陽,向朝廷請罪。(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