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隋煬帝聽信虞世基諂言,便派元善達穿越賊境,到東陽去催運糧食。
元善達見此,再拜辭帝,慷慨悲壯領旨而出。于是離開江都未遠,就被群盜殺死。自此之后,滿朝文武人人俱都緘口,只能暗中切齒,痛恨虞世基媚上誤國。
字幕:虞世基,字懋世,會稽余姚人,書法大家虞世南之兄。
虞世基因容貌偉岸,又出言多合上意,特為煬帝親愛,朝臣無與為比;于是親黨憑之,鬻官賣獄,賄賂公行,其門如市。
內史舍人封德彝阿附,因虞世基不嫻吏務,故此密為指畫,宣行詔命,諂順帝意。
若有群臣上表奏疏,有忤天子之旨者,皆都摒而不奏。凡鞫獄用法,多以峻文深詆;若論功行賞,則抑削就薄。故此虞世基之寵日隆,隋朝政事日益敗壞,皆由封德彝所為。
因有此二賊蒙蔽楊廣,便將萬里花花江山,白白便宜了唐國公李淵。
鏡頭轉換,按下江都,復說太原。
唐公李淵娶神武肅公竇毅之女為妻,所生四男,長名建成,次曰世民、三謂玄霸、四喚元吉。又生一女,嫁與太子千牛備身柴紹。
此四子之中,惟次子李世民聰明勇決,識量過人。因見隋室方亂,便有天下之志,傾身下士,散財結客,咸得歡心。
李世民娶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之女,長孫晟族弟乃是右勛衛(wèi)長孫順德,與右勛侍池陽劉弘基皆避遼東之役,亡命晉陽,歸依李淵,并與李世民為善。
亦有左親衛(wèi)竇琮,竇熾之孫,亦亡命在太原,素與李世民有隙,每以自疑。李世民由此加意待之,許其可以自由出入臥內,竇琮意下乃安。
又有晉陽宮監(jiān)裴寂,與晉陽令劉文靜同宿。因見天下變亂,城上烽火常起,因而嘆道:貧賤如此,復逢亂離,將何以自存!
劉文靜答:李世民達類漢高,武同魏祖,命世之才。時事可知,何憂貧賤?
字幕:劉文靜,字肇仁,京兆郡武功縣人。
劉仁靜因父劉韶戰(zhàn)死,由此襲任父職,授為儀同三司。姿儀俊偉,才干突出,倜儻而有權謀。時任晉陽縣令,便與晉陽宮監(jiān)裴寂結為好友。
字幕: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人,出身河東西眷裴氏。
裴寂舉孝廉出身,十四歲時補任蒲州主簿。因授左親衛(wèi),任齊州司戶參軍,遷侍御史、駕部承務郎,后為晉陽宮監(jiān),便與太原留守李淵交為好友。
劉文靜因與李密姻親,被關進太原郡獄。李世民便去獄中探望,并問時局。
劉文靜道:李密圍攻洛陽,皇帝遠在淮南,各地義軍跨州連郡、阻礙山澤。今百姓都來太原,一旦聚集,可得十萬之眾。令尊所領之兵亦有數(shù)萬,君言出口,誰敢不從?屆時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到半年,帝業(yè)可成。
李世民:我早已準備待機而起,卻慮父親不從,奈何?
劉文靜便將裴寂引見給世民,三人一同謀劃。
時逢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被突厥擊敗,李淵因此獲罪被拘。李世民便令釋放劉文靜出監(jiān),命與裴寂同去勸說父親李淵。
二人欣然從命,于是來見李淵道:天下大亂,公處嫌疑之地,又立不賞之功,今部將兵敗,因罪被拘,勢難保全。晉陽兵強馬壯,宮中府庫盈積,以此舉事,可立大功。關中天府之地,代王年紀幼小,權貴豪強并起,不知所從。公若發(fā)兵西向,大事必可成也。
李淵聞言,猶豫不決。其后隋煬帝旨下,命赦唐公之罪,釋放出監(jiān)。當時李世民暗中結納死士,與劉文靜約定起兵日期,恰遇李淵獲釋,事遂中止。
李世民又納劉文靜之計,偽造隋煬帝敕命,稱要征發(fā)太原、西河等郡百姓,再命遠征遼東。太原吏民聞詔心慌,都欲作亂。
劉文靜趁機對裴寂說道:公豈不聞,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乎?應勸說唐公即刻起義,怎能如此遲延!況公為晉陽宮監(jiān),死則死矣,何要連累唐公哉?
裴寂大為恐懼,便督促李淵早日發(fā)兵。
時逢劉武周勾結突厥,準備進犯太原。李世民便命長孫順德,以討伐劉武周為名召募士兵,又讓劉文靜與裴寂偽造敕命,調宮監(jiān)庫物以為兵用。
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聞說李世民系列動作,產生疑忌,欲在晉祠祈雨時謀害李淵。晉陽鄉(xiāng)長劉世龍向李世民告密,說知王、高二人陰謀。
李世民便即決定先發(fā)制人,遂命劉文靜到留守府告發(fā),說王威、高君雅欲圖謀反。
當日李淵與王威、高君雅在府中議事,劉文靜引人上堂報說:密狀告發(fā),有人謀反。
李淵便命王威:取狀來看。
劉仁靜卻道:所告就是副留守、高二將,只有唐公可觀。
李淵驚道:竟有此事?
高君雅大罵:謀反者非別,正是你唐國公也!
李淵大驚,未待回言,劉文靜早已大喝一聲:還不拿下!
從人聞命上前,乃擒王威、高君雅于座間,綁縛推至堂外,當即誅殺。
李淵看到二人首級,知道中計,只得起兵反隋。
大業(yè)十三年五月,突厥數(shù)萬進攻晉陽。李淵便以招引突厥軍入侵為名,遣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率軍攻殺西河郡丞高德儒,掃除起兵障礙。同時又設空城計,嚇退突厥軍隊。
李淵起兵反隋,自稱大將軍,以劉文靜為大將軍府司馬。劉文靜建議李淵改換旗幟,又請求連結突厥為援,李淵從之。
遂派劉文靜出使突厥,游說始畢可汗:唐公為國家近戚,擔心皇室毀滅,故此起兵。望與可汗一同進入京師平叛,事成百姓土地歸于唐公,財帛金寶歸于突厥。
始畢可汗聞言大喜,即命大將康鞘利率二千騎兵,隨劉文靜南下,又獻馬千匹于唐公。李淵盛贊劉文靜,命其率軍前往潼關,抵御隋朝大將屈突通。
是年七月,李淵誓師,發(fā)布檄文,斥責隋煬帝聽信讒言,殺害忠良,窮兵黷武,致使民怨沸騰。打出“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旗號,起兵直趨關中。
當時隋煬帝遠在江都,關內隋軍力量薄弱;中原瓦崗軍與王世充又在洛陽激戰(zhàn)方酣,均都無暇西顧。因此李氏父子進軍神速,直抵潼關,來戰(zhàn)屈突通。
字幕:屈突通,復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徒何(今遼寧錦州)奚族人氏,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長卿之子。出生于長安,剛毅武略,善于騎射,起于北周衛(wèi)都中士。
隋朝初期,屈突通任左衛(wèi)司馬,襲封邑川縣公,遷左勛衛(wèi)車騎將軍。曾隨煬帝楊廣征討高麗,升右光祿大夫、左武候將軍。
大業(yè)九年六月,楊玄感舉兵造反,煬帝已率軍回師,命虎賁郎將陳棱進攻黎陽元務本,屈突通與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馳援東都洛陽。來護兒還師西進,對楊玄感形成包圍態(tài)勢。
楊玄感率軍西進閿鄉(xiāng),屈突通、宇文述、衛(wèi)文升、來護兒等各路隋軍追至,一日三勝。八月,隋軍在皇天原決戰(zhàn)大勝,楊玄感逃往上洛自殺,屈突通以功遷左驍騎衛(wèi)大將軍。
大業(yè)十年,延安人劉迦論據(jù)雕陰起兵反隋,自稱皇王,眾號十萬,與稽胡劉鷂子呼應。
隋煬帝命屈突通為關內討捕大使,發(fā)關中精兵進討。屈突通進至延安宣布撤兵,使敵人放松警惕,卻暗中率兵前往上郡,夜簡精甲,襲殺劉迦論,斬首萬余,虜老弱數(shù)萬。
此后隋朝廷政治日益腐敗,各地農民不斷揭竿而起,隋軍毫無斗志,將領多死。惟有屈突通作戰(zhàn)慎重,所以雖無大捷,但從無敗績。
大業(yè)十三年,隋煬帝三次南下江都之時,便授屈突通為左光祿大夫、衛(wèi)大將軍,令率其部眾,隨代王楊侑鎮(zhèn)守長安。
李淵即在太原起兵,乃親統(tǒng)甲士三萬,于晉陽誓師出發(fā),沿汾水南下,經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進屯賈胡堡(靈石西南)。
代王楊侑聞報,急派虎牙郎將宋老生率精兵二萬駐守霍邑(今山西霍縣),另派屈突通率驍果數(shù)萬駐守河東,與宋老生遙相呼應,以拒李淵。
八月,李淵計誘宋老生出城,兩路夾擊,大敗隋軍,占領霍邑,打開進軍關中通道。繼而便沿汾水南下,占臨汾,克絳郡,于十五日進至龍門(今山西河津)。
劉文靜引突厥大將康鞘利率兵趕到,李淵兵力大增,進至汾陰(今山西萬榮),關中民軍首領孫華率部來投。
李淵大喜,遂命孫華先行渡河,并派左、右統(tǒng)軍王長諧、劉弘基,左領軍長史陳演壽、金紫光祿大夫史大柰,率步騎六千渡河,至梁山(今陜西韓城)扎營。
未數(shù)日,李淵引主力來至,便問前敵情況。
孫華答道:敵聞我軍至,固守不出。
李淵喜道:屈突通精兵不少,與我軍相隔僅四五十里,不敢來戰(zhàn),必是內部不和,諸將已不為隋朝效命矣。來日交戰(zhàn),若屈突通率軍過河,我則進攻河東,必能一舉破之。若彼全軍守城不出,我等就拆毀河橋,前扼其喉,后擊其背,屈突通定為我擒矣。
眾將聞之,皆都稱善。屈突通聞說李淵來至,果然主動渡河出擊,派虎牙郎將桑顯和率數(shù)千士卒,乘夜襲擊王長諧等軍,初戰(zhàn)獲勝。
孫華、史大柰遵依唐公之策,率輕騎從側后襲擊,桑顯和軍敗回河東。李淵率諸軍乘勢大進,包圍河東郡城。河東城高險峻,屈突通又善守城,唐兵攻而難下。
李淵見此,只好留下部分兵力繼續(xù)圍城,親率主力渡河西進,威逼關中。
屈突通聞知李淵繞開河東,直擊長安,不由大驚。乃留下鷹揚郎將堯君素把守河東,自率本部軍自武關西出藍田,回救長安。
前至潼關,卻被劉文靜引軍阻遏,不得寸進。
當時隋將劉綱守衛(wèi)潼關,屯軍都尉南城;屈突通欲與劉綱合兵,未料被唐將左統(tǒng)軍王長諧率部搶先襲占都尉南城,斬殺劉綱。
屈突通被迫退守都尉北城,與劉文靜相持月余不下。
因急于進軍還救長安,屈突通不耐久持,遂派桑顯和為將,引軍夜襲劉文靜軍營。桑顯和領命,奮勇而出,率軍接連攻破唐軍二柵。只余劉文靜一柵,久攻不下。
桑顯和鼓勇再戰(zhàn),殺死唐軍數(shù)千人。劉文靜登壘督戰(zhàn),卻被桑顯和在火影中看得清楚,引弓發(fā)矢,只一箭射中劉文靜左肩,栽倒在城上。
唐軍見主將受傷,士氣大減,已露敗相。此時桑顯和卻因軍士疲憊,下令停止進攻,就地開飯。劉文靜抓住戰(zhàn)機,命重起營柵,點燃烽火求援。
隋軍用餐未畢,早有突厥游軍數(shù)百騎看到營中烽火,乃自南山馳至,猛擊隋軍背后。隋軍就此大亂,桑顯和止喝不住。
劉仁靜見此,知道救兵已至,遂命吹號,三柵之兵皆都吶喊而出,前后夾擊。
由是隋軍崩潰,桑顯和僅以身免,逃回大營。此戰(zhàn)之后,屈突通處境愈加窘迫。
有部將建議投降,屈突通流涕道:我家蒙受朝廷厚恩,侍奉二代君主。既食君俸祿,怎能逃避國難?只能以死相報,為朝廷挨此一刀!
部將皆都痛哭流涕。便在此時,人報有唐使在營外求見。屈突通命入,原來唐公已攻占長安,遣家僮前來勸降。
屈突通聞說長安已失,家屬都被李淵所俘,心膽欲裂,當即拔劍,將李淵家僮殺死。
便命長子屈突壽與桑顯和鎮(zhèn)守潼關,自率主力東去,欲往洛陽投奔越王楊侗。
屈突通前腳剛走,桑顯和便唆使屈突壽獻出潼關,舉眾投降劉文靜。
劉文靜兵入潼關,便派副將竇琮、段志玄等率精騎一萬,命屈突壽與桑顯和為先鋒前導,東出追擊屈突通。至夜追至稠桑(今河南靈寶黃河南岸),鼓噪進擊,一場激戰(zhàn)。
屈突通后隊被殲,只得結陣自守。竇琮派屈突壽出陣,前往隋營勸說父親投降,屈突通怒罵道:往昔與你是父子,今日就是仇敵。再往前來,將發(fā)矢矣!
便在此時,桑顯和縱馬而至,對隋軍諸將高聲叫道:今京師陷落,各位都住關西,家屬在彼,為何還要向東,自入虎口?
眾人聞此,全都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長嘆一聲,釋其弓矢下馬,向東南江都方向再三跪拜,仰天號哭道:臣力盡兵敗,沒有辜負陛下,天地神祇,實所鑒察!
遂甘心就縛。竇琮于是大勝,盡收屈突通兵馬,還師歸報劉文靜。因屈突通曾殺唐公家僮,劉文靜不敢自作主張,使人押送長安。
大業(yè)十三年十一月九日,李淵率軍攻入長安,擒代王楊侑。
四日之后,李淵宣布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代王楊侑為帝,是為隋恭帝。楊侑到此地步只得依從,于是即皇帝大位,改元義寧,大封功臣。
遂下詔旨,拜李淵為唐王、大丞相、尚書令,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封李元吉為齊國公。
李氏父子盡掌兵權,由此完全控制關中局勢。
就在此時,劉文靜使人送來捷報,并押送屈突通入朝。李淵下階親釋其縛,就而問道:淵向慕高賢,將軍何其來遲?
屈突通哭道:末將未盡人臣忠節(jié),喪師辱國,使本朝蒙羞,愧對代王,尚恨其早!
李淵贊道:公真是隋朝忠臣良將也。
便將屈突通釋放,奏請恭帝授以兵部尚書,封蔣國公,為秦王李世民行軍元帥長史。唐王收降屈突通,便使其到河東城下,招降堯君素來歸。
屈突通只得前往河東,單騎叩城以進。堯君素看到屈突通,欷不自勝,伏地大哭。屈突通也淚濕衣襟,因對堯君素說道:我軍已敗,唐王義旗所指,天下無不響應,我無能為也。事已至此,將軍還是早些歸降為好。
堯君素起身怒道:將軍身為國家大臣,天子委以防衛(wèi)關中重任,代王并將社稷托付,何忍背國降賊,且為反賊作說客耶!公所乘之馬,非是代王賞賜乎?猶靦面騎乘耶!
屈突通嘆道:君素,我盡力矣!
堯君素道:我力還未用盡,公其毋庸多言!
屈突通見其執(zhí)意不降,萬般無奈,滿面含羞,只好告辭出城,歸報唐王。義寧元年十二月,劉文靜班師回朝,改任大丞相府司馬,加授光祿大夫,封魯國公。
義寧二年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詔許唐王李淵劍履上殿,贊拜不名,效漢丞相蕭何故事。唐王既克長安,便以檄書招諭諸郡縣。
于是東自商洛,南盡巴蜀,郡縣長吏及盜賊渠帥、氐羌酋長,爭遣子弟入見請降。
當時王世充既得東都兵馬,便屯于鞏縣之北大造浮橋,渡洛水攻擊大魏諸寨兵馬。
因命造橋先成者先進,由此秩序混亂,前后不一?;①S郎將王辯先破魏軍外柵,李密營中驚擾,將要潰散。未料王世充不知此情,反在此時下令鳴金收兵。
李密因見王辯軍退,便率敢死之士出營,自后追殺。王世充由是全軍大敗,反身爭橋以渡,導致橋塌,溺死于水者萬余人,王辯亦落水而死。
王世充僅以自身幸免,北走河陽(今河南孟縣南),沿途凍死者又以萬數(shù)。到達河陽之時,部下僅余數(shù)千人。王世充上書請罪,越王楊侗遣使召還東都,并不怪罪。
王世充于是沿途收集余眾,僅得萬余人馬,遂屯駐含嘉城,不敢再出。
李密由是乘勝進據(jù)金墉城,修其門堞、廬舍而居之,鉦鼓之聲,聞于東都。繼而召集正副寨主,并周邊各家反王,擁兵三十余萬,陳于北邙,南逼東都上春門。
越王大懼,便使金紫光祿大夫段達為將,民部尚書韋津為先鋒,先后出兵拒敵。
韋津領兵先發(fā),背城列陣;段達勉強出城,望見李密兵勢威盛,心中恐懼,竟先引兵退還入城。李密聞報,下令縱兵攻擊,隋軍大潰,韋津戰(zhàn)死。
偃師都尉獨孤武都、柏谷都尉柳燮、河陽檢校職方郎、河內郡丞柳續(xù)等見此,各舉所部歸降李密。竇建德、朱粲、孟海公、徐圓朗等各路反王聞說魏軍東都大捷,一并遣使奉表來拜,勸進天子大位;魏將裴仁基等,亦上表請正位號。
李密覽表甚喜,但依然拒絕道:東都未平,不可議此。
越王楊侗見勢不妙,萬般無奈,只得遣使?jié)撔形鞒觯巴L安,向恭帝楊侑求救。
恭帝議于唐王,李淵便發(fā)十萬大軍,以世子李建成為左元帥,次子李世民為右元帥,督軍往救東都。另遣太常卿鄭元璹引兵出商洛,徇撫南陽;左領軍府司馬馬元規(guī)徇剿安陸,南及荊襄。以三子齊公李元吉為鎮(zhèn)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都督十五郡諸軍事,聽以便宜從事,調度太原道上諸路兵馬。
此時東都糧盡乏食,官俸不敷,太府卿元文都等進言越王,懸賞招募,凡愿守城而不食公糧者,進散官二品。于是家有余糧之洛陽商賈俱來應募,由此手執(zhí)象簡而列于朝班者,不可勝數(shù)。段達等一班隋朝老臣,更無心守城。
李密此時勝券在握,魏軍接連獲勝,至為群雄之首,瓦崗英雄便即天下?lián)P名。
時有翟讓部將王儒信,看到隋朝萬里江山已在掌握之中,便即大為不甘。由是暗中聯(lián)絡瓦崗軍中翟讓舊部,尤其單雄信及其親友,謀欲奪回大權,復擁翟讓為首。
單雄信道:魏公才能遠超我大哥,且羽翼已成,有八千衛(wèi)軍,程知節(jié)、秦叔寶為將;又有羅士信為近侍,萬人莫敵,此事休要再提。
王儒信見單雄信不從己議,不肯干休,遂又來勸翟讓,使其自任大冢宰,管理軍中所有事務,然后把持眾家寨主,再將大權奪回。
翟讓為人豁達大度,聞言不悅:魏公李密才能勝我十倍,某故以寨主之位自愿讓之。你今獻此計,欲我山寨內訌,使已成基業(yè)毀于一旦耶!
王儒信又碰一鼻子灰,猶不甘心,又來唆使翟讓之兄翟弘:瓦崗基業(yè),是你翟家所創(chuàng),寧忍將此讓于外姓之人乎?
翟弘性粗,且好功名利祿,聞言深以為然,遂來尋弟翟讓,說道:兄弟,瓦崗軍中,你功勞最大。天子之位,豈有讓與別人之理!
翟讓聽后大笑,甚不在意。然而翟讓身邊卻有李密所安親信,聞聽翟弘之言,便當作翟讓本意,添油加醋訴于魏公。
李密聽后大惱,便對翟讓產生疑忌之心。
時有隋朝官員崔世樞來投瓦崗,李密以禮相待,甚為客氣。未料此事卻被翟讓得知,因知崔家乃是世家大戶,遂命親兵將其騙至己帳,命獻出家中所有財物,以饗山寨將士。
崔世樞不從,翟讓便命當場擒執(zhí)綁縛,親持鞭策笞,逼其交金。多虧徐茂功力勸,翟讓這才作罷,但李密聞之,甚為不喜。翟讓心粗氣傲,猶且全然不知。
翟讓生性好賭,有次約賭府宅,眾人皆至,惟元帥府記室邢義期遲到,翟讓怒而當眾責罰,全然不顧邢義期乃是李密近臣。
更有一日,翟讓見到元帥府左長史房彥藻,正色喝斥道:君前破汝南,大得寶貨,獨與魏公,全不分與我半分毫厘。魏公此位何來?亦我所立也。卿等眼中只有魏公,若是惹得老爺發(fā)怒,其事未可知也。
字幕:房彥藻,字孝朗,齊郡歷城人,進士出身,起家宋城縣尉。曾參與楊玄感造反,后跟隨李密加入瓦崗軍,任元帥府左長史,乃為李密心腹股肱之臣。
房彥藻既聞翟讓此言,于是走告魏公:翟司徒貪愎不仁,有無君之心,公宜早圖之。
李密嘆道:今安危未定,遽相誅殺,何以示遠?
房彥藻道:翟弘之語,公忘之耶?毒蛇螫手,壯士解腕,彼先得志,悔無所及。
李密然之,于是遣人下帖,宴請翟讓、翟弘過府飲酒。翟讓不疑有他,與兄及侄欣然而至,并攜單雄信、徐茂功、王儒信三個親信,引數(shù)十衛(wèi)兵前來。李密見單、徐二驍將同來,有些恐慌,遂道:今日與達官私飲,不須多人,止留數(shù)人給使可也。
然而單、徐二人牢坐不動,李密身后侍衛(wèi)聞此,反倒退出大半。
房彥藻上前說道:今方為樂,天時甚寒,司徒左右,請給酒食,至別室暢飲。
李密聞言大悟,接口言道:我正有一些要緊言語,欲與翟司徒商議。單、徐二位將軍,可至別室飲宴,某使秦叔寶與程知節(jié)相陪,未知可否?
話音未落,翟讓接言道:如此甚好,自家兄弟,有甚內外!
單雄信與徐茂功見主公如此說法,只得隨秦、程二人出外,房彥藻亦出。
當時堂中只余李密及翟讓二人,李密單留侍衛(wèi)蔡建德在堂,伺候茶水。于是二人推杯換盞,傾心相談,除卻軍政大事,亦說些江湖義氣,甚是入巷投機。
酒至半酣,李密離座而起,對翟讓說道:弟新得良弓,試于諸將,皆不能開。賢兄乃是當世英雄,天下誰人不知?未知可有興趣一試?
說罷,便令蔡建德入內,拿出一架鐵胎寶雕硬弓。
翟讓性格魯莽,平生最受不得人激,一時英雄氣發(fā),接過寶弓,掂上一掂,笑道:此弓雖重,倒也難不住咱家。
于是便在堂中立個騎馬蹲襠之勢,雙膀較力,將弓拉開,正如滿月。
便在此時,蔡建德已轉至翟讓身后。說時遲,那時快!猛力一刀劈下,翟讓如同摧金山,倒玉柱,一跤趴倒在地。臨死前長叫一聲,聲如牛吼,滿院皆聞。
徐茂功聽到主公叫聲,便知不好,離坐起身,往外便跑。單雄信見徐茂功逃出門外,這才驚醒,卻是跪伏于地,請求饒命。
秦叔寶見此,急忙伸手拉起。程咬金說道:你我皆是自家兄弟,何必如此!
話音未落,只聽門首有人慘叫,倒下一個。
程咬金急出門看時,卻見徐茂功逃至門首,被守衛(wèi)一刀砍中脖頸,因此大叫倒地。幸虧那刀刃被門框擋住,入肉不深,如若不然,頭已離頸。
王伯當看見,急命抬回府內,喚醫(yī)官前來療治,上藥包扎。
李密出廳,對單雄信、徐茂功及翟讓數(shù)十隨從安撫道:某與君等同起義兵,本除暴亂。翟司徒專行貪虐,凌辱群僚,無復上下,今所誅止其一家,諸君無預。
遂命將翟弘及其子翟摩侯、翟讓親信王儒信誅殺,余者不問。乃引衛(wèi)隊進入翟讓大營,使單雄信及徐茂功隨同,安撫眾軍。
翟讓對手下恩少威多,眾軍聞說主將伏誅,先是大驚,聞說從者無罪,便俱各無辭。
李密親自巡視大營,安撫翟讓舊部,命各寨主各安其位,繼續(xù)統(tǒng)領部下。回營之后,又命人將徐世勣扶到自己大帳,親手為其包扎傷口。其后便命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分別統(tǒng)領翟讓部隊。眾軍見單雄信、徐茂功皆都降服,亦自逐漸安頓。
畫外音:此等嚴重內訌,竟未引起軒然大波,李密之能可見一斑。王世充在含嘉城聞之,亦深加贊嘆:“李密天資明決,為龍為蛇,固不可測?!比欢邖徶T將皆知翟讓對李密有存命讓位大恩,尚且被殺,便即人人自危,漸漸離心。李密不能奪得天下,種因于此。
李密雖然內訌獲勝,但見軍心尚未穩(wěn)固,遂暫罷攻城,而遣房彥藻、鄭颋東出黎陽,分道招慰山東諸州縣反王。
房彥藻因而東出黎陽,以手書招納竇建德歸降,使來見魏公李密。
竇建德復書愿降,卑辭厚禮,并以羅藝南侵為由,需捍御北邊,請恕不能前往拜見魏公。房彥藻歸還洛口,行至衛(wèi)州,卻遇王德仁部兵,不由分說,便將房彥藻殺之。
李密聞說房彥藻死訊,勃然大怒,遂遣徐茂功為帥,率軍前往攻打林慮山,務必擒殺王德仁,以為房彥藻報仇。徐茂功領兵前往,只一戰(zhàn)便將林慮山數(shù)萬之眾擊潰。
王德仁僅率數(shù)百騎逃出,因走投無路,只得西入長安降唐。
竇建德既降,李密又拜梁郡太守楊汪為上柱國、宋州總管,并以親筆手書謂曰:昔在雍丘之時,曾相追捕,射鉤斬袂,不敢庶幾。
字幕:楊汪,字元度,祖籍弘農華陰,曾祖楊順時攜家徒居河東。
弘農楊氏乃是名門望族,漢太尉楊震、楊彪,便是楊汪先祖。其父楊琛曾拜儀同三司,及楊汪其后顯貴,追贈父爵為平鄉(xiāng)縣公。
楊汪少年時為人兇疏,好與人斗,拳腳所擊,無不顛踣,兇猛至極。長大成人之后,卻又折節(jié)勤學,專精《左氏傳》,曾為周冀王侍讀,由是知名,累遷夏官府都上士。
楊堅受禪為帝,賜爵平鄉(xiāng)縣伯,食邑二百戶。煬帝即位,守大理卿,因勤于政事,歲余轉拜國子祭酒。帝令百僚與楊汪講論,天下通儒碩學會萃,論難鋒起,皆不能屈楊汪。
楊玄感反河南時,楊汪舉薦裴弘策出師御之,因戰(zhàn)不利,煬帝貶楊汪為梁郡通守。后李密頻寇梁郡,楊汪勒兵拒之,屢挫魏軍鋒銳。
便在此時,楊汪收到李密私書,于是遣使往來通意,與魏公眉來眼去。其后未久,便見探馬來報:唐王李淵遣建成、世民二子,引十萬大軍來也?。ū炯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