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支隊伍從城門洞魚貫而出。蓋勛站在城頭看著即將隨自己出征的五千兵馬,神色頗為復(fù)雜。這支人馬是蓋勛費盡心力七拼八湊出來,既有原先漢陽郡郡兵,還有一些被打散之后,逃回冀城的夏育殘部。畜官亭慘敗的消息經(jīng)過殘兵的口傳遍冀城,城中人心惶惶,連帶著即將出征的人馬也出現(xiàn)了軍心不穩(wěn)的跡象——在蓋勛出任漢陽郡守后就從未有過。
新任刺史宋梟站在他身邊,他是光著身子被救入冀城的,可以說是有漢以來,最丟臉的一州刺史。不過老邊做事還算留了幾分情面,將他上任的詔書、印信都還了回來,總算能平平安安接任。此刻宋梟神情十分猶豫,在心里掙扎許久之后,還是想再勸勸蓋勛:“蓋司馬呀,本官還是覺得,不要輕易出兵為好。”雖然在老邊的刻意安排下,宋梟受盡屈辱,但是對叛軍的畏懼壓過了報復(fù)屈辱的念頭。
聽到這樣懦弱的話語,蓋勛心里長嘆了一口氣;雖然看不起宋梟的文弱與不通兵事,但是多年養(yǎng)成的性格,還是讓蓋勛對宋梟保持著對待上官的尊重。
“使君,夏護羌乃是本州二千石大吏,又有典兵平叛之責(zé),正需要使君與他同心戮力,才能盡快平定涼州之亂。如今他被圍畜官亭,自使君在畜官亭聞訊之日算起,夏護羌也已經(jīng)血戰(zhàn)三日了。若是不去救援,萬一夏護羌兵敗軍亡,朝廷追查下來,我們難免背上一個坐視不救的罪名?!?p> 宋梟面色越發(fā)愁苦,想起曾經(jīng)俘獲過他的羌胡叛軍,個個形容猙獰,心里越發(fā)畏懼;“可是,蓋司馬一走,這城中可就沒有兵了呀。聽聞冀城之北,尚有一支叛軍游弋不去,萬一他們趁冀城空虛前來攻打,那可怎么辦吶?”
蓋勛耐心地解釋道:“使君勿憂。城中百姓不下三千戶,尚可征集數(shù)千精壯,下官已經(jīng)訓(xùn)練了他們兩三個月,憑城固守是綽綽有余。北方那支叛軍乃是燒當(dāng)羌句就部落首領(lǐng)滇吾。我深知滇吾所部窮困不堪,雖然騎兵縱橫,但是軍械甲兵稀缺,根本無力攻城。使君只需依我舊制,每日多遣騎兵哨探,加強城頭警戒,便可萬無一失?!?p> 宋梟仍是大不放心,再三勸道:“我在畜官亭時,雖然未親眼目睹兩軍交戰(zhàn)之狀,但是只看胡虜營中兵馬,便有近萬人,蓋司馬只憑這五千郡兵,能救得夏護羌不能?如若不能救,還不如閉城固守,以待朝廷大軍來援?!?p> 蓋勛見宋梟三番兩次只想阻撓出兵,不由十分失望,又深怕宋梟再說下去,動搖了軍心士氣,便不再答話,只是一拱手,說了一句:“屬下出兵去矣,使君萬萬小心保守冀城,以待屬下凱旋而歸。”
宋梟被蓋勛堵了一句,一時不知如何作答,只得送他下城。
走到城門邊,蓋勛又覺得就此撇下一州之長官,確實失禮,想了想,還是提點了宋梟一句:“朝廷命使君撫涼州,正是為平叛之事而來,此事也是使君的本分,至于剿撫之策,使君還需盡早籌劃?!?p> 宋梟就是個迂腐書生,哪里知道什么征戰(zhàn)剿撫?他想了又想,從他讀過的書里找了又找,終于給蓋勛提出一個荒唐的建議:“依本官之見,涼州自古多叛,其實都是因為當(dāng)?shù)匕傩丈僮x詩書,不知禮義。本官有意命人多多抄寫《孝經(jīng)》,令州中百姓家家誦讀;只待百姓知曉忠孝之道,或許叛亂就可以停息了吧?!?p> 蓋勛聽得目瞪口呆。這哪里是一州刺史???分明就是個給小孩子啟蒙的酸書生嘛!涼州叛亂如火如荼,朝廷把一州之事交給這樣的人,豈不是拿涼州上百萬羌漢百姓的生死開玩笑嘛!
蓋勛對宋梟徹底絕望了,胸中怒氣難以抑制地向頭頂涌上來,雖然知道不該指責(zé)上官,但是有些話還是不吐不快,騰騰的火氣讓他的聲音都變得生硬起來。
“使君謬矣,西周時,姜太公封建齊國,數(shù)百年之后,齊國大臣崔杼弒君專權(quán),禍亂國政;周公旦之子伯禽封為魯侯,結(jié)果后來也有逆臣慶父謀國篡位。姜太公、周公旦都是上古大賢,齊魯皆為禮儀之邦,此二國的學(xué)者還少嗎?不是照樣免不了亂臣賊子?如今涼州危急,使君不籌劃平叛靖難之策,卻想要靠幾本書就平定叛亂?使君以為朝廷諸公會怎么看待此事?恕蓋某不恭,此事斷不可行!”
蓋勛氣呼呼地說完,轉(zhuǎn)身就走。宋梟被蓋勛的一陣批駁說得無言以對,也為蓋勛的無禮面帶慍色,一拂雙袖,徑自往州刺史衙署,依然將自己的建議寫成奏章上奏朝廷,也想從朝廷那里多借幾個書吏,好多抄幾本書來。
不說宋梟固執(zhí)己見,只說蓋勛領(lǐng)兵離城,一路直奔畜官亭。知道救兵如救火,蓋勛一路行軍極快,但是也不忘防備叛軍的偷襲。才離城二十里,就將手下騎兵的一半撒了出去,遠遠地環(huán)繞著大軍四周,專一哨探道路,預(yù)防伏兵。
出兵救援夏育并不是蓋勛的一時沖動。不出老邊所料的是,對于宋梟帶回來的消息,蓋勛一直抱著將信將疑的態(tài)度,甚至更多傾向于是叛軍故布疑陣。真正能讓蓋勛真心相信的,是他派出的斥候。
自從夏育出兵,蓋勛便每日派出三五隊斥候,走小路往來于狄道與冀城之間;一方面維持兩地的消息通暢,一方面探查叛軍動向——這也是早先和夏育商量好了的。畜官亭慘敗的消息,在宋梟回來之前兩天,就已經(jīng)為蓋勛所知;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蓋勛就已經(jīng)有了出兵救援的想法,不過一直不得確切消息,加之城中人心不穩(wěn),需要有人鎮(zhèn)撫,才遲遲不得動身。
直到昨日宋梟回城,蓋勛也才剛剛得到斥候的消息,畜官亭之戰(zhàn)的第二天,確實有一支萬人左右的叛軍兵馬,抵達狄道城下。與宋梟帶回來的消息兩相印證,蓋勛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叛軍的確分兵了,此外,老邊所言李相如相約開城一事,恐怕十有八九也是真的——李相如此前種種作為給蓋勛留下的印象太過深刻。若非李相如怯懦畏賊,隴西局勢何至于敗頹如斯?李相如身為隴西郡守,但凡肯為國事盡半分心力,夏育又何至于逼不得已出兵與叛軍野戰(zhàn)?如今護羌校尉部兵敗,涼州局勢急轉(zhuǎn)直下,李相如生出降賊之心,實不出意料之外。只可恨,那奸賊竟然還打算鉆朝廷法令的空子,逃脫重責(zé)。
眼下唯一能讓蓋勛安心的是,叛軍分兵隴西,圍困畜官亭的兵馬便不會太多;與此前的探報相對比,叛軍在畜官亭與夏育交戰(zhàn)時,兵馬約在兩萬人上下,如今分兵萬人取狄道,再除去交戰(zhàn)時的損耗,留守畜官亭的叛軍最多不過六七千人——自己還有機會救出夏育。
——也僅僅是有機會罷了。
叛軍剛剛擊破夏育所部,聲威正盛,即便分兵,兵力仍占優(yōu)勢,對于救援夏育之戰(zhàn),蓋勛其實殊無把握。但是,蓋勛終究還是來了——正如老邊對他的判斷:義之所在,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