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實

時刻日記

第二十章 創(chuàng)造未來

時刻日記 何須凡 2635 2022-07-21 09:25:19

  數字傳輸是傳播技術史上的一大變革。數字傳輸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把信息從一個地方送到另一個地方。數字傳輸與傳統的廣播相比,節(jié)目播放者和節(jié)目接收者之間主動和被動的關系不同。傳統的廣播中,播放者是專門的電臺和電視臺,向很廣范圍的用戶群播放節(jié)目,播放的時間、內容和順序由電臺和電視臺確定,播放的方式是從頭到尾的流水式的播放,節(jié)目的數量十分有限,用戶只是被動的接收者,數字傳輸具有交互性特點,播放者是服務供應商,乃至是用戶自己。當播放者是服務供應商時,特定小團體范圍的用戶,甚至每一用戶能夠單獨從服務商那里取得符合自己欣賞口味的節(jié)目,并且可以自行確定播放的時間,可以選擇節(jié)目的某個片斷進行收看,節(jié)目的數量將大大增加。當播放者是用戶自己時,屬于某用戶群的一用戶可通過電子公告版自由張貼信息,與該群體的其他用戶進行信息交換;而不屬于任何群體的單獨的一用戶則可通過電子郵件與另一單獨的用戶進行信息的交換。

  作為計算機網絡的技術支撐體系中的關鍵部分的數字傳輸技術*2,為版權制度帶來了新的沖擊。主要表現在版權法的概念,版權人的權利,版權法中的各個利益方之間的利益權衡等方面。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歐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3等國已經開始就數字傳輸對版權制度的影響展開討論,并且討論正在隨著技術的發(fā)展而逐漸深入。目前為止尚未有定論。我國也有一些學者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本文試圖概括和總結國內外的最新研究動向,并進行相應的分析和評論,希望能對我國版權立法工作有所裨益。

  一案,一名大學生在互聯網絡上提供秘密的電子公告牌地址,未經版權人許可,將已出版的、享有版權的商用計算機程序的復制件提供給網絡上的用戶。1995年在瑞典也發(fā)生了類似的案例。

  ADOBE和幾個其他的出版商那里將為數眾多的享有版權的計算機程序載下來,送到斯德哥爾摩的皇家技術學院的互聯網絡服務器上,以供互聯網絡上全世界范圍的用戶卸載和復制。這種在計算機網絡上通過數字傳輸提供作品的復制件的行為,在現行的各國版權法和國際版權公約中,顯然都沒有現成的直接規(guī)范的依據。對此,目前版權研究界主要有兩派意見:其一,將傳統的版權領域中的若干概念(主要是復制、發(fā)行、出租、公眾傳播)擴展以對該行為進行規(guī)范,該行為或是復制,或是發(fā)行,或是出租,或是公眾傳播*4;其二,設立數字傳輸權來進行規(guī)范*第一種意見主張把數字傳輸的版權意義融入傳統的版權制度體系之中,第二種意見主張依據新的數字傳輸技術而設置專門的權利。筆者認為,技術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目前的新技術會被今后更新的技術所取代,脫離原有的權利構架而另起爐灶,為新技術設置嶄新的權利,有可能會在新權利和原有權利之間形成斷層,并使版權法始終處于變動和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因此,比較起來,第一種意見似乎更可取。但是,在第一種意見內部,圍繞數字傳輸究竟應屬于哪一個概念的范疇的問題,不論在國際組織,還是在各國國內,都還在激烈的爭論之中。

  復制是版權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復制的定義在各國版權法中都不盡相同。-般的說,復制行為的直接后果是一份或多份復制件的產生,以再現作品。

  中的暫存,使臨時復制(或稱暫時復制)和-次性復制件得以產生。所爭論的焦點問題是,這種暫存是否為復制?舉例來說,甲將某作品的一份合法復制件通過互聯網絡傳輸給乙,乙在計算機顯示器上看到作品的內容。在乙對所看到的作品進行拷貝之前,甲的這種傳輸行為是否構成對該作品的復制?這個問題也可表述為,是否需要擴展現行版權法中的復制的概念,以包括暫時復制和一次性復制件?對此,發(fā)達國家中間存在兩種相反的意見,而發(fā)達國家的作品版權人一方與發(fā)展中國家的作品使用者一方的意見分歧也十分明顯。

  發(fā)達國家中間,一派意見認為數字傳輸的暫時存儲并不構成復制*6,理由是:存儲的時間太短,一旦計算機出現故障、斷電或關機,顯示器上的顯示即消失。只有當作品在計算機硬盤或軟盤上固定下來,或通過打印機打印出來,才構成復制。另一派意見中,美國白皮書認為,用戶計算機之所以能夠顯示出作品,正是因為計算機的隨機存儲器對其進行了復制*英國版權法也認為利用電子手段的暫時存儲為復制*8。持相同觀點的還有歐盟計算機移程序法律保護指令*9、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伯爾尼公約提案扣鄰接權條約提案等*10。

  發(fā)達國家的作品版權人士張,盡管數字傳輸所導致的計算機顯示器上的顯示十分短暫,但是,就在這十分短暫的時間內,用戶計算機顯示器上再現了作品,因此,復制行為發(fā)生。他們認為,一次性復制件以計算機顯示器為載體,與永久性的復制件一樣,仍然是復制件。作品能夠被人們感知和利用,是因為作品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和有形的載體。這有形的載體,可以是圖書、錄音帶、錄像帶、磁盤、光盤,也可以是汁算機顯示器。計算機顯示器與其他物質載體相區(qū)別之處在于,生成的復制件是一次性的,而不是永久性的。按照這種觀點而擴展的復制概念,并不單單意味著復制權的擴展,同時也意味著復制權的限制的相應擴展。數字傳輸所形成的暫時復制有侵犯限制權的可能,但并非必然侵權。美國白皮書認為,當經版權人同意或按照版權法的有關條款而進行復制時,并不存在侵權*1

  但是,美國白皮書并沒有就擴展的復制權及擴展的復制權的限制之間的界限劃分進行深入的探討,沒有肯定公眾利用計處機顯示器閱讀和瀏覽作品的權利,因而遭致一些學者的批評。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