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言情

月下故人歸

第四十九章 夢醒

月下故人歸 墨染溪玥 2665 2024-10-23 16:51:36

  緣份如詩,歲月如夢,一生惜緣,心香一瓣。

  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每個靈魂都在尋找歸屬。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里,有一個惜緣的人陪伴在身邊,便擁有了一片溫暖的天空。

  前段時間,偶然看到關(guān)于老戲骨的一段采訪,感觸頗深。他在訪談中講到了當(dāng)下的一種現(xiàn)象:“現(xiàn)在很多人一天到晚都在強(qiáng)調(diào)競爭,往往就忽略了獨處的美德。

  這份‘德行’,就是自我凈化、自我調(diào)教,人在獨處當(dāng)中,才能真正安安靜靜的去思考。

  他表示,六十歲之后,便漸漸學(xué)會用“散步”的方式看待人生,不再跟自己較勁,活得更加閑散自在一些。一直以來,他都不太喜歡應(yīng)酬,也很少參加飯局,偶爾上一次酒桌,就會感到十分煎熬。

  他把很多東西看得越來越淡,迷上了畫畫、書法,這些孤身一人便可以完成的興趣愛好。他遠(yuǎn)離了無謂的社交,開始喜歡和自己下棋,借下棋,觀天地之深廣,思人生之淺狹。

  我也跟自己下棋,觀棋觀心。靖麟每次跟我下棋總是靜不下心來,她會盯著我的臉走神。有一回更是被大耳朵狐貍搗亂,直接把棋盤弄得一團(tuán)糟,于是,我就很少在寵物店里下棋了。

  我沒有告訴靖麟,此去昆侖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若非昆侖君提點,我也不會知道,原來引魂鈴是會對生魂造成傷害的,而且這種傷害是不可逆的。

  當(dāng)初,我用引魂鈴封住了靖麟的魂魄,然后送她入輪回,就是不想讓她也和我一樣,忍受忘川水腐蝕的痛苦。是我考慮不周,反而害得她的轉(zhuǎn)世之身魂魄不穩(wěn)。

  依昆侖君之言,要解決引魂鈴留下的后遺癥——解鈴還須系鈴人,恐怕還得找到引魂鈴的創(chuàng)造者。

  我只知道引魂鈴出自麒麟神山,卻不知是誰打造了這枚鈴鐺。

  “靖麟,你知不知道引魂鈴出自何人之手?有機(jī)會,我想去拜會一下這位高人?!蔽夷﹃鴼v經(jīng)千年,依然銀光閃閃的鈴鐺,看來有必要回一趟麒麟神山,或許還能找到一些線索。

  “這個我也不大清楚,怎么突然想起來問這個?”靖麟遞過來一個疑惑的眼神。

  “沒什么,我就是有點好奇?!蔽疫€沒想好怎么跟她解釋,便岔開了話題。

  今日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靖麟收到了一盒友人寄來的霜柿子。天氣驟冷,無論是風(fēng)還是雨落身上,已有明顯寒意。冷歸冷,但真美。不怕寒的草木任霜包裹,碧綠鮮亮,晶瑩可愛。

  霜降,是秋天的小精靈。霜降人間,清歡之美,露已成霜,有辣手摧花之可怕。

  但在完完全全枯萎之前,夜里在草木上凝的霜,會在清晨朝陽之下折射出鉆石般的光芒。

  霜降人間,貌若冰霜。霜后的青瓦,叫霜瓦;冷夜月亮,叫霜月。

  霜后的柿子,更甜。霜打的青菜,叫霜菜;霜上的秋葉,叫霜華;霜上的菊花,叫菊花霜。

  冰清玉潔的霜,讓晚秋更冷,但更呈現(xiàn)出清甜之美。

  山明水凈已到,人間在保暖的同時,迎來秋的清歡。

  秋天是一個跳舞的季節(jié),我遠(yuǎn)遠(yuǎn)地看著這個渾身燦爛的美麗小精靈,又抬頭看看遠(yuǎn)處的天,看鮮艷的金色落葉從藍(lán)天上旋轉(zhuǎn)著飄落……

  秋雨綿綿,天空已經(jīng)許久未放晴。

  陰天里,世界的白是純?nèi)簧詈竦陌?;晴天,則成了泛著熒熒藍(lán)光的白。

  雨天我就不想出門,拿了一本《王陽明傳》打發(fā)時間。佛家喜歡論“境界”,按照儒家的說法叫“胸次”。王陽明講,做人應(yīng)當(dāng)“胸次悠然”。王陽明是個性情中人,平生主張盡性而為。

  在他看來,一切本該順其自然。太過糾結(jié)在意,反倒成了內(nèi)心的障礙。王陽明說:“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過去事放不下,未來事想不通。胸次漸窄,人也就走進(jìn)了死胡同,是謂“著相”。

  懂得享受當(dāng)下生活的人,對于過去的得失,不做無謂的計較;對于未來尚未發(fā)生的事情,也不做杞人憂天的擔(dān)心。他們胸懷寬闊、內(nèi)心清明,所以他們是快樂的。

  莊子云:“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空的房間才顯得敞亮,吉祥的事情才能容納進(jìn)來。人的胸懷也是這樣,王陽明說:“草有妨礙,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敝挥邪纬刂械碾s草,去除那些無謂的煩憂,才能常保安寧祥和。

  王陽明是心學(xué)宗主,卻也是一位實干家。在他看來,任何成就都不是憑空想來的。要想取得一番大成就,必得先下一番苦功夫。如果做得不夠好,一定是功夫下得還不夠深。

  只要工夫深,把該做的事都做好了,一切便會不求自來。

  王陽明自己飽讀詩書,卻不滿足于紙上談兵,一有機(jī)會就實踐自己的兵法功夫。他曾以欽差的身份,奉旨督造一項工程。

  王陽明以兵法統(tǒng)御之方,對工程隊實行軍事化管理。他組織民工演練“八陣圖”,讓民工勞逸結(jié)合,按時作息。對待手下的管理人員,也以兵法約束和指揮。

  在他的領(lǐng)導(dǎo)下,工程隊的效率遠(yuǎn)勝平常。等到工程建設(shè)完畢,他對兵法的領(lǐng)悟也更深了。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在他看來,說話有說話的功夫,辦事有辦事的功夫,這些都得在事上磨練。功夫下得越深,根基也就扎得越穩(wěn)。

  讀書有厚度王陽明認(rèn)為,讀書是為了積累人生的厚度。有些人腦袋空空、腹內(nèi)草莽。無法在世間做出絲毫貢獻(xiàn),對于自己的人生也全無益處。莊子曰:“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翼也無力?!狈灿写笾鞠虻娜?,必定注意累積自己讀書的厚度。從書本中汲取的知識越厚重,遇到困難解決的辦法也會多一些。

  王陽明說,書一定要多讀,但不強(qiáng)求全部記住。多讀經(jīng)典不僅是為了開啟智慧,更是為了在反復(fù)思索中存養(yǎng)本心。英國哲人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使人善辯。”每讀一種書,便能收獲一種的好處。有了知識的托舉,人生便如順?biāo)兄?、翼下生風(fēng)。

  眼界有高度人的眼界,決定了起點。不管做事還是做人,都應(yīng)往更高更遠(yuǎn)處看。

  王陽明十三歲時,就向私塾先生發(fā)問:“什么是天下第一等事?”

  老師回答他:“讀書考狀元便是天下第一等事。”

  的確,對于當(dāng)時的讀書人來說,參加科考金榜題名,便是眼前最要緊的事了。

  王陽明卻不以為然地說:“考狀元不算什么,讀書做圣賢才是天下第一等事?!?p>  唐太宗曾說:“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取法于下,則無所得矣!”

  意思是說,想要做到的是一流,最后所能做到的不過是中流;想要做到的是中流,最后所能做到的不過是末流;想要做到的是末流,最后可能什么都做不到??傊?,就是要有高于尋常的眼界,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

  中國人講究“出言有尺,說話有度”,其實就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分寸感。

  言語多寡不能定高下,而一旦越界卻勢必傷人害己。王陽明說:“大凡朋友,須箴規(guī)指摘處少,誘掖將勸意多,方是。”與朋友對話,不宜當(dāng)面指責(zé)對方的過失??梢赃x擇委婉地表達(dá),才是更容易被接納的做法。

  古人說:“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zé)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yuǎn)?!卑盐照f話的分寸,守好言語的邊界。既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保護(hù)。

  不改變自己的三觀,無論如何努力,都只是在重復(fù)昨天的老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更與行人別……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