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言情

月下故人歸

第四十八章 因果

月下故人歸 墨染溪玥 2543 2024-10-17 15:57:07

  禍福相依,否極泰來,無知會讓災難避無可避,但也會讓好運猝不及防。

  我們需要經歷一些曲折,才能最終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

  其實一個人之所以會變得狠心無情,在很大的一個層面上是因為自己遭受到了傷害,或者當一個人覺得失望時,那么他們的內心里往往就很容易滋生出一種疏離的感受,從而將自己最為強硬而強勢的一面給透露出來。

  當然,若是彼此能夠相處得愉悅,那么便能夠將自己內心里最為柔軟的一面來展現(xiàn)出來,和諧相處。

  猶記得,年少時大人總愛鼓勵我們多讀書、多學習。心里總會樸素地認為:人,懂得越多越好。

  但隨著年紀漸長,信息爆炸式地充斥著我們的視聽,我突然覺得,知道的越多,反而卻無所適從。

  知道的越多,心中越是顧忌,行動上越是畏手畏腳;知道的越多,人卻更迷茫,找不清生活的方向;知道的越多,越是中了“知識的詛咒”,被知識本身所蒙蔽,有理卻更說不清楚……

  于是,有些時候,不知道,反而成為了一種慶幸,一種快樂,一種幸福。

  這或許是個聽上去反直覺的認知,畢竟我們總是害怕由無知所帶來的決策失誤、良機錯失、憾事發(fā)生,但我們也不必害怕無知,因為不知道,很多時候反而是一種幸運。

  靖麟有一位好友,記得周圍人所有的生日,自己卻從來不過生日。

  有一次,她來寵物店找靖麟敘舊,靖麟好奇地多問了一句她生日是什么時候,她說是七月中旬,頓了一下說又說:“不必記著,我本來就不愛過生日?!?p>  這話說了,讓人覺得更奇怪了:一個人好好地,為什么會不愛過自己的生日?

  在我死纏爛打之下,她勉為其難道出了始末:在她十六歲生日那天,奶奶早早起來為她做了一大桌子菜,爺爺也跑去提回來一個大大的蛋糕,舅舅舅媽們都回來一起吃她的生日宴,連在外地工作的父親都特地打來電話祝她生日快樂,并表示禮物等他回來就補上。

  當時特別開心,覺得那一刻非常非常幸福。直到晚上宴會散去,回家路上,母親拽著她的手一語不發(fā)。她敏感地察覺母親似乎不開心,小心翼翼地問:“媽媽,你不開心嗎?”

  母親看了她一眼,終于冷笑道:“喲,你現(xiàn)在想起我了?剛還不是挺開心的么?你怎么開心得起來啊?你的生日就是我的受難日!”然后母親開始細說那天她一個人躺在病床上有多么冰冷,嬰兒體重超重半天生不下來有有多么痛苦,最后不得不剖腹,那個刀疤究竟有多長……

  說著還掀開衣服強行讓她摸一摸肚子上那道猙獰的傷疤。

  那一刻她既難過又驚懼,心里涌現(xiàn)出巨大的恐慌與愧疚,呆愣當場,不知道該作何動作與言語。

  說到這里她突然停住,沉默良久,又偏頭認真說:“你知道嗎?那個時候我真的認為,我的出生是一種罪?!焙髞恚僖矝]有辦法坦然過自己的生日。即使長大后明了事理,懂得人情,清楚生育是個人選擇,無需讓孩子背負,卻也回不去曾經的快樂了。

  知識擁有著詛咒:當你知道一件事之后,就再也退不回不知道時的心境與狀態(tài)了。

  所以想要無知,因為無知,所以快樂仍然純粹;因為無知,不會輕易被影響、被改變;也因為無知,無需背負愧疚與罪責,無法釋懷,無法逃脫。

  不知道,所以驚喜!

  其實生而為人,哪有什么全知全能。充其量,只是在有知的范圍內努力通過學習來擴寬自己見識的邊界罷了。面對宇宙,面對自然,面對未來,我們從來都無知。

  我們只是害怕由不知道而導致的災難,害怕人生突然滑入深淵,害怕前路沒有希望,于是總想拽住點什么,好讓自己不會墜落。但是啊,請放輕松。因為無知會讓災難避無可避,但也會讓好運猝不及防。

  因為禍??偸窍嘁?,否極一定泰來。

  ?我們只需要一點耐心,不被焦慮裹挾,不被絕望摧毀,在還有余力的時候踏實努力,量力而行,靜待低谷被時間帶走,也靜待好運在不知道的地方悄悄醞釀,準備到來……

  “云麒,你和昆侖君到底說了些什么?”下山的路上,靖麟不依不饒的問我。

  離開了終年積雪的昆侖山,秋意便越來越濃。

  上秋山,與閑為伴。幾度秋意濃,最是桂花香!

  又到了金桂飄香的季節(jié)陽光溫暖,落葉秋分生活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也會有如期而至的希望記憶中,秋天的風是桂花味的,走在桂花鋪滿的小道上,寒意襲來,香味彌漫。

  現(xiàn)在,可以把秋天的味道帶回家了,細心養(yǎng)殖一盆桂花。其花香馥郁,遠飄萬里,它的顏色素雅高貴,清爽利落,清新脫俗。桂花的花語是:崇高、吉祥、美好與忠貞。

  “你看,那邊有一片桂花樹,不如,我們挖一棵帶回去!”我岔開話題,顧左右而言他,我當然不能告訴她事情的嚴重性,搞不好這丫頭又要胡思亂想了。

  靖麟顯然不吃我這套,她瞪了我一眼,大踏步走上前去。

  “你可以哄不好我,但你不能不哄我!”這句話仿佛寫在姑娘臉上,我嘆了口氣,追了上去。

  仲秋,像花而不是花,似霧而不是霧。

  半夜時分到來,天亮以后離去。來時像春夢一樣,去時又好似朝云散盡沒有覓處……

  總是這樣,活得越自由,走得越從容,你就會明白:與其在繁雜的人際關系中周旋,不如還生活一片清凈,把時間用來取悅自己。

  愛因斯坦說:“有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有更強大的威力?!?p>  積極的人,似乎總有一種力量,可以于挫折中奮起,于苦難中堅強。這是一種勇敢,亦是一種智慧。與之為伴,受其影響,我們也會心生能量、積極陽光。因此西塞羅才說:“朋友是另一個自己”。

  人這一輩子,對朋友的選擇,往往就是對人生的選擇。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時光。

  東漢末年,南陽郡的文人朱穆和劉伯宗自幼相識,契若金蘭。

  朱穆出身寒門,見多了貪官污吏魚肉鄉(xiāng)里,立誓要做一個為百姓請命的清官。

  劉伯宗是朱門之后,受父親影響,只想做個大官,光耀門楣。

  后來兩人都踏入了仕途。

  朱穆出任侍御史,他剛正不阿,經常彈劾宦官權貴。

  劉伯宗卻在權力的漩渦中沉淪,投靠十常侍,賣身求榮。

  當時,朝廷內外的忠臣早就對十常侍積怨已深,謀劃除掉這群宦黨。

  朱穆多次上門勸說好友遠離奸黨,卻總是無功而返。

  眼看著好友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自己卻無能為力,朱穆非常傷心。

  直到劉伯宗為了前途陷害兩人的恩師,朱穆才醒悟過來。

  于是他寫下這首著名的《與劉伯宗絕交詩》,自此二人分道揚鑣,再無往來。

  三年后,十常侍被袁紹誅殺,劉伯宗也因此身陷囹圄,悔之晚矣。

  《論語》中寫道: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如果對方不愿意聽你的忠告,那就不要再勸了,再勸就是自取其辱。

  每個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價值體系,多勸無益。

  讓他去選擇,讓他去承擔,讓他去流血,讓他如他所是。

  要知道,成年人的覺醒,永遠不會發(fā)生在歲月靜好的時候。

  作家水木然說:人生分為三個階段。

  小時候,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世界。

  長大了,發(fā)現(xiàn)自己改變不了世界,只想著去改變別人。

  后來終于明白一個道理:人生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就是不再妄圖改變別人的價值觀。

  有些南墻提醒不了,只能自己經歷。因為未知,所以專注;因為未知,所以無畏;也因為未知,所以不必去想,而是去做,行動了,一切自有答案。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