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歷史咨詢商

第四十三章 養(yǎng)豬種菜

歷史咨詢商 霰雪鳥 2048 2016-07-27 16:07:12

  看著面前堆積如雪片一樣的情報,劉志揉了揉眼睛,這一上午啥事沒干,就在這里看這些各地傳來的消息了。

  什么竇建德和羅藝在涿郡大戰(zhàn),死了多少人,斬獲多少,雙方現(xiàn)在的勢力范圍,什么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兄弟鬩墻等等。

  劉志丟下了筆,跑到外面去散散心,走了半天脖子都有些酸了。

  此時已經(jīng)初夏,瑯琊山因為濕氣比較重,所以日光不是很強烈,也不感覺很熱,他在院子里面種的各種植物都已經(jīng)出芽抽枝了。

  這其中有棉花、玉米等農(nóng)作物,還有黃瓜、西瓜、香瓜等葫蘆科的水果蔬菜。

  至于蘋果桃子、梨子等等水果,他也都有種植,不過那都不是種在他的小院里的,而是在山上一塊向陽的地方種植下去的。

  瑯琊山的水土肥沃,這些植物長勢喜人,加上此時溫度高,日照也充足,因此很快它們都成了規(guī)模了。

  劉志一個人顯然是管理不了這么多植物了,因此便找人來,交給他們管理技術(shù)之后,便讓他們來專門管理了。

  這其中棉花和玉米是劉志的兩樣寶貝,因此他每天都要來看一看。

  而夏天到了,像西瓜這一類的補充水分的水果,那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他對西瓜也很重視。

  這三種植物在這個時候的中原是見不到的,棉花原產(chǎn)于中亞地區(qū),此時僅在西域一帶有一些分布,中原之地根本沒有,而玉米更是原產(chǎn)于南美洲,在中原是絕對見不到的。

  而除此之外,這個時候西瓜也很難見到,西瓜漢代的時候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帶回來的,不過這個時候也僅在西域一帶有分布,在中原難以見到,不過以前朝廷定都長安的時候,到了夏天,隋文帝很喜歡吃這種東西,偶爾也會有士兵運輸一些西瓜帶回京師來,不過只是專供皇家品嘗的,而且也不叫西瓜,而叫寒瓜,大小也遠沒有后世的那么大,一個個大小在兩三斤左右,后世的西瓜之所以那么大,是因為使用了生物學(xué)的多倍體技術(shù),使得西瓜成倍變大,甚至還能將西瓜的仔給去掉,吃起來大減麻煩,不過在這個時候,這些都是不可能辦到的。

  除了這些目前在外面很難見到的東西之外,剩下的香瓜也好,黃瓜也罷,都是這個時候在中國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東西。

  其中黃瓜也是張騫從西域引進過來的,因為是從異族手中流傳過來的,所以被稱為胡瓜,為此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典故。

  在東晉時期,北方羯族人建立了一個王國,叫做后趙,而后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在襄國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認為自己受到了歧視,于是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xiàn)“胡”字,違者問斬個赦。

  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官員,當(dāng)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此時正值魏晉時期,是很講究體面和文人風(fēng)骨的,穿著不當(dāng)是一個很嚴肅的事情,甚至?xí)虼擞|犯法律的,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彼麆傉f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zé),而且此時北方各族林立,互相之間出兵劫掠也時有發(fā)生,他說的也有可能是實情。

  但是這件事情怎么都是對他無禮,當(dāng)著他的面說出‘胡人’這兩個字,石勒心里不舒服,于是等到召見后例行“御賜午膳”時,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自己決不能說出‘胡瓜’兩字,不然要糟,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后,滿意地笑了。

  從此以后,胡瓜便逐漸的別黃瓜取代了,久而久之世人都稱它為黃瓜,不在說它是胡瓜了。

  而至于香瓜,這種東西出現(xiàn)的時間就更久遠了,以致于各地現(xiàn)在到處都有種植,不過因為它的產(chǎn)量不高,所以一般都是種植在山地上,沒人會舍得用正兒八經(jīng)的好地去種這東西。

  劉志看了一眼,玉米和棉花種的比較遲,這個時候只有四五十厘米高,不過現(xiàn)在時間還早,這種東西長得也快,只要勤施肥,多澆水,它們的生長就會非常的迅速,不過現(xiàn)在這時代可沒有肥料,以前他去農(nóng)村的時候見到大家還用人畜的糞便來澆灌土地,但是在這個時代,人畜的糞便可不多,人還好說一點,主要是牲畜的數(shù)量太少,耕牛是個稀罕物事,并不是每家每戶都有的,至于養(yǎng)豬,這東西雖然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jīng)被華夏祖先給馴化了,但是它們的食量可真是太大了,因此并不是很好喂養(yǎng),在商代的時候,這東西還被當(dāng)成吉祥物,被當(dāng)成了禮物互相饋贈,要是出門拜訪人,隨身不帶一頭豬,你都不要意思登門,看來這一段時間是豬的高光時刻,大伙養(yǎng)著都不舍得吃,互相拿來饋贈。

  豬肉一直都是農(nóng)耕時代中國人的主要肉質(zhì)來源,瑯琊閣的人不是和尚,自然是要吃豬肉的,因此也養(yǎng)了不少的豬,想到這里,劉志開始動起了腦筋,豬這東西吃得多,拉得也快,所以糞便什么的自然是不少,不過這個時候的豬大多是散養(yǎng)的,它們的糞便拉得到處都是,這需要收集他們的糞便才行,而且即便是收集了它們的糞便,直接用下去效果估計也不好,豬之所以笨,就在于它們吃生食,消化不好,糞便里面有很多成分都沒有消化完全,這東西施在地里,植物們也不好吸收,所以必須要先將它們的糞便堆積起來,進行堆肥,人工的幫助這些肥料的催化,這樣得到的肥料的肥力就會提高很多。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