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失敗的幣制改革
王莽的失敗,后世很多人認為是幣制改革造成,幣制改革的失敗最終拖垮了新朝的經濟,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終造就了王莽的失敗。
對經濟我當然是門外漢,但我好奇王莽為什么要這樣變來變去,我也很好奇他是怎么變的。出于好奇,我在網上查閱了王莽時期的錢幣,準備先從形體上去感受一下那個年代,期待能從形式上看出些什么東西。
我的第一直觀印象特別好,這些錢幣做工精湛,雋永秀麗的垂針篆體清晰地刻畫在每一枚錢幣上,錢幣的外形也從單一的圓形方孔的銅錢,變化為“犁”形,“刀”形等形狀各異的錢形。每一種錢幣作工都非常的精良,鑄造技術甚至讓你懷疑這是2000年前的東西。哪怕是沒有拿在手上,你還是會感覺“莽錢”就是一種藝術品。單從美感來說,我個人是喜歡“貨布幣”,它的形狀象農民用的犁,左右對稱,細長的陰文垂針篆體“貨”,“布”二字分居在犁形的兩腳上,給人以大氣厚重之感,讓人想要擁有它?!皣鴮毥饏T直萬”給我感覺就象一獎杯的正投影,下面正方形是獎杯底座,上面頂著的銅錢就是獎杯上面的球體,你這樣一展開聯想,這個古怪的,不那么討喜的錢幣一下就生動起來。
老師常說,見字如面,怎樣的人會寫出怎樣的字?!懊уX”上面的字有種說法就是王莽親筆手書;另一種說法是曹喜所創(chuàng)。
可后世發(fā)現曹喜是東漢人,是章帝(劉炟)建初年間的秘書郎,大概是掌管圖書經籍的小官,這一說法當然就無法成立。懸針篆是小篆的一種,也叫垂針篆,是篆書的異體,懸針是指“豎畫收筆出鋒”,鋒就像鋼針倒懸一樣。我們姑且認定上面的懸針篆就是王莽的手筆吧,即使不是他親筆所為,但也是他的藝術眼光決定了這一字體。從錢幣上字體的直觀感覺,寫字這個人應該內心無比的干凈,性格灑脫,與世無爭的理想主義者。
從“小泉直一”這類,再到“國寶金匱直萬”這類,這兩類幣的錢形都蠻怪的,“小泉直一”不象后世純粹的刀幣形狀,而是刀幣連接銅錢的樣式。“國寶金匱直萬”不是純粹的方形,也不是純粹的銅錢形,又是方形連接銅錢的樣式。從這個表象,你會發(fā)覺,王莽既想革新,又不想拋棄傳統,他追求就是在傳統上變一點點就好。
“莽錢”各個品種制作都非常精良,論鑄造技術,在中國鑄錢史上首屈一指。你看著它們,你真的不敢相信這是2000年前的產物,從這些外在,可以看出王莽絕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品玩“莽錢”,你會發(fā)現很多上面都有幣值,而這點就是王莽首創(chuàng),“大泉五十”便是王莽稱帝前居攝二年(公元7年),首創(chuàng)的我國第一枚紀值貨幣。從這點看,王莽又無時無刻的充滿著變革之情,他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的很多個第一次。
王莽是一個內心純粹,干凈,想銳意改革,又不想摒棄傳統,追求完美的一個理想主義者。
這就是我品玩半天“莽錢”后得出的結論。
這當然和幣制改革沒有什么關系,接下來我們才來看看他是如何進行幣制改革。
王莽當政時共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
第一次在居攝二年,(公元7年)改漢幣制,下令鑄造錯刀、契刀和大泉五十,與五銖并行。五銖錢就是西漢未通用的錢幣。
王莽所鑄刀、布幣完全不同于戰(zhàn)國時期刀、布幣的形制。他在刀幣上加了一個方孔圓錢,并且明明白白地鑄上刀幣的名稱和價值。如“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等,其身形如刀,材質為銅。一刀平五千的圓錢上以黃金鑲嵌“一刀”兩字,刀身鑄有“平五千”三個字,錯刀的上圜部“一刀”二字,以黃金嵌錯而成,故又稱金錯刀?!耙坏镀轿迩А迸c原來的五銖錢并用,“一刀平五千”當五千枚五銖用?!捌醯段灏佟碑斘灏倜段邈徲?,“大泉五十”當五十枚五銖用。除銅錢外,還鑄造少量的鐵錢。
第二次在始建國紀年,廢錯刀、契刀、五銖,市面以“小泉直一”與“大泉五十”并行。
第三次,在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行寶貨制,共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名目等級繁雜造成幣制混亂。
五物是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
六名為金貨、銀貨、龜貨、貝貨、泉化、布化六大錢幣類型。
二十八品是指不同質地、不同形態(tài)、不同單位的二十八品錢幣,這也是換算最麻煩的錢幣,在當時文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必須變成心算高手,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心應手,不信我們就來看看究竟有多復雜。
金貨一品,即黃金重一斤,值錢一萬。
銀貨一品,即朱提銀重八兩為一流,值錢一千五百八十;普通銀每流值錢一千。
龜貨四品,即元龜長尺二寸,值錢二千一百六十;公龜九寸,值錢五百;侯龜七寸以上、值錢三百;子龜五寸以上,值錢百。
貝貨五品,即大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為一朋,值錢二百一十六;壯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為一朋,值錢五十;幺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為一朋,值錢三十;小貝寸二分以上,二枚為一朋,值錢十;貝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為朋,率枚值錢三。
泉貨六品,即“小泉直一”,直徑六分,重一銖;“幺泉一十”,直徑七分,重三株;“幼泉二十”,直徑八分,重五銖;“中泉三十”,直徑九分,重七銖;“壯泉四十”,直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
布貨十品,以大小順序則有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即小、幺、幼、序、差、中、壯、第、次、大。
泉貨和布貨都為銅制。
我的天呀!光是整理這些資料我都頭大,真不知那時候的人們買東西交易該如何進行,一個人拿個龜殼進來,想買一個值3銖的貨物,老板得先拿把尺子丈量一下龜殼的尺寸,雙方達成共識后,老板補了好多貝殼給買方,零頭還用了些大布才結束了這次交易。我想當時的人們如果看見我們今天如此輕松的移動支付,刷臉支付,他們會有多驚訝!
王莽此次實施的“寶貨制”,換算之復雜,幣制之混亂,結果造成民心大亂,商品流通不暢,不管政府如何強制推行,民間仍私自還用五銖錢來交易。王莽得知后大怒,于是明令城內老百姓接受,每個人出入城必須出示“大布黃千”錢來作為通行證。
第四次在天鳳元年,罷大小錢,更行貨布、貨泉。
不要想著去弄清楚這4次幣改的交易細則,我相信你會看得吐,看得你眼花繚亂。只需要知道這4次幣制復雜混亂,導致了民間交易很不順暢。并且每次改制的錢幣大小不斷縮小,價卻越來越高,實質上剝削了普通民眾的財富就可以了。
王莽幣制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我們引用滄州師范學院楊兵的論文,楊兵老師很好在說明了這一問題。
楊兵老師在論文中提到從居攝二年到地皇元年十余年間,王莽先后四次下詔改幣,五次重申改革貨幣的法令,平均不到三年就改幣一次。社會經濟出現一次大混亂,以至于“農商失業(yè),食貨俱廢,民涕泣于道”。如此頻繁、混亂、荒唐的幣制改革,在中國幣制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其幣制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與貨幣流通規(guī)律的相悖。王莽政權的幣制改革,朝令夕改。版別之多(三十七種),次數之頻繁(八年四次,平均每兩年-一次),比價之低,等級之多,都是史無前列的。這嚴重背離了貨幣流通規(guī)律。貨幣需要常時間推行才能為人民接受,形成貨幣信譽。王莽頻繁幣改,失信于民。幣材的選用有自身科學的選擇性時代性,王莽卻把一些被歷史淘汰的東西重新使用,使幣材泛濫,且增加多余的貨幣形制等級,這也違背了貨幣流通規(guī)律。王莽四次幣制改革,市場上有多種貨幣流通并存,這顯然不符合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的穩(wěn)定性、排它性和獨占性的客觀要求,同樣背離了貨幣流通規(guī)律??傊?,王莽幣制改革脫離了社會現實,違背了經濟規(guī)律,才造成了失敗。
世人很多都同楊兵老師這樣認為,但王莽深層次的想法又是什么呢?為了斂財,我認為這一點是最不具備說服力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作為一個皇帝,想到整個江山都是自己的,何必還需要斂財。他干嗎要這么密集的進行幣種更換,這一切的背后是良心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為了確保幣制改革的順利進行,王莽采取了一系列強硬的行政手段,居攝二年,列侯以下不得挾黃金,輸御府受值,然卒不與值;始建國元年,欲防民盜鑄,乃禁不得挾銅、炭;新莽始建國二年十二月,重私鑄之罰,“以私鑄錢死”、“一家鑄錢,五家坐之,沒入為奴婢”等嚴刑酷法來強行禁止。禁挾五銖錢;新莽地皇元年,減輕私鑄錢幣罪;新莽地皇二年,民因犯私鑄之法傳詣鐘官(主持鑄錢之官)者男女以十萬數,到者易其夫婦(改相匹配)。愁苦死者什六七。這些行政手段不可謂不嚴苛,基本上涉及每一個人,可仍然無法保證幣制改革順利的進行下去。
還有在整個幣制改革中,私鑄錢幣屢禁不止,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假鈔太多,無論你進行多少次幣種更換,只要新幣一投放市場,假幣就隨之出現。這是“莽幣”不合理比值造成的,給了假幣暴利的空間。如幣制改革中所鑄“大泉”,重不過12銖,只相當于五銖錢的2.4倍,卻要當五銖錢50枚用;所鑄重一銖的“小泉”,卻要與五銖錢1枚相等。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假幣就可以以小易大,以輕換重,獲得超額的暴利。
馬克思說:“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你給制假者留出了這么大的利潤空間,加之當時鑄銅手工業(yè)的高度發(fā)達和銅材料的大量使用也給制假提供的技術條件。不管你把政治強制強化到何等程度,政策強制對于經濟規(guī)律是無法抗拒的,依舊會有人不顧死活來參與盜鑄私錢。
王莽這么密集地進行幣制改革,不可能不知道使用會很麻煩,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生物,就算你皇帝,王公不會用到錢,府上也會有日常開銷,這些麻煩和社會現狀早晚也會知曉,可王莽卻不管不顧進行了四次幣改,我分析與假幣泛濫有很大的關系,當一種幣種受假幣沖擊比較嚴重時,最節(jié)約的驅出劣幣的辦法就是取消這一幣種,以防偽能力更強的新幣種來取代它。龜殼,貝殼這種不好偽造,只能去獲取,社會上的總量是固定的,這也是選作貨幣的原因吧!當然假幣泛濫使得王莽這么密集的進行幣改,只是我認為的一種可能性。
但不管王莽的幣制改革如何失敗,我仍然想擁有一枚“貨布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