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練兵不輟備流寇
日頭一點點升起,驅散了秋日清晨的霜寒。眨眼便就到了秋后翻耕田地的時節(jié),自整治完水患過后,還沒得到休養(yǎng)的平山鄉(xiāng)村民便有扛起鋤頭,出村下田,村口土路上農人絡繹不絕。
三丸路道北,矗立著的是莊所院落,道路的南邊,三四里處為從三沢川水引出的溝渠,沿渠的農田中,不少農人和徒附早已經開始勞作,極目遠眺,遠海的湖水在日光下微微蕩漾,一如往昔。
高師盛居坐胡床,身后流旗招展,上書‘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鄉(xiāng)里的地頭武士貫甲按刀,侍立兩旁。遠處數十名足輕身穿卷腹,手持長竹竿,在各自兵佐的指揮下,呼喊口號,相互抽打,不時有人中槍到下,被判定陣亡退場,卻是在假兵演武。
眾人面前,放著四五個打開的木箱,里面裝滿了一貫貫穿好的銅錢,兩側還疊放著一表表,堆放成小山的糧袋,里面裝的不是糊弄人的雜糧稗子,而是貨真價實的大米,引得不少勞作的流民,紛紛停下圍觀,艷羨不已。
另一邊平整的校場前放著一個個箭靶,也有十幾名弓手,在距離五十步外的線痕之后,挽弓持射,弓也不是什么好弓,都是鄉(xiāng)野打獵用的丸木弓,持弓的姿勢一看就是野路子,未經正規(guī)軍陣操練,高師盛看去,他們彎弓開箭的姿勢都不標準。
有的腳步歪斜,有的腰桿佝僂,甚至偶一個人舉弓的姿勢都不對,但準頭還算是不錯,不敢說箭箭連中,起碼能做到十發(fā)三中,不算是胡開亂射。
連武士都未必敢說精通弓術,何況生活更困苦的足輕,強行令他們改變射法,并不能保證就一定有效,現(xiàn)在也只能是熟能生巧,以量練質。
強弓精箭自古以來,就是軍陣狩獵中不可或缺的殺生利器,當《禮記·射義》傳入之后,平安公家卻出現(xiàn)了不以殺伐為目的的“文射”,射箭從此演繹成了張弓搭箭、競射飲酒的娛樂文化,也從此誕生了君臣之義、長幼之序。
但對父慈子孝的武家幕府來說,武士六藝之中,弓術穩(wěn)居首位,甚至還在騎術之上,畢竟不是所有令制國都出產馬匹,名傳后世的名武士,多以弓術見長,不論藤原秀鄉(xiāng)以重弓退治百足天蜈,或是那須與一屋島海戰(zhàn),一箭射傷平家守護神屋島禿貍總大將幻化的美少女,都說明弓箭對於武家的重要性,江戶時代弓術達人吉見順,著述《射法訓》更是被后世弓道,奉如圭臬。
軍陣之上,更是有‘弓術最重的說法’,高師盛不通兵法,卻也曾自己去小笠原流道場,認真修習過,不過天賦只是中人,比不得真正的弓術高手,但就以目前水平來說,已經比大多數沒有傳授野武士強多了。
東國缺少鐵炮,高師盛自然格外看中弓箭帶來的殺傷力,凡有能在五十步外射中箭靶者,皆有賞錢,并在圓靶上勾出三個圓環(huán),環(huán)心則是外圓內方,形如銅錢,一枚銅錢能有多大,站在遠處能不能看見還要兩說,若以此為靶,難度大大增加,沒有長年累月的練習,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射中,所以賞錢也各有不同。
凡射中最外環(huán)者賞遠州錢一枚,中二環(huán)者賞遠州錢五枚,中內環(huán)者賞永樂錢十枚,能夠命中靶心者,直接能扛走一表大米。別說是雜兵們,這些天就是武士,也有不少信心滿滿,親自下場試射之人,雖然有好手,這兩日已經賺了近兩吊錢,大大鼓舞了足輕的信心,可卻仍舊沒有人能夠拿走一表大米。
高師盛拔出別在腰間地折扇,指著場上的足輕,向身邊的武士指點道:“弓道三重,一曰器具,二曰心念,三曰引分。”繼而侃侃而談道:“器具即弓矢,凡射之間,若不調試弓矢,那么即便是弓術在強者也難有用武之地。力士挽強弓以重箭穿甲斃敵,輕剽用短弓急射不輟,寧弓伏於人手,不可人受制於弓,務必使得弓矢做到使之如臂,此為弓道之根本?!?p> 說到這里,他略微停頓,旁側立刻有人求問道:“敢問鄉(xiāng)佐,何為心念、引分?”他們都是地頭野武士,平時哪里機會,能夠學到這種武家兵法。
“心念,則是再說開弓之時須做到心無雜念,不受制於七情干擾,全神貫注的同時,以耳代眼,分辨六路八方。七情者分別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太過,所傷者即為‘射箭七障’。以軍法為例,則是講置于死地者,而后才可生!”
一眾武士聽得連連點頭,他們不懂弓術,卻是知道七情六欲會干擾在戰(zhàn)場上的判斷力,反應力,這些都是要人命的東西。
“引分是指開弓的長度,審視敵手距離的同時,調整自己開弓的間距來保證能夠命中敵手,達到殺傷的目的,同時開弓更應注重站姿,弓矢名操持於手,實於人之正身。身不正,射亦不正。最忌諱弓腰駝背,肩、肘、腰、腿力應萃合一處,首先眼要直,手臂要平穩(wěn)·····”
不少人都親眼見過他,一箭重傷三沢左兵衛(wèi),力道貫透胴丸,對高師盛的講解,不疑有他,況且說的道理淺顯易懂,人人都能聽得懂,左右武士無不是虛心聆聽。
如果將說三沢氏滅門和逼迫豪強伏法這兩件事,只是讓高師盛獲得了百姓、豪強的畏懼以及兼并了大筆財富外,那么在元服禮上將獲得的田產盡數賞賜給長谷川家后,再加上散財於人,則是得到了鄉(xiāng)中大部分武士欽服。
不論他手段多么嚴苛,起碼是個能夠同患難、共富貴、輕財重義的武士,為高師盛換得部分英武的美名,甚至有幾名國人的次子,也前來投效,想在他這里謀個差事。
在百姓、豪強俯首的情況下,接下來的治理施政,稱得上易如反掌。
高師盛來鄉(xiāng)里任職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保證,在即將到來的桶狹間之戰(zhàn)做好準備,甚至是‘招兵買馬’,在今川家覆滅中,爭取繼續(xù)存身立命。目的既然明確,那接下來的作為就有跡可循。
在不影響農事的情況下,征召健勇青壯,以各家豪族的郎黨為主,編練一番足輕,整日在莊所對面的湖畔,跟隨金鼓聲,進退操練,高師盛不通軍陣,自然更不懂練兵,這時候出身武家名門子弟的好處,便體現(xiàn)出來了。
他雖不懂,但郡兵里面總有會練兵的,那日剿滅三沢氏時,郡兵布陣槍衾,三十多桿長槍,其徐如林,逼的三沢左兵衛(wèi)等人狼狽逃竄。反觀他這邊,雖然北莊萬次郎、長谷川隼人、小野忠明都稱得上勇力過人,但真的捉對廝殺,反而沒能將之快速拿下。
因此,以備寇防盜的名義,高師盛請求郡守朝比奈元長派遣幾名兵佐,過來指教,鄉(xiāng)里的這群雜兵如何布陣槍衾,陣射弓矢,不聲不響中,已經將各家郎黨劃歸莊所名下支配。
剛換上場的六名弓手還未射完壺中的箭矢,手快的也不過才只射兩箭,手慢的還一箭未發(fā),兀自在哪里苦苦地瞄準,突然爆發(fā)出的喝彩聲,嚇得其中一人,手一猾,箭矢出弦,歪歪斜斜地飛出十幾步遠,跌落地上,卻是槍衾隊分出了勝負。
高師盛停下講解,身邊的武士雖然聽得意猶未盡,但也都規(guī)規(guī)矩矩的退回原位。高師盛哈哈一笑,看了看天色,笑道:“諸位便隨我一同用飯罷!”
練兵格外消耗體力,自然要負擔足輕的伙食,雖然不能保證吃得上大米飯,但各類雜糧飯卻是管飽的,平山鄉(xiāng)又毗鄰遠海,運氣好還能喝到魚湯。
生活條件著實不算差,足輕和武士不少都是從較遠的村落趕來,難免有生活窮困的,干脆就跟差役一起住在了莊所里面,平時吃用皆是高師盛供給,實際這些人也可說逐漸脫離今川家配下,成為代官的私兵郎黨。
若不是高師盛訓練六十名足輕的定額已經滿了,恐怕全鄉(xiāng)閑暇的青壯都會來他這求征,隔壁三河國的災情也十分嚴重,再加上今川家并未強制要求三河國人履行法度和德政令,不少百姓被逼迫的舉家流亡,平山鄉(xiāng)近日,就有不少流民涌入,正好新的穢多非人還沒調派過來,高師盛便將他們暫時先安置在空蕩蕩,形如鬼村的三沢聚。
因為流民沒有生計來源,莊所雖然短短續(xù)續(xù)派點雜糧,長田家每隔兩日也會在莊所開粥棚賑濟,可這一點點粥水,根本不足以果腹,頂多是勉強吊住性命,不至于餓死,遠比不上來莊所點卯吃糧。
只是一來莊所的糧食有限,二來高師盛一個鄉(xiāng)佐不可能招募太多足輕,對這些窮困的百姓,他雖然同情,卻也沒有辦法做到每家每戶,衣食無憂,只能說先緊著孤寡婦孺賑濟。
為了避免流民中有人鋌而走險、聚嘯成盜,高師盛將青壯打發(fā)去整備溝渠、道路,另外放開山林湖水的封禁,允許他們捕獵魚獲。
嚴格來說這些未開發(fā)的山林、湖泊都是今川家的私領,想要進入都是要交錢的,捕魚是需要漁網、船只的,雖然莊所籌借部分船只、漁網,但終究數量有限,所以真能去的人也不算多。
至於說捕獵,且不說佛教氛圍,讓很多百姓不愿殺生,而且打獵不是誰都敢去,山林中雖然沒有老虎,卻是生活著狼群、山鯨(野豬)、甚至鬼熊,鬼熊即是生活許多年成精的山熊,信州木曾川附近就流傳著鬼熊常常闖進到村子里,將牛馬等牲口從牲口棚里拖出去,帶回山里吃掉。
據說,它會像人一樣直立行走,曾經有一名獵手捕殺過一頭鬼熊,拔下來的熊皮足有六疊榻榻米那樣大,遠江雖然沒聽說有熊,但山鯨時長闖進村里毀壞田地的事情,卻是時長發(fā)生。
流民連飯都吃不上,又哪里有體力去跟野獸搏斗,頂多是去林子邊上撿些干柴,挖點野菜,就這樣還出失蹤了兩個人,不知道是被什么野獸給拖走了,這讓流民更是對荒郊野外,避之不及。
兩日一開賑、讓流民暫住村落,捕獵魚獲、以勞代賑,甚至故意在其面前炫耀武力,都是敷衍應付,絕非能根治流民的辦法。高師盛對此亦是心知肚明,唯惜在這世間,有些事情明知該怎么辦,偏偏就不能去做。
流民名為‘流’就如同洪水,要想退治,就只有兩策:要么堵,要么疏。
堵:派人將之強行趕回三河國內,堵在境外。疏:請求郡國出面,給其筑屋分田,納為良民。
堵是不可能的,這個辦法之前就有國人提出過,當時就被其他人否決了。
平山鄉(xiāng)正好地處要道,北邊直面三河國,流民數以百計,而且數量每日都在增加,就鄉(xiāng)里這點雜兵怎么可能彈壓的過來,況且這些流民可不是手無寸鐵,毫無防備的老實百姓,不說人人帶刀,起碼也是青壯手里都有木棍鋤頭,真被逼急,發(fā)動一揆,洗劫鄉(xiāng)里怎么辦。
唯一可行的就是疏了,而行此策,最大的問題就是田地從何而來。安置流民就需要分田地,現(xiàn)下如果勤快點,還是能種點稗子,即便冬天還是無糧,起碼要也保證他們有點盼頭。誠然,平山鄉(xiāng)有許多未開墾的荒地,但想把荒地變良田,不知道要多少年蓄養(yǎng)肥力,而且流民也未必愿意去開荒。
鄉(xiāng)中豪右,倒是有一些多余的田地,可高師盛也不能真?zhèn)€貪得無厭,至少眼下雙方剛剛和睦,不能再挑動對立。
當然除了分地外,還剩下一個折中的辦法,即請豪右國人出面,收編流民為徒附。
事實上,也已經有一些國人在趁機低價購買流民為奴婢,可是鄉(xiāng)里國人也不是什么富戶,而且家中多少都已經有奴婢、郎黨要養(yǎng),為了節(jié)省糧食,他們不可能將這些流民全部都收留,高師盛雖然也在權利允許范圍內招收一批青壯,來官田勞作。
但伴隨著天氣,逐漸轉冷,涌入的流民也開始越來越多,三沢聚的長屋也逐漸住滿,后來的流民不得已在村外搭起窩棚避寒。
高師盛也不得以,停下練兵,改而將足輕里的大部分都派去流民村維持秩序,就在這種得過且過中,終于迎來了永祿元年的第一場雪,比預想中來的還要稍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