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昨天晚上做惡夢了。早上起床的時候精力不足。噩夢想不起來了,但是中途醒來的時候感覺像是鬼壓床似的。
明明很清醒,但是起不來。咬了舌頭,有了痛感,我才醒來,睜開眼睛,發(fā)現(xiàn)是被子太重了,是自己嚇自己。但身上也出了一層汗。我把被子一掀就繼續(xù)睡了。
這使我不想走出被子。走出舒適區(qū)。但我還是出發(fā)了,我想的是現(xiàn)在舒服了,以后怎么辦。現(xiàn)在的不舒服是以后的更舒服。
起床、跑步。完成。
跑完步之后,我又看書了。今天我要看完第三章??吹臅r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戳税雮€小時。
但是我在寫作的時候又要重新看一遍第三章。這讓我能有至少兩個小時的時間來梳理它。讓自己更了解它。第三張。自我驅(qū)動:如何長期堅持做一件事。
第一小節(jié)。做不到自律?這不是你的問題。
就是說。你做的這件事情,大腦沒有從中感受到樂趣,而是感受到痛苦,所以就想逃避。因為這是我們的本能。
過度吹捧自律,這很容易造成自我否定。這講的是。別人都做的挺好,為什么自己做不好?這件就很容易讓你心灰意冷,感到沮喪,讓你討厭自己。這就更難以付出行動。
我給自己制定計劃,自己再去做,這也是讓自己。但這是在逼迫自己自律,這種是一種低效的行為,會讓我大腦不適應而感到痛苦的事。
他前文說過,想改變自己的事,需要一個緩慢的,日復一日的去堅持。
我認為這個時候我需要滿足感。就是說,自己在做件這件事的時候,從內(nèi)心來享受其中的樂趣,這樣才讓自己變成一個好的習慣。
書中有說過。大部分長期堅持良好習慣的人,絕大多數(shù)不是逼迫自己來做的自律的,而是一次引導,引導自己的大腦按照正確的計劃和方向去行動。不是說“我必須如何”自律,而是說“我可以做到什么”的自驅(qū)。好的習慣不是刻意的去堅持。,更不需要虛虛無縹緲的自律。而是讓習慣來適應我們,而不是我們?nèi)ミm應它。
一般的理解中,自律的本質(zhì)是意志力。而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有限的資源。需要去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和自控力,才能抵擋外界的誘惑。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自己就是一個意志力薄弱的人。
而這種對真的理解也會找到一個非常的借口,正是因為我缺乏意志力,所以我知道了計劃卻總是不想做。
明明知道時間很寶貴,卻總是忍不住去玩別的東西。
而事實真的這樣嗎?書中說有一位心理學大師泡麥斯特。提供了一個。一只意志力的理論叫做“自我損耗假說”。
這個假說,只風靡了十年。到了第二個十年的時候,對這個理論的反對聲開始涌現(xiàn)。
第二小節(jié),意志力真的存在嗎?
在2016年的實驗結(jié)果表示,自我損耗效應幾乎不存在。
有的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相信意志力有限的人,在被人暗示意志力是無限的。在做事的情況下,他們的表現(xiàn)也會顯著的提升。
也就是說。不是我們還有多少意志力,而是大腦最。這一點的預測。自己還有意志力,才不會表現(xiàn)自我損耗。
而根據(jù)自我損耗的基礎(chǔ)而延伸的。延遲滿足也被推翻。延遲滿足并不是一個人成功的原因。而是兩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結(jié)果。
1.對環(huán)境和外部世界的信任。
2.良好的認知能力。
我小時候就被延遲滿足影響到了。家長總是拖延和推遲對我的承諾。讓我期望同時又失望,這種行為表面說是為我好。但是。對我的惡劣影響很長遠。
比如說我。因為父母對我的承諾沒有達成,那我也就學會了撒謊。學會撒謊,又讓我的父母對我失望。所以我在大約初中的時候,變得非常誠實。但誠實又過了頭,出了社會之后,我被這種誠實所帶來的欺騙也有很多。這讓我又學會了圓滑。就是俗話所說的吃一塹,長一智。
那如何看待意志力呢?書中所說的是:建議告訴自己,我的意志力是無限的,只要我想去做,就能夠做到。而抱著這種心念的人,表現(xiàn)普遍更佳,也會有更強的幸福感,是在研究中所發(fā)現(xiàn)的。
當然是需要勞逸結(jié)合的。不然你餓著肚子怎么會有精力去思考呢?
書中有一段說的好,如果你相信意志力是無限的,那意味著你的自主性和自主能力是對自己是有信心的,無論遇到困難和問題,你就不會當成壓力,你會當成一種挑戰(zhàn),讓自己興奮起來。把每一次的困難當做提升自我的機會,而充滿激情。
就是說讓自己接受,意志力是無限的設定。當你。把自己的活兒干完的時候。你就有一段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有充實感和獲得感。
第三小節(jié),系統(tǒng)優(yōu)化法:把自律變成自區(qū)。
第一點,他講了動力和阻力模型。就是說,你想做的事情,要么是動力不夠,要么是阻力太強。而真正的自律就是讓動力超過阻力,使得自己可以充滿激情去做想做的事情。這就是自驅(qū)。
而許多人不夠自律的原因。并不是他們喜歡逼迫自己,而是因為他們從中獲得了樂趣。認同自己所做的事情,從中間獲得滿足感、愉悅感,并從中感受到價值。
而這種無視一切的自取力,才是一個人自身的秘訣。
我就非常佩服那些能做到自律的人。
書上書上說,如果你做的這件事情將來對你有好處,會帶來回報和收獲,能幫你更好的解決未來的某些問題,這是一種動力和反饋。
那阻力是什么呢?書上說的是大腦的慣性。
是說,你平常無法堅持運動鍛煉或者平常你喜歡吃的東西換成另外一種飲食。那如果你要改變它的話?是因為大腦適應不過來。
比如說我平常一個不喜歡運動的人,而我制定的計劃是早上六點要去跑步,那我今天早上,所想的是不想去跑,讓待在被窩里面繼續(xù)睡。我去了嗎?我去了,那是因為我認為跑步有助于我長期的健康。這就是一種動力。
書中所說。有效的自驅(qū)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拆分目標,而是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最簡單的模式,再在這個基礎(chǔ)上進行優(yōu)化,最終讓它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就是說如果你想要改變。那應該是漸變,而非突變。而當你回顧過去的時候,你自己也會感到驚訝,我過去會怎么會這個樣子?一切的改變就在不知不覺中。
書中設置了三個步驟。
一、設定框架
我做這件事的目標是什么?我想通過他達到什么效果?通過這件這件事情,我希望我的生活可以發(fā)生什么改變?
二、建立系統(tǒng)
如果要開始做一件事情,讓自己離第一步的理想狀態(tài)跟進一點,這件事情是什么?
就是說。你把這件這件事情去簡化它,更容易的去完成它。
三、優(yōu)化完善
通過了第二步。把這件事變成了一項日常習慣,你就可以再進一步的復盤和思考:現(xiàn)在我是不是離目標更近了一步?如果我再想靠近一點。我還可以做一件什么事情?以此類推。
而兩個具體的案例,可以展示系統(tǒng)優(yōu)化法的應用。
一、讀書
自己設計一個框架,明確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比如為什么想去讀書,想了解的領(lǐng)域和主題是什么。想通過這段時間的讀書,弄懂什么問題,達到什么效果?
然后,動手設計一個簡單的閱讀系統(tǒng)。讓自己先讀起來。比如有空的時候讀20分鐘左右的書,同時做一些簡單的關(guān)鍵詞筆記,不用追尋詳細和嚴謹,先嘗試一周,看看效果。
我就在閱讀,是半小時左右,有時候看入迷的會一個小時左右。但我沒有做筆記。但是我寫作了。
一周后再對這種閱讀學習方式進行復盤和檢查。這一周我讀了哪些內(nèi)容,又做了哪些筆記?啊,這些內(nèi)容我知道了嗎?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幫助我思考嘛?我了解這個領(lǐng)域還有多遠?我的時間、精力允許我繼續(xù)保持這種模式嗎?是否需要進行調(diào)整?
如果需要。就對這個閱讀系統(tǒng)進行微調(diào),再嘗試一周看看,以此類推,直到自己滿意。
也可以換一種信息輸入方式。視頻課程會不會代替閱讀?干好呢?或者筆記的方式。比就比如把筆記寫成文章發(fā)布出來,或者找?guī)讉€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探討交流。你會發(fā)現(xiàn)框架。并不會限制這個系統(tǒng)的形態(tài),它是多種多樣的。
二、健身
這個也是從最簡單的鍛煉做起。每天花十至15分鐘的這個時間。來進行簡單的有氧運動?;虻椭亓康膯♀徸鰺o氧運動。在這個過程中來體會端倪的樂趣,以及改變。如精力更旺盛,不容易腰酸背痛和頭痛等。
那么你就會慢慢的把鍛煉會變成一個習慣,欲罷不能。
所以好的習慣不是憑空生成,可以堅持的,而是采取最小的必要性步驟,整體改善自己的行為模式,等到大腦適應了,在推動一步進一步改善再適應,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接近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
而一旦生活模式發(fā)生改變,新的習慣也就不需要堅持了,才會成為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
只有從生活模式入手,一步一步去推動它,去獲得反饋,進行微調(diào),才能更好的驅(qū)動進行改變。
我們要追求的從來不是自律,而是自驅(qū)。
我在慢慢改變,你呢?
第四小節(jié),避免計數(shù)器陷阱。
就是說量化了你的目標,實際上是一種降維的做法,他沒有解決問題,而是通過把問題簡單化、平面化,讓你產(chǎn)生了一種解決問題的錯覺。
比如我,以前想把學習變成我每天的習慣。每天半小時給自己的目標,但我沒有學到什么。只不過通過這種反復的去。去讀它。我雖然說記住了一點。但是。沒有記得太多。所以說我也沒有提高自己,而養(yǎng)成了一個壞習慣。
這種給自己設定一個數(shù)值,在努力去達到這個數(shù)值的思維只是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用處不大,因為你的生活不是計數(shù)器,我們要做的是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去規(guī)范它。是的,所以我現(xiàn)在在閱讀或者是學習的時候,我會在,我會努力的去思考。這也讓我的思維更加活躍了。還有一些,我不知道該怎么表達。
擺脫計數(shù)器陷阱,一個重要的思維方式就是去分析問題背后的興頭。也就是第三小節(jié)所說:建立一個最簡單的系統(tǒng),然后想辦法優(yōu)化它。
比如我現(xiàn)在寫作。而不是每天寫多少字。而是我讀打開心智這本書時,來反饋我的生活。來咀嚼,來學習,來消化它。這樣才可以讓我寫出的東西是有意義的。讓作者的東西變成我的東西。雖然許多的不太懂。但是我也會努力根據(jù)自己的知識來總結(jié)它。
所以你想要去根源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著眼于問題的寶向,而是要去優(yōu)化這個系統(tǒng)。
踐行系統(tǒng)優(yōu)化法有什么技巧?如前文所說,我們要盡可能減少大腦的抗拒和阻力,減少對其他活動的擾動。見縫插針,把這個新的習慣插入到日程里面。
書中所說。有一個福格行為模型的一個技巧,把新習慣放到舊習慣后面,讓舊習慣成為新習慣的觸發(fā)器。
比如說當你拿起手機想要看短視頻的時候,你可以拿出書來看一會兒。十到15分鐘左右。隨便翻兩頁也行。只是讓自己來適應這十分鐘的閱讀,然后再延長時間。
當你用這個新的習慣替代了舊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再專注的去體會自己的感受。
在從中獲得反饋。不過一定要是正反饋才能持久的進行下去。而你,而你的行為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模式。每天到點就不需要刻意去想,都可以拿起書隨便看上了幾頁,到這一步再考慮把強度提高。其他的事物也可以整理,來空出更多的時間。
注意的是。我們實現(xiàn)的目標并非每天都拔出一個小時來讀書,因為沒有時間讀書這一問題背后的系統(tǒng)是有現(xiàn)有的生活方式不夠理想,每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太少。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改變這個生活方式,每天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并且適應它,內(nèi)化他,長期踐行它。
我就是。我現(xiàn)在就拿出我玩游戲的時間來寫這本書和閱讀,或者學習。
改變之后的事情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我們的生活習慣變得更好了,更加健康了。
現(xiàn)在也就才第三天。呃,不,我已經(jīng)是第四天了??匆恢芎笪視趺礃??
過了這半個小時。我也在殺鴨。但是我認為他拔的毛不是很干凈,然后我去幫忙。在我拔鴨毛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我把這個事情想的太簡單了。他需要一個耐心去做。我只拔了半個小時左右,我就不拔了,我沒有信心,然后交給了我也。重新做,我去煮飯去了。
做飯、吃飯、洗漱,完成。雖然拖延了點時間。
學習的時候也是一樣,往后推了。大概在十點半左右全部完成。
完成了之后。我開始寫作。因為早上的時候沒有網(wǎng),我電腦玩不了游戲,我就想寫作,但是我只寫了半小時左右,我發(fā)現(xiàn)我寫不下去。頭痛、心情煩躁。說明我已經(jīng)有點難受了,這時候我出去了,曬了會兒太陽。心情好了很多。就玩了會兒手機之后午休,午休完成。
午休起床之后,我發(fā)現(xiàn)頭還是有點疼,還是玩了會兒手機,一直到三點我才開始寫作,但是寫作還是有腦殼點疼。發(fā)現(xiàn)自己把書中的知識點盡量簡化,自己也不訴說了。只用了兩個小時就寫完了。寫作完成。
其實我現(xiàn)在寫第三天,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了語音輸入。發(fā)現(xiàn)更簡潔,更簡便了。
下午五點到晚上七點。做飯吃飯,洗漱完成。開始玩手機游戲,但是玩著玩著心情更加煩悶。之后到了學習時間。我發(fā)現(xiàn)我在。剛開始讀的過程中。有氣無力的那種感覺。要死了是的。但是我學習。了一會兒之后。我發(fā)現(xiàn)還是有點喜歡那種感覺。不過我看了會時間也是只學習了半小時。學習完成。你和書中所說,我還是有那種反饋,而且是正反饋那種。所以我只有動力去去完成它。
在我玩了一把游戲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的心情放松了許多。心中的煩悶也散了許多。之后之后看了會兒手機和視頻,打算睡覺。在睡前,我的思維有點。過于活躍。足足過了十幾分鐘,我才睡覺。是因為我睡前看的視頻和小說。使我過于興奮。我應該在睡前幾分鐘便不去去看他,來讓自己的思維。冷靜下來,不那么活躍,我才能更好的入眠。這是我總結(jié)出來讓自己更快的入眠方式。
十點休息,完成。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好。明天見。